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的華人到底怎麽樣?

(2015-08-18 07:49:45) 下一個

日本的四季分明,除了春天的花粉季和初夏的黃梅季日本的天氣是很怡人的,海洋性氣候。時光真的很如梭嗬。回想起在日的那幾年恍若隔世,那些人卻曆曆在目。

 

現在很理解民國初期那些呼呼往日本跑的誌士。我觀察那些在日華人,他們應該感謝日本。在日本他們至少學會了一些禮儀。其實,米加的華人和在日的華人觀感上還是有所不同,起碼在穿衣和形象上有些許區別的。那時候,十年前是這樣,現在我感覺有點變化,在日華人變遷很快。

 

日本女人很少不化妝出門,她們通常也會染發。基本上上班族不會染得很誇張,栗色的比較多。日本男人當然也是相對注重形象。上班族不不是西裝就是工作服。小公司IT的可能隨意一些,但也要拾掇地幹淨。頭發,這是重點!非常多的華男是沒有好好打理的習慣。不過在日本環境迫使他們養成了這個好習慣。中分也好,發膠男也好至少是讓人感到打理過了。板寸不算啊,這發型太庸俗。我觀察米加的華人對形象要求就差一些,不得體!襯衣每天要燙,盡量不要穿牛仔褲上班。麵試襯衣盡量純白的。哈哈,這個很基本。

 

日本的華人變遷很大。很多人說日本上海人多,其實這是90年初以來給人的印象。我初到日本非常吃驚地發現日本最多的是東北過來的,這人群包括朝鮮族,大連的,鐵嶺那塊,還有眾多所謂遺孤一族,有意思。而在日華人工作也早已從餐館,底層勞力轉換成IT等的中層收入為主。上海有一條比較著名的小馬路叫乍浦路。當初整條馬路兩邊好像都是從日本歸來的打工者開得飯店。記得90初大家都這麽傳的。而現在上海人在日本,東京早已勢弱。朝鮮族人在日崛起和他們的語言有關。朝鮮族語和日語相近的構成讓他們學日語如拾草芥!在日本我第一次接觸了神秘的朝鮮族人。他們直爽而又狡詐,抱團也略微地排外。

其實說IT業這十幾年來華人從業變化也非常的大。2000年初這幾年應該是華人創業,賺錢比較容易的。中國的技術員剛剛開始流向日本不久,日本政府也提出要搞IT。日本的軟件業是比較落後的。起初在一家日本公司,他們的一個創業者就不停地翻譯o'reilly出版物賺錢。頗有一些有人脈關係的華人開派遣公司賺錢。這個話題太大,深談的話要另開一篇了。不過形勢在2000年第一個十年的中期形式開始變化。

 

如果說日本的悲哀是比鄰中國的話,那這在日華人來說某種程度上也是悲劇啊。畢竟打工者是居多,做老板是少數。公司的目的永遠是利潤,低成本然後才看這項目,這產品的質量。05左右開始可能更早吧,很多大型公司開始在中國大連北京上海成立外包基地。以商務出差的形式從大陸派員工來日本。通常這些員工會在日本待上幾個月再換人。這些人其實和在日華人還是不太一樣,氣質上來說。在日華人相對注重穿著,比較內斂。而商務過來的大俠有時候就比較隨意些。我甚至在一家大公司看見過一個北京過來的女生穿牛仔衣褲上班。整棟大樓就一個啊,而且也不天天換。我很奇怪難道她自己就不抬頭看看周圍的人?難道她上司不提醒一下?恐怖。中小公司當然也要生存,他們也想方設法地拉項目去中國。很多華人派遣公司就這麽幹的。工資水準一定也下落不少啦。這用腳都能想出來。工資問題下一篇談。

 

米國從業人員更多是麵臨來自印度的威脅,而在日華人因為受到來自中國的衝擊很多都回歸了。2007那場金融危機好像倒了一批外包公司。有些日本大公司也順勢調整。那時候在日華人也退潮一般撤了不少。因為地緣的關係,日本華人往返非常頻繁容易。兩國也推出不少政策便利,現在很難定義那些在日常駐人員了。有些家庭在日本賺錢兩頭跑,有些家在中國自己混在日本。不過,對外國人來說小朋友在日本上學是比較痛苦。日本對性格發展的壓製從小就開始。你可以說從小定規矩但是如果規矩太多的話對人性一定有很負麵的影響。日本學校還是有排外的現象。他們喜歡搞團隊,這個沒有異議吧?據我觀察從小學後半開始排異現象就慢慢凸顯。所以日本長大的小孩很多有心理上的問題。一些華人父母會讓學齡小朋友回國上學。中國學業重是事實,但至少性格養成好一些。

 

撇開後期商務人員,在日華人整體來說他們的融入度很高。當初一個兄弟對我說他在日本感到很自如的一點是走在路上絲毫不感覺和周圍本地人有啥不同,這個應該區別於歐美吧。日本人對中國人應該說接納度也蠻高的。很多在日很久的華人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狼狽為奸,哈哈。吃一樣的飯說一樣的話,很多看法想法也相近。他們就是新一代日本人。這個和後來去日本的技術人員和商務人員大不相同。

 

為什麽哈日中國人這麽多,我想對同一人種達到的文明度的認可是占相當大的因素的。還有就是我一貫認為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很有骨氣得民族。

 

下一篇談談日本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狂奔的海綿 回複 悄悄話 文明美麗的國家和國民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good to rea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