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風城黑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華人醫生先驅者之一:伍連德醫生

(2021-03-10 11:11:50) 下一個
 

今天在Google的首頁,放上了一張華人醫生戴著口罩看病的照片(見下),進一步發現這是在慶祝一位華人醫學家伍連德(Wu Lien-teh)醫生第142個生日,當然他已不在人世了,但在這個新冠大流行的今日,穀歌來紀念他是有著特殊意義的。

 

 

因為,在新冠大流行之前的一個多世紀裏,伍連德醫生就率先使用口罩來控製流行病,現在許多人認為伍醫生應該是第一個N-95口罩的發明者(至少是之一)。
 
據“新科學家”及“維基百科”介紹,伍醫生是一位華裔,父親是珠寶黃金商,從廣東台山移民馬來。母親是馬來西亞的華二代。
 
1879年3月10日(今天),伍連德出生於馬來西亞的檳城(Penang, Malaysia),1886-1899年間在英國劍橋以馬內利學院(Emmanuel College, Cambridge, 是劍橋大學的一個學院)接受教育,他拿的是“皇後獎學金, Queen’s Scholarship)。1899-1902年,他考入倫敦聖瑪麗醫院 (St Mary Hospital)實習,成為該醫院第一位華人實習生。後來到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行實習、研究。1903年,他得了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後,回到馬來亞開辦診所,在吉隆坡醫學研究院研究熱帶病。
 
回到馬來後不久, 便與華人Ruth Shu-chiung Huang成婚, 她是黃乃裳的女兒。黃乃裳是中國清末民初的華僑領袖,民主革命家及教育家, 參與過公車上書,百日維新,辛亥革命。
 
1907年,伍連德應邀到英國倫敦參加神學博士文英蘭主持的禁鴉片煙會議。同年,應清朝政府聘請出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即副校長職),伍連德醫生這年移居至中國。
 
1937年迫於中日戰爭及個人因素(1931年,日本人認為他是中國間諜),他又不得不返回到馬來西亞,在大陸居住過30年。
 
在中國的30年間, 他作為著名醫學家、公共衛生學家, 流行病學專家,是檢疫與防疫事業的先驅,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1910年中國東北出現了致命性疾病的暴發(東北大鼠疫)。第一批受影響的病人是經營土撥鼠和毛皮的商人們,該地區土撥鼠毛皮貿易繁榮。這是不是有點像現在流行的新冠?
 
清朝隆裕太後當時任命伍連德醫生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1910年12月24日,伍連德率助手即陸軍醫學堂高年級學生林家瑞到達疫區中心哈爾濱,領導防治工作,在四個月之內控製了疫情。通過現代醫學方法他確定了鼠疫是由呼吸道傳播;他為防疫而設計的較為緊致、實用的口罩在後世得到了極大發展和廣泛使用,並且被認為是N95口罩的始祖之一。
 
他要求通過屍檢(中國首次進行的屍檢)去認識病例(後來新冠在先不敢做,後來也開始了屍檢了),他們成功分離和培養了引起該病的細菌,並將其鑒定為鼠疫耶爾森氏菌(Yersinia pestis)。
 
伍連德認識到,這種疾病可能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的,而不是像人們認為的是抓跳蚤或老鼠時直接傳染的。
 
伍連德當時要求生產了一種由棉和紗布製成的口罩,外層有更多的布和更牢固的係帶,以改進以前的設計。他鼓勵醫務人員和其他人戴上這種口罩來保護自己,這是流行病控製策略中第一次廣泛使用口罩。但是,就像現在一些人一樣,當時也遭到了一些抵製:一位法國同事在拒絕戴口罩後死於鼠疫。
 
伍連德醫生還建議當局對人類的行動加以限製,包括停止火車運行以限製疾病的傳播,並指導病人自我隔離。他還說服官員批準火化屍體,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不被接受的。
 
該病的最後一例病例記錄於1911年3月。它被稱為滿洲瘟疫(Manchurian Plague),估計造成約6萬人死亡。
 
伍連德醫生於當年主持了一次關於鼠疫的國際會議(1911年4月3日至4月28日),以幫助傳播有關如何應對疫情的知識。這種流行病使領導人相信有必要提供現代公共衛生服務。
 
當今我們還在為戴不戴口罩而糾結時,還唱著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時, 您可曾想到伍連德醫生也曾來過這裏?
 
