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皮皮蝦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皮皮蝦:【英倫小劄(五)牛津的博物館/圖書館】

(2018-12-12 23:51:06) 下一個

剛從英國回來。這次比較匆忙,隻去了倫敦、劍橋和牛津。現在將本蝦在三地走馬觀花的記趣按時間順序分期作個小劄。

 

牛津的博物館/圖書館

現在簡單講一下牛津的博物館/圖書館。知道讀到這裏大家有點累了,但牛津的博物館/圖書館是世界級的,這部分不能少啊。我盡量簡略些吧。

這是這些博物館/圖書館的單子,共七個:

皮特利弗斯博物館 (Pitt Rivers Museum)

自然曆史博物館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阿什莫林藝術考古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

博德利圖書館 (Bodleian libraries)

科學史博物館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植物園 (Botanic Garden)

哈考特樹木園 (Harcourt Arboretum)

 

我們按順序來講,植物園和樹木園就略過不講了。

 

皮特利弗斯博物館 (Pitt Rivers Museum):

博物館的名稱和河沒有關係,它以Pitt Rivers 將軍命名,以保存他捐贈的種族學標本。館藏範圍主要是社會文化類,有非常密集的考古學、社會學、曆史學、人類學展品,在學術界很有名。在這裏可以看到古圖騰、武士劍和印尼的神靈文化。

看看這些青花瓷,櫃子上方的說明是Chinese Ceramics (中國陶瓷)。我在想,英文中小寫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如果說明寫成Chinese china會如何?而盡管中國是漆器的首先發明人,英文漆器卻是小寫的japan。如果這裏放些中國漆器,說明寫成Chinese japan,會多麽令人迷惑?

 

自然曆史博物館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這個博物館和剛才的皮特利弗斯博物館是連通的,中間有一扇門把兩者聯通了。

一進大廳就看到巨大的恐龍標本,大廳四周是兩層沿廊。這裏收集的館藏含昆蟲、地質、礦物、動物等標本,豐富極了,比如以前沒機會見到的渡渡鳥和大隊長蝴蝶(蝴蝶中的一種),還有4.5億年前的隕石。

這裏還是科學史上許多重要事件的發生地。1894年無線電報的首次公開展示就在這裏,而最著名的要數達爾文進化論的發表。該自然史博物館是達爾文發表進化論的機構,博物館的講座大廳曾是1860年牛津進化論大辯論(Oxford Evolution Debate)的地方。

在博物館大門外立有一個石碑記念這次大辯論。辯論雙方為達爾文的好友托馬斯.享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對牛津主教塞繆爾.韋伯佛斯(Samuel Wilberforce),胡克等著名科學家也參與其中。

大家不要搞混了。這個赫胥黎不是那個埋在倫敦西敏寺的著名英國文豪,那個叫奧爾德斯·倫納德·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這個赫胥黎是他的爺爺,英國生物學家。不知道他有沒有埋在西敏寺,但這個家族文理左右開弓,也是不得了的。

生物學家赫胥黎困悍衛達爾文進化論而有“達爾文的鬥牛犬”(Darwin's Bulldog)之稱。我最欣賞他的一句名言,一直把它作為育兒的準則:

盡可能廣泛地涉獵各門學問,並且盡可能深入地擇一鑽研 (Try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阿什莫林藝術考古博物館:

這簡直是縮小版的大英博物館,免費,是全英第二大的博物館,其中米開朗基羅和拉菲爾的作品最具可看性,還有埃及的木乃伊值得駐足。

博物館共五層,有許許多多的展廳,分別展示了希臘、埃及、羅馬、印度、中東、中國 (公元 800年後的)等等的文物,價值連城。我相信另有一個展廳會是早期中國文物,不過我沒看完,也許遺漏了。下麵這圖是中國元代的青花瓷,一排排的,壯觀!

博德利圖書館 (Bodleian libraries):

注意到了嗎?英文的名字用了複數,也就是說它是一係列圖書館的總稱。

牛津大大小小有一百多個圖書館,擁有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係統,館藏量合計逾1100萬冊,此數字仍在不斷地增長。

這個是Radcliffe Camera 圖書館,外觀設計是圓頂陵寢式的意大利式建築。正中間的大穹隆頂的建築是大學圖書館的自習室之一,也是牛津的一大著名景點了,站在頂上可以有好view。左邊看到的兩個雄偉的尖尖塔就是萬靈學院,右邊是著名的聖瑪麗大學教堂 (University Church (official) of St Mary the Virgin)。 

 

科學史博物館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這裏記錄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青黴素就是一例典型的牛津故事。下麵第一張圖介紹了這個國際化團隊成員的貢獻,第二張圖特別介紹了Dorothy Hodgkin,她後來因為推動使用了先進的X射線晶體學技術用於確定生物大分子的三維結構而獲得1964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繼居裏夫人母女之後第三位獲化學獎的女性。其中她最有影響力的發現是確定了青黴素的結構, 還有破譯維生素B12的結構。

下圖是牛頓反射望遠鏡,天王星就是用這個望遠鏡發現的。

下圖是《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作者卡羅爾照的照片,他在成名為作家之前是一名小有名氣的攝影師,當時攝影才剛興起為一門藝術。

這裏還有愛因斯坦用過的黑板和地球上最好的星盤,不過因為匆忙,我沒有找到它們。

2018.12.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皮皮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zhz' 的評論 : Has fixed. Thanks again.
皮皮蝦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zhz' 的評論 : Thank you for your correction.
czhz 回複 悄悄話 第二張圖特別介紹了Dorothy Hodgkin,她後來因為確定了青黴素的結構而獲得1964年諾貝爾化學獎,
------------------------------------------------------------------------------
Not true. She did the structure of Penicillin, but got Nobel Prize for her work on VB12 structure.
czhz 回複 悄悄話 辯論雙方為達爾文的好友托馬斯.享利.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Wrong name in English!)
中年囈語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正等著呢。今天就要去英國了,下個星期會去牛津,看了你的詳細介紹,頗為期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