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進東非動物世界(8)肯尼亞安博塞利看非洲第一高峰,更美的火烈鳥

(2023-09-27 16:47:54) 下一個

走進東非動物世界(8)肯尼亞安博塞利看非洲第一高峰,更美的火烈鳥

 

從坦桑尼亞阿魯沙到坦-肯邊境又經曆了類似於數天前的出入關手續後, 開車不久便到達肯尼亞的安博塞利國家公園(Amboseli National Park)

 

 

安博塞利是肯尼亞卡加多縣卡加多南選區的一個國家公園,  麵積392平方公裏,位於遍布肯尼亞和坦桑尼亞邊境的 8千平方公裏(3千1百平方英裏)生態係統的核心地區。 當地人主要是馬賽人,但由於成功的旅遊驅動型經濟和沿沼澤係統的集約化農業吸引了該國其他地區的人來此定居,這使得這個低降雨量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動物觀賞體驗之一,公園有兩個主要的沼澤地, 有400種鳥類。

 

公園提供了一些觀賞非洲野生動物的最佳機會,因為由於漫長而幹燥的月份,植被稀疏。 保護區是非洲叢林象、南非水牛、黑斑羚、獅子、獵豹、斑點鬣狗、馬賽長頸鹿、格蘭特斑馬和藍牛羚的家園。

 

幾條通用的保護野生動物的規則也適用於該公園: 除了在指定地點外,切勿離開車輛; 不要以任何方式騷擾動物; 始終保持在自己的軌道上; 禁止超越道路駕駛; 始終給動物讓路。

 

在這個公園看坦桑尼亞那邊的乞力馬紮羅山挺好,可完好地觀賞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山峰基力馬紮羅山的全景。 但是,該山常常有霧,所以常常是時隱時現,也可能整天都看不見。

 

乞力馬紮羅山位於坦桑尼亞東北部,是一座休眠火山,有可能再次噴發。它是非洲最高的山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獨立式山峰(the highest freestanding mountain in the world,海拔5895米(19341英尺,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峰,但不是獨立式, 是踩在喜馬拉雅山係巨人肩上的山峰)。

 

剛進入公園不久, 便短暫地看到雲霧籠罩的乞力馬紮羅山頂,幾分鍾後就消失了,一會兒也許還會出現。

 

第二天早晨,我們專門來到一處山坡觀景台看日出,感覺自己也像是早上的太陽, 不過千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俺們身上, 但團隊來個合影還是應該的。

 

日出依然很壯觀,而且乞力馬紮羅山全景就在視野裏。

 

 

日落時乞力馬紮羅山的情景:

 

 

 

1883 年,傑裏米·湯普森 (Jeremy Thompson) 是第一個進入令人恐懼的馬賽地區的歐洲人,該地區被稱為 Empusel(在馬阿語中意為“鹹而多塵的地方”)。 他也對奇異的野生動物群以及幹涸湖床的幹旱地區與沼澤綠洲之間的對比感到驚訝,這種對比一直持續到今天。

 

安博塞利 (Amboseli) 於 1906 年被劃為馬賽人的南部保護區,但於 1948 年作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回歸當地控製。1974年,為保護這一獨特生態係統的核心,安博塞利公園於1991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

 

安博塞利湖(Lake Amboseli):該湖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地,包括大象、水牛、斑馬和角馬。該湖還吸引了各種鳥類,包括火烈鳥、鵜鶘和蒼鷺。公園有五種不同的棲息地。包括湖和濕地,幹涸的河床,硫磺泉濕地,熱帶草原和林地。有50多種哺乳動物,400多種鳥類。湖邊有很多動物聚集。因為Amboseli 的鹽堿地環境,這裏成為了火熱鳥新的駐足之地,是2023年拍攝火熱鳥的最佳地點。

 

會跳舞的火烈鳥:

 

 

 

見到了三隻可愛的小獅子及獅群。幾隻母獅一直向前走去捕獵,獅群可能幾天沒進食了,捕獵處離我們的住處不遠,兩隻雄獅在後麵遠距離地盯著看四周,母獅捕到獵物後們會用聲音傳遞信息, 雄獅會前來首先享受母獅獵獲的動物美餐。

 

 