控製了鼠疫大流行後,1912年,國民政府成立後,伍連德被中華民國北京臨時政府聘請為時任大總統袁世凱的侍從醫官。1912年10月1日,北滿防疫處成立,總部(總醫院)設在哈爾濱,伍連德任總醫官。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防疫機構。
 
1915年,伍連德和顏福慶等人共同發起成立了著名的中華醫學會,創辦了《中華醫學雜誌》,伍連德時任中華醫學會書記並兼《中華醫學雜誌》總編輯。
 
1918年,伍連德擔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中央防疫處處長、北京中央醫院(今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北京中央醫院是由伍連德倡設,除北京政府財政部撥款外,大部分經費由募集得來,院址位於阜成市場(位於阜成門內大街,現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分院所在地),1918年1月27日開院,伍連德任第一任院長。
 
1919年1月,伍連德代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外交部赴上海監督焚燒鴉片。伍連德先後獲上海聖約翰大學、香港大學、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蘇聯科學院名譽院士,蘇聯微生物學會外國會員。
 
伍連德先後領導各級防疫工作,控製了1917年綏遠鼠疫、1919年哈爾濱霍亂、1920年中國東北鼠疫、1932年上海霍亂。
 
1922年,伍連德受奉天督軍張作霖委托,在沈陽創辦東北陸軍醫院。
 
1926年9月9日,他創辦濱江醫學專科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任首任校長。這是中國東北地區中國人自辦的第一所醫學高校。
 
1927年,獲國際聯盟衛生處聘為該處中國委員,並授予鼠疫專家稱號。在伍連德的倡導和推動下,1929年末,中國與國際聯盟衛生處達成協議,收回了海港檢疫主權,並於1930年7月在上海成立全國海港檢疫管理處,派伍連德任該處第一任總監兼上海海港檢疫所所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伍連德辭去在東北的職務南下。其間曾被日軍指為間諜,在沈陽拘留過,後經英國領事斡旋保釋,南下赴上海就任全國海港檢疫總監。
 
1937年4月,任中華醫學會公共衛生學會會長。
 
1937年日本攻占上海之後,伍連德因夫人過世傷心欲絕,加之日本人對他的迫害,返回到他的出生地馬來西亞,在吉隆坡創辦了吉隆坡醫學研究中心。
 
1947年,他最後一次訪問了中國。
 
1951年,伍連德將其位於北京市東堂子胡同的住宅捐給中華醫學會。1959年出版了自傳《鼠疫鬥士》一書,在序言中,伍連德寫道:“我曾將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往事在我腦海裏記憶猶新。新中國政府的成立,使這個偉大的國家永遠幸福繁榮……”
 
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在馬來西亞仙世,享年81歲。
 
英國《泰晤士報》評論道:“他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鬥士,沒有比他留給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們引以為豪的了……”
 
《英國醫學周刊》的悼詞稱:“伍連德的逝世使醫學界失去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的畢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無以回報,我們永遠感激他。”
 
伍連德先後主持創辦的檢疫所、醫院、研究所共計20所,還創辦有濱江醫學專科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前身)。伍連德還組織或參與了中華醫學會、中華麻風救濟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防癆協會、中國公共衛生學會、中國科學社等等組織。
 
1935年以其“在肺鼠疫方麵的工作,尤其是發現了旱獺在其傳播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此消息2007年才在諾貝爾基金會網站上披露。當時他有英國僑民身份, 因此伍連德是華人世界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
 

在今日新冠大流行時紀念伍連德醫生142年生日, 是不是顯得特別有意義? 

 

Re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C%8D%E8%BF%9E%E5%BE%B7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270735-dr-wu-lien-teh-face-mask-pioneer-who-helped-defeat-a-plague-epidemic/#ixzz6oj3v29B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哈爾濱拍過他的電視劇,名字忘了,伍連德是香港演員溫兆倫扮演的
風城黑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engzc1971' 的評論 : 是的。
dengzc1971 回複 悄悄話 大馬華僑對祖國的赤誠摯愛和偉大貢獻是不應被忘記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