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教育

相信每個人都是天才——天生我才,盼望每個天才都綻放天地的光彩!
正文

經典教育之語言篇(一)

(2015-08-02 21:37:03) 下一個

語言能力是教導上的幾個基本重點之一,也是經典教育(Classical Education)裏特別看重的。語言能力最集中地體現在寫作能力上。我在美國高校教過書,也在小型的中文雜誌當過編輯。我常常很傷感地看到不論中國人美國人,一個蠻普遍的現象是寫作的能力和所持的學曆不相當。我參加過著名華人作家莫非女士(http://blog.sina.com.cn/gcwmi)的寫作培訓,她說過一句很打動我的話:“如果你覺得一個問題(或一件事)說不清楚,那是因為沒想清楚。”如果讓我用一句話概括經典教育的目標,那就是培養會思考的人(effective thinking)。數學培養嚴密精準的思維,科學培養透過表象尋找機製的能力,曆史幫助理解人的集體行為模式,藝術熏陶直覺和感受力,這些都概括在這裏所說的“思考能力”裏麵。而語言是表達思考結果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培養思想能力,必須要培養語言表達。

現代社會媒體充斥,給培養語言能力造成很大的障礙。從前的孩子想要滿足對故事的好奇心,就必須聽長輩講故事,多少文學大師的啟蒙都是從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或奶奶開始的!故事,就是長篇的文字敘述,從一個人口中出來,進到另一個人腦子裏,是個再創作的過程。聽故事的時候,腦子不是被動的。除此之外,描述者的用詞,都被聽者收集到他的詞庫裏,成了以後他自我表達的工具。所以我建議許多好的文學作品,如果有電影或卡通片(比如《木偶奇遇記》,《人魚公主》,《綠野仙蹤》等),最好讓孩子聽過、看過故事(如果有原文、未刪減版本,或最貼近原文的譯本最好),再看影片。

二、三年級的孩子,會閱讀以後,最好讀長篇讀物。現在常見的卡通式的讀物 (如下,厚厚一本書都是這樣的小圖和對話),對孩子語言能力幫助不大。不是說完全不能讀,就當吃盒薯條過過癮還好。

經典作品,凡是孩子的年齡適合理解的,很多是很好的語言教材。比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C. S. Lewis的作品,莎士比亞劇作改編的兒童版本,希臘神話荷馬史詩改編的兒童版本等等。經典作品怎麽定義呢?是不是古舊的就是經典呢?我最近開始學一套 The Great Courses 出版的課程,共八十四課,介紹美國經典文學,課程叫“Classical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課裏就有一句很棒的話:經典不是古舊,而是時時喚醒新靈感的佳作。下麵兩篇裏我會探討怎麽選擇經典作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