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八十二

(2015-11-23 17:59:38) 下一個

不管成湯有沒有更改社神的LOGO,都無礙諸侯奉他為新朝代的新天子,“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之位,平定海內”,所有王朝的開始與結束都是相似的,難怪所羅門王說“日光之下無新事”,他老人家見多識廣,又以智慧著稱,說的話錯不了。

成湯登基於西亳後,回到南亳,那一年是成湯十八年。這年陽春三月,成湯滿麵春風地在東郊召見各地前來參拜的諸侯,就像大禹當年在會稽山召開諸侯代表大會一樣。會上,成湯做了題為“三月宣言”的重要講話,內容提要如下。

“三月裏,本王親臨東郊告誡諸侯:‘爾等務必要努力工作,有功於民,否則我下手很重,別怪我不客氣喲(大罰殛汝,毋予怨)。爾等要以大禹、皋陶和後稷為榜樣,多做對人民有益的事。他們三位正是有功於民,他們的後人才能立國(“三公鹹有功於民,故後有立”)。反之,蚩尤和他的大臣禍害百姓,天帝就不給他天下,這都是有事實依據的(“有狀”)。先代聖王們說得好,無道的人,不能讓他統治國家’”,這篇講話就是收入《尚書》中的《湯誥》,寫得好不好,大家自己體會,反正當時的諸侯們一定要用心體會,並且熱烈鼓掌,否則大禹時的防風氏和夏桀時的有緡氏便是他們的下場,用成湯的話來說,“你們別怪我不客氣喲”。

可能怕諸侯們領會不了“三月宣言”的精神,伊尹作文《鹹有一德》附議成湯,文章內容已不可考,但題目的意思很明白,“君臣同心同德”。伊尹的四字題目比《湯誥》更能體現成湯的心裏話:若有二心,大罰殛之。“殛之”是成湯的口頭禪,《殷本紀》裏他至少說了三次,確實夠威夠武夠烈。

成湯未能改變夏朝社神,於是退而求其次,憤然篡改了夏朝“正朔”,即新年的第一天,所以商朝的新年和夏朝的新年不是同一天;另外他也改了夏朝的代表色,以白色為商朝的國色,所以在商朝舉白旗不是投降,而是勝利。《殷本紀》裏有句很奇怪的話“朝會以晝”,意思是臣子們在白天朝見天子,那時沒有燈(到戰國時期才有燈具),當然隻能白天上班,黑燈瞎火的去見天子,天子還害怕哩。

成湯剛跟諸侯宣布他受命於天,第二年老天就給他臉色看:大旱,第三年還是大旱……從成湯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連續大旱六年!如此罕見的旱災,史書倒是沒說什麽“十日並出”、“三日並出”之類的鬼話,可能那時文字正在萌芽,人們可以用簡單的文字和數字記錄事件了。鬼話沒了,鬼很失落,我忽然理解了為什麽《淮南子》裏說倉頡造字之後而“夜鬼哭”。

盡管鬧旱災,生活還得繼續。

旱災那年,即成湯十九年,羌、氐“來賓”,這兩個部落由西南和西北的蠻族組成,看來成湯的“三月宣言”傳播得很快、很廣。羌、氐一直沒什麽大名氣,西晉末年才聲譽鵲起,他們便是亂華的“五胡”中的“二胡”。

旱災第二年,夏桀被流放的第四年,“卒於亭山”,我想妺喜當時一定在他身邊吧?我願意看到那一幕,就像我願意看到舜的弟弟象為哥哥安葬一樣,“人生已多風雨,縱然記憶抹不去,愛與恨都還在心裏”。成湯聽到夏桀死訊,做了一件頗為感性的決定:號召全國為夏桀默哀,禁止一切歌舞表演娛樂活動(“禁弦歌舞”)。子天乙與履癸,這兩人到底是什麽關係?履癸不殺子天乙,子天乙亦不傷履癸,並且給了前老板至高無上的哀榮,就差“三年之喪”了。

成湯挺能裝的,但這次無論是裝的還是真心的,他都很了不起,他是個大度的男人,起碼不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我對成湯取夏桀而代之其實沒有任何意見,我隻是不喜歡那些潑在履癸身上的汙水和強加在成湯身上的光環。我雖然讀書不多,但是很討厭被人明目張膽地忽悠。

有一種說法,說履癸之所以被稱為“桀”,是形容其悲慘的死狀。甲骨文裏,“桀”字確實很嚇人,胳膊、大腿和身體分離開來,意思是成湯以酷刑處死了履癸。此說明顯不過腦子,成湯如果真的要殺夏桀,必定不會用如此醒目的方式來彰顯其殘忍,神不知鬼不覺讓他在巢湖裏淹死就好,用得著大卸八塊嗎?郭威對殺了他全家老少的後漢隱帝劉承祐都沒有采取“德克薩斯電鋸”的變態方式,何況“網開一麵”的成湯?履癸對子天乙網開一麵在先,子天乙投桃報李在後。
  旱災第三年,成湯做了一件跨時代意義的壯舉:鑄金幣。也就是,從公元前1595年起,中國開始“有錢”了!商人,隻有商人,才是創造“商業”的主人公。

連續三年大旱,成湯都快被逼瘋了,那時全國最火爆的職業便是巫覡:男巫和女巫,因為需要他們祈雨,不知道有多少女戰俘被燒死於祈雨的祭壇之上。我無法理解巫覡們燒女人祈雨的理論根據是什麽,不僅我不理解,成湯之後的帝王也越來越不理解,因為效果實在不明顯,所以後來的人祭才會越來越少。

巫術的曆史很悠久,早在五帝之先就有,在商朝到了頂峰。商朝出土的文物裏有很多甲骨,甲骨上有卜卦,那些卦辭雖然有神神叨叨,不知所雲的部分,但也有極其珍貴的史料,比如某年某人某事,正是這些卦辭讓商朝成為一個堅實的存在,誰也無法否認。出土的夏朝文物裏,骨製品很多,但龜甲罕見。

商之前的巫師裝神弄鬼時用牛胛骨,到商朝,可能牛的成本太高,於是改用烏龜代替,於是烏龜們遭殃了。

巫覡們先用牛血把龜殼染紅,然後用石刀把龜殼腹甲削平,再用石鑿在腹甲上鑿孔,接下來用火炙烤腹甲上的孔,因受熱之故,龜背產生裂紋,發出“卜卜”聲,“卜”卦之“卜”即由此而來。巫覡們根據龜背裂紋充分發揮想象,如何解讀完全是巫覡的專利,旁人哪怕是帝王,都沒有發言權,巫覡的隱形權力大到超越君主的地步。

很多烏龜獻身了,很多女人獻身了,旱災依然不見緩解,接下來的兩年,旱災依舊。四年裏,無數烏龜犧牲了,加上河流幹涸,找到一隻烏龜並不比要老天下雨容易。沒有烏龜,該如何問天?

成湯這個君主當得實在憋屈,想做法祈雨連烏龜都找不到。成湯急得想罵人,但他又不敢拿首席巫師怎麽樣,隻是問:“首席,你對找不到烏龜怎麽看?”

首巫(不是何首烏)胸有成竹地說:“大王無須擔心,等天下雨了,河裏有水了,那時烏龜就有了。”

成湯點頭又搖頭,他被下雨和烏龜之間的辯證關係搞得暈頭轉向。(本節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