明靄曉雯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 ...
正文

浪花幾朵(3) -- 客艙裏的“毛巾藝術”

(2015-09-25 16:11:31) 下一個

**********

登上遊輪第一天的晚餐後,我和老公回到艙房,推開門,就看見床上臥著一條憨態可掬的、用白毛巾折疊而成的小狗。它耷拉著大耳朵、支楞著小舌頭, 好像正埋頭舔食著什麽。好有靈氣!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這種用毛巾製作的小玩意兒,頗感新奇,打量許久,還禁不住牽牽它的手、拍拍它的頭。兩個小小的深藍紙片原本是它的眼睛。一不小心,它的一隻眼睛被我碰落,我爬在床角找了一小會兒,但沒找著。不忍心讓它淪為“獨眼狗”,順手拿起放在床上的兩塊方形巧克力,瞬間將我們的藍眼睛小狗變成了大眼睛“美狗”。

次日晚,接替那隻小狗趴在我們床尾的,是一隻乖巧玲瓏的小螃蟹。

之後,每天晚上都會有不同的毛巾“寵物”出現在我們艙房裏。於是成了習慣,每天晚餐之後,我都要找個借口回艙房一趟,迫不急待的想看一看:我們今天的“新寵”究竟是什麽呢?

一天上午,在過道偶遇我們艙房的服務管理員 (Steward),這是一位年輕的高個子菲律賓籍小夥子。 交談中,得知這些可愛的毛巾小動物都出自他的手。見我們對此感興趣,他走進我們的艙房,邊講解邊操作,熱情地演示起來。 一條大浴巾,一條小毛巾(就是陝北農民用來紮在頭上的那種),在他手中上下翻飛,不出十幾秒鍾,似有了生命,變成了一頭神氣活現的小象。

那天下午,住在隔壁艙房的女兒看到這頭毛巾小象,也連讚它生動而神似。還抱怨說她艙房的毛巾動物沒有我們艙房裏的好看好玩。“肯定是這位服務管理員知道你們欣賞他的毛巾小動物,所以為你們製作時更上心”,女兒確定地說。是嗎?她說的也許沒錯。不知為何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其實,無論事情大小,道理應是相通的。我們珍惜這位服務管理員的勞動和手藝,他一定是高興的。

這種毛巾小動物或小玩物,一般由一條或數條大小不等的毛巾折卷而成。它的準確出處已無從考證,應該與手絹或餐巾紙“藝術”同出一轍。類似於我們小時候用小手絹折卷的小老鼠,或用紙張折疊的小飛機或紙鶴。我稱之為“毛巾藝術”, 純屬個人偏愛。其實它屬於小手工。

據穀歌(Google)維基百科說, 它之所以時興了起來,起源自我們正搭乘的嘉年華遊輪公司。其它遊輪公司,諸如挪威,迪斯尼,皇家加勒比,荷蘭美洲等,也緊隨其後,紛紛效仿, 將此“毛巾藝術”引進它們的遊輪, 作為晚間“翻床”服務(turndown service)的一項內容。坊間傳聞,目前“毛巾藝術”也已出現在一些高檔酒店或度假村中。

在遊輪的最後一晚,每個艙房得到的是一個毛巾愛心。也許是那位艙房服務員忘記了,也許是他對我們的特別關照,總之,前一天那隻攀懸於牆沿兒的淘氣小猴沒有被撤走。這晚,我們同時擁有著兩件“藝術品”。 十分開心喲!

作為此次仲夏西加勒比海之行的副產品,我認識和喜歡上了這門“毛巾藝術”。在離船那天, 我特意購買了嘉年華遊輪公司的小冊子《毛巾製作》,打算回家後正兒八經地學習學習。常言道“藝多不壓身”, 說不定那一天就會派上用場。

如下這隻粉紅大龍蝦, 就是本學徒回家之後的處女作。如何?還不算太差吧?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