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

看現在 憶過去 想寫就寫寫
正文

漫漫艱辛返鄉路 - 觀三文魚洄流

(2017-10-20 09:44:25) 下一個

三文魚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美味菜肴了,可是當你聽說三文魚洄流產卵的過程,並且親眼所見,那興趣和探求就比品味美肴多得多了。而為大多數人更為關注的是從魚的出生、成長、流入大海、再迴遊至出生地,產卵,死亡這趟艱難凶險的生命旅程。雖說這樣艱辛的生命輪回固然是生物一種天然的習性,但是當你親眼目睹就會無不感到悲壯和讚歎。它們的淒美慘烈的一生,也就是生命輪回的過程給了人們無盡的遐想甚至是啟示。

北大西洋 三文魚屬於鮭科鮭屬與鮭科鱒屬 ,也稱大西洋鮭,最著名為挪威三文魚,在鮭魚中算是比較上等的品種,而太平洋的三文魚與大西洋略不同,屬於鮭科大麻哈魚屬,產卵後周身通紅。太平洋鮭以阿拉斯加和英格蘭海屬最好。  

 每年的八至十一月,是三文魚回流的時間,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三文魚在北美洲東西兩海岸的千百個河流小溪內,奮力地逆流而上,在跳躍石階時被跌落的遍體鱗傷,經過數千公裏找尋它們初生時的河流源頭,在河溪中產卵,完成使命然後平安地死去。

這是一個僅一萬六千居民名叫Port Hope 霍普港的小鎮,大西洋的鱒魚和三文魚在產卵季節相繼來到這裏。

即使是在周末和觀看鮭魚的季節,除了停車場地擁擠些仍然顯得格外安靜。

 

小鎮街景。

 這條名叫Ganaraska (卡那卡斯卡)的小河,看上去是很不起眼的一條河,它的下遊甚至可以說就是一條淺溪,流向安大略湖。兩邊是居民住宅區。可是每年洄流的鱒魚和三文魚約有兩三萬條。是最好的鮭魚洄流觀景點。     

河水很淺,河床是碎石,從北向南地勢漸低,並且看到一個接一個的石階,但流速很快,河水順流而下至安大略湖。  

從海洋和湖泊到小河是逆流而上的,魚兒需要不斷地從水麵上躍起,闖過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急流險灘,它們的產卵地一般靠近淡水河的源頭,相對而言地勢較高。

 

卡那拉斯卡河以虹鱒魚(Rainbow Trout), 銀鮭(Coho)和國王鮭(King Salmon)最常見,屬於鹹淡兩棲魚種。秋天是三文魚產卵的季節,來自大西洋的三文魚浩蕩蕩,千裏迢迢,曆經千辛萬苦開始了為繁殖下一代而進行的死亡之旅。洄流的路線是從大西洋沿聖勞倫斯河進入安大略湖,然後逆流北上,遊向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溪流,也是它們各自的出生地,魚兒能準確無誤地找到家哪怕是很小的河汊,哪怕從未見過它們的上一代,因為他們的父母在產下卵後很快就死亡了。

成群結伴而行, 且不說海洋到淡水湖河的路程有多長,就從入淡水河湖到達他們出生地就有一千多公裏長,從這時三文魚就停止了進食, 能量全靠以前在海水中儲存的脂肪和蛋白質維持生命。平均每天遊30公裏,約二十來天。

激流勇進,奮力向上。                                      

河灘很淺,魚鰭已露出水麵,魚身極易與石頭摩擦造成創傷。

短暫的休息。

據漁業海洋局的統計,每對三文魚平均可產下四千粒魚籽,經過一冬的飛鳥啄食或其它的魚類吞食及別的原因損耗,來年春天約有八百條被孵化小魚成活,在遊向湖泊和大海的途中又大量被傷害,大約有二百條可以到達大海。四年之中人類漁業的捕撈,凶猛大魚的吞噬及其他原因,能夠返鄉洄遊的隻有十條,而最終到達出生地的隻有兩條。也就是隻有兩千分之一的比率能夠返回老家。

但是不管遭遇多少險阻都要完成一生的使命,即使以生命為代價,也要返回出生地繁衍後代。三文魚的生命輪回就是這樣艱辛。

三文魚的生物習性一生充滿傳奇,它們的上一代會在一個固定的淡水河或產卵,完成一生的使命後,很快就會死亡。小魚在出生和生活一段時間後,一般一到兩年遊向大海。再在海裏呆上三四年,長大成熟後,又要回到出生地的淡水地來產卵。它們有強烈的認祖歸宗特性,如果人為地把它們移到別的水域,它們往往不能生存。這是很奇怪的現象,也引起了科學家及普通民眾的興趣。

最讓人好奇的是他們怎麽會認識回家之路的,從茫茫無邊毫無標記特征的大洋再穿越數千公裏到淡水湖河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旅途。而它們從未迷路,準確地到達他們孵化的地點。

 

魚類學家一直在研究探討這個問題,他們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地球磁場可以導航鮭魚,雖然全球各地的磁場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三文魚以自家磁場作為地圖來確定它們的所在位置,就好比記住了自家道路街巷的門牌號碼,使得它們洄遊到產卵地點。

