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唐詩的公理係統》

(2018-01-07 16:54:34) 下一個

《唐詩的公理係統》

作者:菲沙河星光

 

理科生別害怕,這題目是為了嚇唬文科生的。不過要知道,音樂上有個人用7個音的頻率,總結出了一個音樂係統。非常棒!看起來像個理科生幹的。文科生難到不喜歡嗎?

 

律詩也稱近體詩,是對古體詩的一次躍遷。

 

古體詩聽韻腳聲

律詩內嵌仄平平

平平仄仄有規律

律恰鏗鏘若古箏

 

從唐朝開始詩人不斷發掘詩歌的音樂美,在漢語的發音上發現了一套平仄規律,從而為詩歌賦予了內在的音樂美。既然詩歌的美有規律,那為什麽不用理科生的辦法將它推導出來呢?要知道詩歌的靈魂是意境和情感,不要把文科生那些個寶貴的而又易逝的意境和情感浪費在這些理科生最善長的冰冷的規律上,更不要去死記硬背那些平平仄仄。

 

那麽要是讓理科生來總結這些規律會是什麽樣呢?那個發明了7音係統的人一定同意公理係統是所有理科生都喜歡的。不妨就讓理科生來試一試,誰不希望一條公理解決天下所有問題?何況萬一文科生要是也喜歡了呢?對了,萬一那個打敗了李世石聶衛平的阿爾法狗(AlphaGo)非人類要是喜歡了呢?

 

這個公理係統最好是簡單、明確和完備的。那麽能不能給出這樣一個完備的公理係統呢?

 

所謂完備的公理體係是說用最少的條件可以推導出所有的結果,而且反過來,每一個結果必須滿足所有的條件。

 

費話少說,直接上公理。先說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第一公理:

一堆至少40個字的,總數是10的倍數的雜亂的文字,要想成為一首形式上的五言律詩,其發音要滿足下麵7條所組成的充分和必要條件:

 

句內逢雙必反。

  1. 對句相對(首句韻尾除外)。
  2. 鄰句相粘(尾字相對)
  3. 韻尾必平,非韻尾必仄
  4. 偶句必韻。
  5. 不可孤平。
  6. 不可三平尾。

 

巧了,也像音樂一樣是7。

 

說明一下:

 

超過40個字的五言律詩叫做五言排律。

 

這裏說的發音就是根據漢字的四聲而歸納出的平仄。漢字的四聲有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前兩個歸為平,後兩個歸為仄。其實也不限於漢字,大膽地推而廣之:所有的發聲的語言(啞語除外),都可以歸類於平仄兩聲,有的根據聲調,有的根據發音部位。比如英語,可以把前元音+中元音歸為平聲,後元音+輔音歸為仄聲。所以這一公理在原則上適用於所有發聲的語言。這下好了,外國人也能作外國唐詩了。先不說外國語,咱華人的方言唐詩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音樂美。唐詩把韻腳壓在平聲字上也是為了音樂美。也見到把韻腳壓在仄聲字上的,不過非常之少。宋詞多把韻腳放在仄聲字上,因為宋詞是長短句配合,因此仄聲的沉悶被克服了,反而仄聲的鏗鏘壓住了宋詞的輕飄。

 

扯遠了,言歸正傳:

 

公理中提到的 “反”,“對” 都是指平仄相反,“粘”是指平仄相同。所以第1條是說同一句中,第4字的平仄必須與第2字相反(對),第6字與第4字相反( 對 )。

 

第2條是說一個對句(也叫一聯),對應的偶位字的平仄必須是相反(對)的。

 

第3條是說兩對挨著的聯句,前一聯的尾句與後一聯的首句,對應的偶位字的平仄必須是相同的,而尾字是相反的。

 

4,第5不用多說。

 

6是說韻句中,要有3個以上的平聲字。否則這一句中除了尾字的平聲就隻剩下一個平聲了,這樣讀起來沒有音樂美。(這裏采用當代學者王力的定義)

