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書屋

有時間看看書,打打字挺好的。
個人資料
夏維東2015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二十五

(2015-08-19 19:28:38) 下一個

長話短說,當時天下有四大怪物,分別為帝鴻氏的兒子混沌、少昊的兒子窮奇、顓頊的兒子檮杌以及縉雲氏的饕餮,這四怪物的性能指標和外貌特征詳見《山海經》。帝鴻氏即黃帝,估計混沌就是那不得姓的十一個兒子之一;縉雲氏是誰?唐人張守節認為縉雲氏也是黃帝,這個明顯是胡說。黃帝當年以雲命官名,夏官就是縉雲,古人以官職或封地為氏,孔安國認為縉雲氏為黃帝手下為夏官的諸侯,這個說法比較靠譜。你們可能會說黃帝的兒子那該多少歲了?可不是嘛,那四個爹裏最年輕是顓頊,他的兒子也該有兩百歲了,不過考慮到那四個混小子是妖怪,無須以常理度之。司馬遷說檮杌“不可教訓,不知話言”,意思就是檮杌不懂人話。這是少見多怪了,人家是妖怪,憑什麽聽人言?檮杌也有人喜歡,楚國人就獨創地以妖怪名字命名他們的國史。

當時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地奔走於農業和德育大豐收的康莊大道,但這四個妖怪讓人民不省心,不時得停下來看看草叢和樹林是否有異樣的東西出現,人民停下腳步就意味著社會不再前進,同時膽子小的外國友人也不敢來觀摩學習了。舜絕對不願意改革開放的成果被這四個莫名其妙的東西葬送,堯未能解決的遺留問題,他來解決。舜出手了,但我看不清他是怎樣出手的,他讓我想起古龍筆下的李尋歡,“小李飛刀,例無虛發”!

舜連軸轉出現在“四門”,談笑間把四怪物移民到東南西北的荒涼之地,這還不算完,他不知道用了什麽法子讓四怪物成為鎮守邊疆的勇士,抵禦入侵的山精水怪! (“流四凶族,遷於四裔,以禦魑魅”,魑是山妖,魅是澤怪),這下好了,四門敞開,歌舞升平,從四門而入的外國友人來訪,都肅然起敬,於是乎“四門穆 穆”!必須要指出,“四嶽”在“四門”起到了重要作用,“謀於四嶽,辟四門”,這意味著舜和四嶽結成聯盟了。說句題外話,舜的招數被王莽學去了,他有樣學 樣,《漢書·王莽傳中》:“敢有非井田聖製,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禦魑魅。”,王莽夠狠的,舜畢竟是讓妖怪對妖怪,他用異議分子(反對井田製的人)去對抗妖怪,這不直接讓人送死了嗎?實在有欠厚道。王莽是個喜歡追星的人,他仿效舜可以理解,不過應該注意方式方法,特此提出批評。

讙兜、共工和鯀這幾個不聽話的敵人被逐,大佬四嶽又成了盟友,還有誰能跟舜叫板?丹朱根本就不堪一擊,舜隨時可以“屠龍”。按《五帝本紀》說法,堯去世前八年,舜開始接掌天子業務,堯三年之喪期滿,姚重華先生正式成為五帝之一,“天下歸舜”。

舜上台後,開始了一係列重要的人事任免舉措。禹出任司空(司空也是預支的稱呼),全權負責處理“水土不服”。舜啟用禹,其實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一旦禹失敗,舜將麵臨千夫所指,弄不好帝位都保不住。舜在識人方麵確實比堯技高一籌,“八愷”、“八元”就被使用得很到位。不過任用禹並非舜一人主張,又是四嶽向他推薦的。筆者個人認為,鯀和四嶽應該是同盟,鯀被流放之前,把兒子禹托付給四嶽。四嶽真的挺守信用,利用他們的勢力和威望向舜推薦禹,這其實形同賭博,萬幸的是,他們賭贏了。

治理水患是當務之急,接下來就要考慮農業生產了,棄被任命為司農,全麵負責農業生產(《漢書·東方朔》“後稷為司農”)。棄和兄弟契一樣,在堯時代雖然參與國家政務,但沒有任何官職(“未有分職”),一下子便進入“政治局常委”,直接成為“八愷”的頂頭上司。棄的弟弟契則成為“八元”的領導,官授司徒,主抓意識形態教育,推行“五教”。                                                                                                                                                                                                                                                                                                                                                                                                                                                             

與“五教”對應的是“五刑”,德育感化不了,便大刑伺候。“五刑”由皋陶(念高姚)所創,他被尊為中國司法界的鼻祖,同時他還走進傳說,成為一位神袛:獄神。皇普先生在《帝紀》裏為我們展示了皋陶先生的畫像,青綠色的臉,像一隻刨了皮的瓜,嘴唇長長、尖尖的,呈鳥喙狀,長得很像我們熟悉的讙兜,據說這樣的嘴形可以辨是非、察人情。

皋陶經手的案子沒有一例冤假錯案,但這和他的鳥喙嘴並沒有多大關係。他養了一隻寵物,叫獬豸(念謝治),外形似羊似鹿,頭頂正中長一隻角,所以又叫獨角獸。碰到複雜的案子,皋陶便讓獬豸登場,獬豸斷案簡潔明了,誰有罪它的角就頂誰,兩人爭鬥,誰理虧它就咬誰,於是真相大白。獬豸因此成為吉祥物,自古以來便被視為法獸,蔣中正先生的憲兵隊隊徽就是獬豸,現在法院的“驚堂木”法槌上也有獬豸圖案。皋陶創造了五刑,還順手創造了成語“劃地為牢”,監獄的雛形就這樣低成本地誕生了,看來那時的犯人們很聽話,他們被指定待在劃定的框框裏,就絕不敢跑出來,好似孫悟空被唐僧施了緊箍咒,不敢亂說亂動。皋陶大法官就是唐僧,緊箍咒便是“五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