所以魚兒在穿越了數千公裏海洋後,能夠準確地記得幼年首次進入海洋的磁場環境。當它們到達成熟期,便開始尋求具有相同磁場的海域。

科學家們還猜測三文魚似乎有感知太陽偏振光的能力,使用太陽作為指南針而回歸。實驗則證實三文魚可能是通過嗅覺來識別家鄉氣味的。通過次聲波跟蹤分析海灘的浪花,研究者還用螢光噴射幼魚和電子標簽記錄,可以準確測出它們洄流到原出生地。 

      

麵臨著一個個石階,這時魚兒會休息片刻,蓄積力氣,看準方向,然後一鼓作氣跳越上去,但是並非個個都有此幸運,大部分都徒勞無益,然後再作一次次努力,直至躍上。  

已接近石階的一群魚。   

就這麽不算高的石階,也頗費氣力,往往要數次才能越過。

那躍不上去的 ,或是不幸躍到了岸上,就成了其它動物的美食; 再有與石頭碰撞,傷痕累累,或受到其他動物的傷害,經常死在河灘旁;即使不是這樣,很多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就耗盡體力而死亡。

 河岸邊死亡的魚。

     

一條受傷的魚,腹部魚鱗被蹭傷了,仍然奮力向上。

 

在三文魚向上洄流的地方,人們人道地在水壩邊下方鑿洞,開通魚道,或是在水壩旁另辟水路,改道讓魚兒順利上遊。有些在水流穩定的區域,建了圓滑的金屬板麵台階,這樣即使魚兒跳躍不成,也不至於重重摜下導致遍體鱗傷。

Corbett's Dam 大壩的河水順流快速而下,水流湍急。

在越過一個個石階,衝破了一道道艱難險阻後,向著大壩方向再作最困難的衝刺。

  

水壩上觀看的人群。

已經看到在壩最左邊的下三分之一,人工開鑿了一個出水口,以方便三文魚能越過大壩,遊向他們的最終目的地。

對準魚道口,等待捕捉鏡頭的人們。

能成功躍入魚道而又不被急流衝下來的三文魚,實屬鳳毛麟角,有的是跳錯了地方,向大壩的最高處跳去,重重地又跌入水裏;有的撞到了水泥壩上,被彈了回來;有的已躍了上去,又被滾滾而下的水流衝了下來。一次次地嚐試,一次次地失敗,遍體鱗傷,堅持不懈,隻有少數力經殘酷磨難,僥幸終獲成功。

而大多數竭盡最後的氣力,最終無力跳躍成功,客死返鄉途中,永遠到不了他們的家。縱然終究是死,仍然是望鄉遺憾。

就像鯉魚跳龍門那樣。

其實觀看的人們心情也隨著魚兒的跳躍緊張而忐忑不安。如果跳過去了,一陣歡呼聲不約而同地爆發出來,如果沒有,又是一片惋惜聲,“加油,努力”用不同的語言同時喊出,在這時,每個人想表達的心情都是一樣。

想捕捉一個跳躍成功的鏡頭並非容易,經常要等五六分鍾。

洄流期間的規定是嚴禁捕撈的。當然也有少數不守法者。但是因水流淺緩,它們還會遇到鳥類和其它動物的攻擊,如果再躲過這一劫,就基本大功告成。

越來越多的魚湧向閘口,絕不放棄最後的機會。

 

 三文魚的產卵地一般都是在上遊水麵開闊,水流平緩,陽光充沛的池塘或峽穀。到達產卵地後,就會不顧一路上的疲勞,用尾鰭來回拍打沙石,成雙成對地在水底挖坑,產卵受精,之後又拍打沙石把卵埋好,這時的魚已經遍體鱗傷,耗盡了生命中的一切能量,雌雄魚都會因筋疲力竭而雙雙死去,從而結束了這個隻為繁殖下一代而進行頑強生命中的最後一刻。

能夠越過大壩後的三文魚,它們是幸運的,同伴的百分之八十再沒有機會返鄉認祖,它們把遺憾留在了千裏迢迢的大洋,大湖和河溪溝汊的途中。

上遊平靜的水麵,該休息一會啦。

   

來年魚卵和孵出的小魚苗如果逃脫了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吞噬後將會重新回到海洋,長大之後,它們又會沿著上一輩走過的路成群洄遊,在溪流中迎接新一代出生,又在溪流中結束自己的生命,隻是生命的種子又重新回到那片湖泊和海洋中,開始新生命的輪回,重複同樣的磨難與艱辛,繼續完成自己悲壯一生!

許多人在看完鮭魚回流後,短期內都不願吃魚了。而且都感慨萬千,如果你在人生中遇到艱難困苦時也不仿想一想三文魚的生命循環過程,來激勵自己的意誌與品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llm55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瀟瀟' 的評論 :
謝謝瀟瀟來訪。
x瀟瀟 回複 悄悄話 人性化的解說,一直讓人揪心的痛,流淚感慨魚類悲壯的使命感. 好想拆了大壩給它們生存的大自然!想起小時候有部動畫電影的故事,也許就是根據魚類壯舉改編的吧.
llm55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中梅' 的評論 : 謝留言,有時會觸景生情,雖然隻是最普通的生物。
llm55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zl9876' 的評論 :
謝謝。是的,短期內不再願吃三文魚,而且看到捕捉三文魚的人特憎恨。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哇,看的人好感動,真怕再吃三文魚時,定會想起這些個鏡頭。
雪中梅 回複 悄悄話 讓人有流淚的感慨,欣賞了,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