 

7條是說任和一句的尾部不可有三個連續的平聲字。也是為了加強音樂美。

 

1條沒有說:一三五不論。也就是說一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個字服從公理第6、第7條,有時是必須論的。

 

太深奧了嗎?費話少說,舉例:

 

例子:給出首句,試確定其餘各句的平仄。

 

首句無非是以下四種情況:

平起平收,

平起仄收,

仄起平收,

仄起仄收。

 

因為公理第1條,上麵所說的平起或仄起隻能以第2字為準。

 

因為公理第4點,

有人也把上麵四種情況說成:

平起首句入韻

平起首句不入韻

仄起首句入韻

仄起首句不入韻

 

下麵以五律平起平收為例,推導出全詩格律:

 

首先把“平起平收”轉換為平仄符號:得到五言律詩的

 

第一句:

⊙平⊙⊙平

 

其中⊙為可平可仄的待定符號。

 

第1句還可以再精確化一些(把待定符號⊙簡到最少):

應用條件1: ⊙平⊙仄平

應用條件6:其中的兩個⊙必須有一個平,所以隻有3種可能。

 

第2句

應用條件2、5: ⊙仄⊙平平

應用條件7:⊙仄仄平平

應用條件6: 平仄仄平平

 

第3句

應用條件3、4: ⊙仄⊙平仄

 

第4句

應用條件2: ⊙平⊙仄平

應用條件6:其中的兩個⊙必須有一個平,所以隻有3種可能。

 

第5句

應用條件3、4: ⊙平⊙仄仄

 

第6句

應用條件2: ⊙仄⊙平平

應用條件7: ⊙仄仄平平

應用條件6: 平仄仄平平

 

第7句

應用條件3: ⊙仄⊙平仄

 

第8句

應用條件2: ⊙平⊙仄平

應用條件6:其中的兩個⊙必須有一個平,所以隻有3種可能。

 

於是得到:

 

平起平收五言律詩範本

 

⊙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共有1728種可能。

 

同樣方法可得:

 

平起仄收五言律詩範本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2304種可能。

 

還有,仄起平收,仄起仄收,要想得到它們的範本,隻要應用第一公理也是很容易的。

 

以上隻說了五律。七律隻需在字數上改動一下。絕句就更簡單了。

 

當然一堆文字要想成為一首詩,最難的是在意境上。律詩還要加上對仗的條件(絕句除外)。對仗可參考笠翁對韻。

 

意境是無止境的。但至少不是雜亂的。所以要想成為一首真正的詩至少要把公理中提到的“雜亂的”改成“經過選擇的並且有序的”。

 

以後就等著AI機器人來做詩了,阿爾法狗(AlphaGo)除了下圍棋也能作唐詩嗎?還想看到更多的方言唐詩。

 

重點說明:

語言不是科學。這裏的一家之言隻圖好玩,但是也絕不是瞎掰。比如那個7條,是經過網上搜索而采用的絕大部分人共同認可的觀點,同時也經過了本人對唐詩的反向驗證。所以說可以作為工具使用。

 

有爭議的部分有:三仄尾,孤仄等在這裏不算拗句。這也是絕大部分人都認可的。

 

還有對孤平的定義本文采用的是大陸現代學者王力先生的定義。這一定義唯一的爭議是把“仄仄仄平平”算作了孤平,因此曆史上許多名家寫出的諸如“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這樣的名句都要犯規。不過這些爭論隻對曆史上的詩歌分類有影響,是歸入古詩呢?還是歸入近體詩。對今人的詩歌創作沒有影響,意境好詞句的盡管突破,就算算作古詩也沒什麽不好。

 

另一派啟功1912——2005)認為凡兩仄夾一平就算孤平。不過這一說法好像是在解釋“孤平”的字麵意思,對詩詞的節奏感幫助不大,故本文沒有采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