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五千年”第二部《西風烈:西周篇》(五十八)

(2017-01-11 18:28:50) 下一個

第十一章 周公攝政

 

這一章的標題如果按儒家標準應該寫成“周公輔政”,一字之差,千差萬別,風情萬種。

“輔政”的周公故事比較簡單,盡心盡力地輔佐侄子姬誦,生怕怠慢賢士,吃飯都吃不安生,一頓飯要三次吐出嘴裏的食物,所謂“一飯三吐哺”;洗澡也不能順利進行,常常三次提著濕淋淋的頭發出去見客,所謂“一沐三捉發”,總而言之周公嘔心瀝血治理百廢待興的周朝。《尚書大傳》如是概括:“一年就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製禮作樂,七年製政成王”,這些事周公都做過,至於是否合乎“一二三四五六七”的節拍就另說了。

姬誦生病時,周公又做出了和“金縢”類似的好人好事。《魯周公世家》裏說:“周公乃自剪其蚤沉之河,以祝於神曰:‘王少未有識,奸神命者旦也’”,蚤不是跳蚤,周公從身上抓一隻跳蚤去糊弄神,那也太不像話了。此處蚤通“爪”,表示指甲,周公顯然是效法跟商朝的開國之君成湯。成湯當年剪指甲祈雨,周公剪指甲祛病,他深情地對河神說:“成王小孩兒家家不懂事,讓大神您不爽的壞事都是額做的,要罰就罰額吧”,然後他把這感人肺腑的禱詞收藏在書房裏,以備不時之需——後麵我們將看到金縢與“指甲宣言”的意義於周公有多大。

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輔政”的周公則是孔子的師表。頂級名臣裏,周初的周公經常被拿來和商初的伊尹相比。這兩人確實有諸多相似之處,本事都很大,都是托孤之臣,權力都很大——比天子都大。

我在第一部裏詳細介紹過伊尹有多牛叉,成湯指定的接班人太甲直接被他打入冷宮——太甲的待遇不像王,倒更像被貶黜的王後,太甲的“冷宮”叫做桐宮,比冷宮還冷。

伊尹在史書有兩種麵目:忠心輔政的大忠臣和謀逆篡位的大奸臣。我選擇相信《殷本紀》的記載:伊尹確實是個忠臣,至少肯定沒有篡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裏清楚地記載商朝曆代君主王一直不斷地祭祀伊尹,而且祭祀等級極高——與商王同一級別!這充分說明了伊尹不可能是個篡位者,否則除非殷商的帝王們有受虐狂。

         《竹書》關於伊尹篡位的說辭非常突兀,甚至和它後麵的說法不能自洽,讓人感覺那幾句話是後來被人塞進去的,很有戲劇性,屬於超級政治猛料。捏造伊尹篡位的橋段應該是法家的書生們,目的是為了說明王位與權臣的辯證關係:太甲不夠狠,所以被伊尹打入桐宮;伊尹也不夠狠,沒有打死太甲再踏上一隻腳,太甲翻身的結果是伊尹被咬死了。韓非子曾說商朝之所以亡國,是因為帝辛不夠壞。法家和儒家子弟們經常叫板,在BBS上罵得很厲害,一個個都口若懸河,口齒利索得像報菜譜的相聲演員,他們都擅長編造論據,故而理直氣壯、氣吞山河。

         伊尹也許覬覦王位,但他是個聰明人,他的弱項是他的姓——他不姓子,而商朝是子天乙打下來的,如果他敢改朝換代,極有可能被成湯舊部和子姓貴族名正言順地清除掉,就像除掉痔瘡,夏朝時的寒浞是前車之鑒。

        伊尹作為一個天才大廚,知道怎樣掌握火候。於是他退而求其次:指定王位接班人,先後有三代商王都是被伊尹送上崗位的,他們自然對伊尹心懷感激,他們的後人自然也對伊尹心懷感激,於是伊尹得享祭祀。

        周公的案例比伊尹複雜得多。

        伊尹的弱項恰是周公的強項,他是武王兄弟,一筆寫不出兩個姬。可惜的是,他的兄弟太多了,其強項恰恰也成了他的弱項。“多才多藝”的周公除了記憶力不太好以外,廚藝應該也不太好:他忙得連咽下飯菜的功夫都沒有,哪有時間做菜?!所以他不知道像伊尹那樣掌握火候,“治大國如烹小鮮”,治國就像做紅燒魚,不要攪動,也不要燉太久,待魚入味,盛盤撒上蔥花即可上桌。

       偉大的周公旦折騰得太厲害了,倒也不是他喜歡折騰,而是被他的兄弟們逼的。他的兄弟們為啥逼他呢?因為他逼著他的兄弟們逼他。換句不太繞的方式來說,周公太急於求成了,以至於釀成大禍。

        姬旦排行老四,他前麵是三哥姬鮮,即管叔鮮。武王駕崩時,他正在監視商紂餘孽祿父的第一線,等他趕回周原為親二哥奔喪時,愕然發現站在天子大位上的人是自己的弟弟姬旦,“周公乃踐祚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祚”是指廟堂東側的台階,是主階,踏主階被稱為“踐祚”,後被引申為君臨天下。

       有說管叔鮮是被周公蓄意排擠出中央,這種說法屬於臆測。事實上,姬鮮自己主動留守河南,《逸周書•大匡》雲“管叔自作殷之監”,武王非常高興,於是乎“東隅之侯鹹受賜於王”。《逸周書•文政》裏說“管、蔡開宗循王”,蔡叔即姬度,是姬旦的弟弟。姬旦的哥哥和弟弟都主動替武王姬發排憂解難,故此顧頡剛先生說他們是武王的好幫手。

        八弟姬處和兩個哥哥感情深厚,也願意留在殷商故地,作為“三監”之一。當時“天下未集”,帝辛的主力隨時會以“還鄉團”的猙獰麵目出現在他們麵前,那時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他們甘願“插隊落戶”,不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他們隻有一顆效忠大周的紅心,沒有“兩種準備”:一旦帝辛的軍隊打回來和祿父裏應外合,他們隻剩下如何選擇死的方式:上吊、自焚、投河、喝敵敵畏隨意。

        他們雖然沒有“兩種準備”,但他們的運氣很好,不需要回答莎士比亞“活著還是死去”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夏維東2015 回複 悄悄話 那個“不準”發音“否標”;寒浞是齷齪的諧音?不知道。
蟾說 回複 悄悄話 發汲塚書的人叫不準,古人的大智慧。夏朝的那個寒浞,大概是齷齪的諧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