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悲白頭吟】斷送一生是此詩。 摘自學習時報

(2016-01-03 12:20:20) 下一個

【代悲白頭吟】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

已見鬆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劉庭芝就是初唐詩人劉希夷。他少年時就有才名,美姿容,好談笑,善彈琵琶,又能飲酒,至數鬥不醉,落魄而不拘小節,十足一副名士風流作派——正統人士則不免要把他歸為“誌行不修”的輕薄子弟。他擅長的題材是從軍和閨情,但除去編《全唐詩》之類總集的時候,差不多沒人提起他的《從軍行》、《將軍行》等創作,《代悲白頭吟》、《公子行》等閨情之作則受到普遍歡迎。

他二十五歲中進士,但沒做過什麽官就死了,死時還不到三十歲。元代辛文房編的《唐子才傳》裏說他是“寸祿不沾,長懷頓挫,斯才高而見忌者也。”更離奇的是他的死因,相傳竟然是由於不肯出讓自己的好詩而被害死的,這斷送了他性命的詩,便是他最為傳誦的長篇歌行《代悲白頭吟》。

據說他寫這詩時,先想出一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覺得意思不祥,近乎語讖,想換兩句,結果又想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意思還是差不多,於是寬慰自己說:“死生有命,哪能就歸結到這樣幾句話呢?”便把兩聯都保留了。不料“年年歲歲”這兩句還真惹來了殺身之禍,有人看上了這一聯,求他轉讓版權,劉希夷不肯,結果就被騙到一個僻靜的所在害死了。許多人都猜測說,這個謀詩害命的惡人就是劉希夷的舅舅宋之問。更有人言之鑿鑿地說,宋之問害死劉希夷的方式是以土囊壓死,那情形仿佛《水滸傳》裏武鬆在孟州牢獄裏聽到的駭人手段:“把你來捆了,卻把一個布袋,盛一袋黃沙,將來壓在你身上,也不消一個更次,便是死的。”

宋之問人品卑劣,醜行不少,但這盆髒水未必潑得到他身上。一者劉希夷在當時不大被人們所看重,一直要到六七十年後的唐玄宗天寶年間,麗正殿學士孫翌編選《正聲集》,推這首詩為集中第一,大家才都說他好,而宋之問卻是“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未必看得上劉的詩。二來兩人詩風頗有差異,宋之問是近體詩的開創者之一,講究格律、對偶、用典,風格濃麗嚴整,長於五言,而劉希夷最擅長的是七言歌行,更多繼承漢魏古詩傳統,很少用對句,也不大用典,用韻也自由得很,簡直有些隨心所欲。風格如此不同,搶來也難混充。另外,兩人同年中進士,宋之問要到十多年後才靠著媚附權貴發達起來,此時隻是小人物一個,有什麽勢力隨便殺人呢?所以劉希夷之死,終究是件葫蘆案。

孫翌之後,大家對劉希夷的《白頭吟》等詩作一致叫好。隻有明代竟陵派的鍾伯敬、譚友夏是例外,但這兩人常常故意和通行的意見唱反調,所謂“彼取我刪,彼刪我取”,專走偏鋒,其手眼恰似時下給大師排座次、給文學寫悼詞之類,不過是擺個姿態,自己都未必當真的。

剽竊和模仿這首詩的人倒確實有。五代十國時編的《才調集》裏選錄一個叫賈曾的人寫的《有所思》,就“生吞活剝”了《代悲白頭吟》的前半段,不過略改動幾個字,“年年歲歲”兩句更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實在也因為這樣好的詩,改一個字也難。

《紅樓夢》談起劉希夷並非偶然,書裏多次襲用其句法、意境,最明顯的是林黛玉做的《葬花吟》,“閨中女兒惜春暮”和“洛陽女兒惜顏色”,“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和“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明媚鮮妍能幾時”和“婉轉娥眉能幾時”,等等,改寫套用痕跡宛然。不過比起賈曾那樣生硬的“竊”來,林黛玉——不,應該說是曹雪芹——手法自然還是高明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