這時已是落日黃昏了,灰塵也不少, 但車輛是我看到的最多的一次。落日時分的乞力馬紮羅山也就在眼前,雖然大家的注意力在看獅群。

 

在遠處的開闊草原上,有一隻正在享受小羚羊美餐的獵豹,而遠處小羚羊的媽媽在眼巴巴地看著孩子被食,這是天底下最悲催的一幕情景。

 

 

斑馬:

 

 

長頸鹿:

 

皇冠鳥 (crested crane):

 

沼澤地裏吃草的河馬:

 

斑點鬣狗:

 

白頭鷹:

 

兩隻獵豹:

 

埃及雁 (Egyptian goose)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的大象——背景是乞力馬紮羅山。大象及其他動物在乞力馬紮羅山以北的安博塞利沼澤地吃草,該公園以“世界上最適合近距離接觸自由放養大象的地方”而聞名。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有名的大象的故事:大象“艾科-Echo”  和大象“蒂姆(Tim)”

 

安博塞利是大象“Echo” 的故鄉,Echo 是世界上研究最多的大象,也是許多書籍和紀錄片中的主題,包括《大象的回聲:一個大象家族的故事》和《大象的記憶:一個大象家族的13 年》。美國環保主義者辛西婭·莫斯 (Cynthia Moss) 博士關注並研究了這隻大象達四十年。 Echo 於20世紀40年代在安博塞利公園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成為家族的族長, 2009 年去世,享年64歲左右。Echo 是一位睿智而經驗豐富的領導者,她帶領家人克服了許多挑戰,包括幹旱、偷獵和與人類的衝突。Echo 也是一隻非常善於交際的大象,她與家人和其他象群成員有著深厚的感情。她的女兒Enid 現在是該家族的族長。

 

該公園曾經有一頭名叫蒂姆(Tim)的著名大象, 曾以其巨大的體型和觸地的標誌性象牙迅速成為主要景點之一,當時許多人前往 Amboseli 就是為了專門看它。Tim 是肯尼亞 Amboseli 大象家族的一頭雄象。他是非洲最後剩下的巨型“大象牙”大象之一,長牙重量超過 100 磅。Tim 出生於1970年代初的 Amboseli,以其淘氣的天性和喜歡泥巴浴而聞名。它經曆了多次危及生命的攻擊,包括耳朵被矛刺傷和掉進泥坑裏。Tim 也曾襲擊公園外的農場莊稼,但他從未對人類表現出攻擊性。在2020年2月5日自然死亡,Tim的年齡約為50歲。

 

 

安博塞利的道路上覆蓋有有鬆散的火山土,旱季塵土飛揚,雨季無法通行。沙塵暴在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非常常見,尤其是在旱季。它們是由強風從幹燥的地麵上揚起沙塵引起的。沙塵暴可以非常大,並持續數天。

 

下麵是我們看到的,遠看這就像是唐詩裏王之渙寫的“大漠孤煙直”。沙塵暴有危險,但觀看沙塵暴也可以是非常美麗的。旋轉的沙塵雲可以創造出非常壯觀和令人敬畏的景象。

 

 

好了,時間過得真快,從安博塞利出來,就往內羅畢開了,路上的馬賽人:

 

不知不覺地很快我們就要走出非洲了, 在內羅畢我們吃了非洲最後一次午餐,居然是中餐, 太合中國胃了。

 

電影《走出非洲》改編自丹麥作家布裏克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講述了1914年至1931年之間,女主角凱倫從歐洲到當時的英國殖民地肯尼亞安家置業,結婚又分手,後來又愛上獵手Denys,最後回到歐洲的故事, 影片獲得了第58屆奧斯卡7項大獎。

 

在影片的結尾,凱倫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曾經在非洲生活過,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那裏的土地、野生動物、以及人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中。我將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時光。”

 

我們在非洲的時間雖短,馬上也要走出非洲了,但這句話也適用我們的旅程:那裏的土地 (特別是大草原,馬拉河,乞力馬紮羅山,肯尼亞山等)、野生動物(獅,豹,象,鹿,羊,牛,狗,鳥, 鱷魚等等)、以及人們(非洲朋友,馬賽人,桑布魯人等)都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記憶中,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時光,也許有一天還會重返非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