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約陽光

這些年,混跡於拉美,時時走走,與眾友分享
正文

說說淘寶差評那些事兒

(2015-07-09 07:07:51) 下一個
廣州大學城殺人案,原來起因竟然是對方在網店購貨,給差評,要求退貨給鬧的。不僅如此,一旦給了差評就是噩夢,電話會被呼死你占領,會成一頁情專線,會被對方咒罵何時死,會收到裹屍布。而商家也很委屈,差評會直接導致購買意願降低。要是通不過淘寶的考核,店鋪就很難被推薦,消費者無法搜到,生意自然做不下去。專家說,這恰好是個機會,商家反饋得好,會讓消費者更感覺到真實,可信。

弄得如此不可開交,那麽我們就來聽聽各方的理由吧:

一、買家:靠信譽吃飯,為什麽不把質量搞好呢?反而弄個歪門邪道。馬雲這個事情你如果解決不好,淘寶早晚玩完。

淘寶裏假貨多,當然差評就多了。

真的有貨品質量很差,賣假貨還不退,找各種理由抵賴。當然氣不過,所以給差評。

雖然可以退,換貨,但興衝衝得買東西,不滿意,退換手續又麻煩,感覺憋屈,所以給差評。

東西就是不好,給差評表達情緒是很自然的事,幹嘛顧慮那麽多?又不是上帝,需要體貼這個,體貼那個嗎?

消費者一般都比較好說話,誰沒事兒給差評啊?肯定是很不滿意才那樣做的。退換貨寄過去可要出郵費啊!還得等時間,折騰,消費者也是損失了的。

給了差評,就短信,電話騷擾,辱罵,甚至郵寄亂七八糟,讓人氣憤又害怕,好像惹了流氓,真覺得差評給對了。有時不敢惹,隻好違心給好評。

二、賣家:買家惡意給差評,威脅返現,惡意找瑕疵要補償。客服不能解釋,隻好裝孫子,否則投訴態度差。花5塊就想買500塊的東西,辦不到也投訴質量差。價格再低也嫌退貨不包郵,好評不返現,人心不足蛇吞象,否則就差評。

現在競爭激烈,利潤很低,許多商家為了刷排名和級別,不得不用進價賣貨,還包郵,堅持不容易。顧客過分挑剔,苛刻,賣家很難做。但是淘寶上畢竟東西全,便宜,隻有買家賣家多些理解,這個市場才能更好做下去。

淘寶重視用戶體驗,對於店裏商品,描述不符,扣分降權,成份不達標,扣分降權。定期浪費,指標低於一定百分比,信譽降級。惡意攻擊買家,惡意違規,嚴厲打擊,一將查實,將封店。運用多種措施保障用戶利益。出了問題,也多是處罰店小二。

用戶買之前要仔細挑選,能夠接受一些無關大雅的毛病。真的不滿,可以退,可以換,不行,可以找客服,有點兒耐心,花不了多長時間。都能處理,何必非要一個差評,擺在那裏,影響別的顧客的選擇,很可能會令店主許久的努力統統作廢。

三、淘寶:為打擊假貨做了很多努力,收效不錯,但是,目前想完全杜絕還是不容易。方法,措施依然有待摸索和改進。對工作人員的監管也需要加強。但是媒體經常報道一些負麵的東西,確實嚴重影響可淘寶的聲譽和廣大店主的利益,應該更理性,客觀一些。

四、媒體:督促商家做得更好,維護消費者利益,是媒體的責任和良心,隻要報道屬實,就無過錯。

似乎,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理所應當和不得已,但也有偏頗之處。其實,我覺得,都是在一種毫無製約狀況下的自然表達。如顧客要求花錢買到最好的商品和服務,達不到就不滿意。商家強調自身的疾苦,不肯背上無良的黑鍋。淘寶作為監管方,更不願意將部分等同全體。媒體希望每個人都不要成為受害者,那麽問題出在哪兒了呢?

主要是無良的極少部分買家,賣家,媒體及淘寶工作人員的放任導致問題發生。那麽,用製度規約即可。買家不好,可以鎖定IP,拉進黑名單,減少對店家的消耗和損傷。賣家也一樣,嚴格執行現有政策即可。淘寶係統,設計可以不斷優化,工作人員貪汙,瀆職,可以入刑,增加震懾。媒體偏袒性報告,也可以被告上法庭,為言論負責。如此,則各方均有忌憚,就不會搞得這麽雞飛蛋打,一塌糊塗了。

至於證據,有工具即可。錄音筆,拍照,截圖,交易記錄,都可以有效維護幾方利益。隻要想解決,辦法一定比問題多。

再有,我覺得還是要相互理解一下,每一方也都不容易。比如,顧客,不要覺得花錢就是大爺,一點兒不能等,不能委屈。因為任何事處理起來都有程序和過程,所以還是不要太任性。換位思考,你可能比他做得更不好。而店家,也不要店大欺客,宰一個是一個,顧客是衣食父母,把他們的心傷涼了,就是自尋死路。淘寶雖大,個體的遭遇卻決定他對一個平台的認知和感受,所以,當然要非常重視才好。媒體,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為毀人而毀人,也真的很不地道。

好好溝通,理解,用法律製約,沒有那麽大的問題,不是嗎?本來賺錢就不易,又耗來耗去,增加信用成本,很不值得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