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36)
今天好友很得意地說,他剛給人寫 email,用了 draconian 這個詞來形容某地的局勢,自己都覺得自己挺有文化的。他還分享了那段電郵的原話,上下文用詞的確稱得上是絕配(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恕我不能引用原句)。
這就是朋友之間的好處:不裝,該嘚瑟就嘚瑟,不用假謙虛。
這個詞我並不認識,趕快查了一下,意思是極端嚴刑峻法的,然後才體會到他用詞的精準。問朋友哪裏學來的這個詞,他說不太記得了,好像以前看報紙看來的。他還給出了這個詞的淵源,它的詞根是個人名Draco,古希臘立法者,以頒布嚴酷法律聞名於世。
這就是差距啊!我從這裏看到了五層差距(不是指馬斯洛需求層次)。
前四層好理解。同一個人的詞匯量也分級別,對於國人來說,英語的讀聽說寫詞匯量從大到小依次不同。讀的詞匯量最大,寫的詞義量最小。會讀的詞不一定會聽說寫,但會寫的詞一定會讀聽說。如果是母語,這個順序應該有一點不同,聽的詞匯量可能最大。比如,一個文盲顯然會聽會說不會讀寫。
同樣作為華人,這個詞朋友會很自如地寫,而鼠輩如我連聽都沒聽過。更何況,他還知道這詞背後的淵源、曆史和文化。這就是五層的差距。
而我本人向來自認為詞匯量很大了(這是經過測試的)。文化上,本人也稱得上博聞強誌了。差距哪來的?
我想也許是英文讀得少。甚至有可能這個詞我早就見過,是GRE單詞,但以前也隻是死記硬背,有短期記憶,現在早丟光了。
好在最近一年來我讀了好幾本有深度的英文書,期望能把當年的GRE詞匯撿回來,而且是用這種自然閱讀的方式而非rote memory,這樣才能真正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
與優秀的人為伍,自然不會自滿。這正應了魏征所說的那句話。知道是哪句嗎?
20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