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盟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個人資料
正文

命運動力學:歌德與楊振寧,同樣動力,不同命運

(2024-02-21 11:42:51) 下一個

人的命運不僅僅是波函數的導向,而且受到社會發展的製約。歌德和楊振寧遇到相同的愛情動力,卻有不同的結局,不同的命運。

人生,這個充滿奇跡和變數的旅程,讓我們不禁思考:命運究竟是什麽?而量子力學,作為一門神秘而深奧的科學,是否能揭示其中的真諦呢?

讓我們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波函數,它是量子力學中最基礎的概念之一。波函數描述了粒子在不同位置的概率幅,其絕對值的平方表示了某個時間點自由粒子在某個位置的可能性。

命運波函數引導下的命運,自然有物質位置出現的可能性,但是,更多的是波函數自身具有的相位和能量,這裏代表著命運的社會位置。這裏的社會位置和意義,其實反證波函數具有信息意義和空間位置價值,也就是說,波函數是信息波,為位勢場。

我們看看,波函數導引的自然位置的趨近相同:相同的波函數導引他們朝著一個相同的地方團聚。

明尼蘇達雙胞胎家庭研究(MTFS)可能是該研究中最著名的一個,自1987年以來,官方一直在對雙胞胎進行兩次以上的試驗,在此之前,明尼蘇達州和其他地方的其他研究也進行了同樣的試驗。近1萬人參加了MTFS,該組織稱,該項目旨在揭示“基因和環境如何相互作用,影響性格、優點、弱點和價值觀”。

《三個完全相同的陌生人》(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於2018年在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首映,講述的是1961年出生不久就被拆散的三胞胎兄弟的故事。
19年後,其中一人進入了另一人曾就讀的紐約大學。幾乎一踏進校園,二哥(鮑比·沙弗蘭飾)就被迎接成了知名又可愛的艾迪·加蘭德(一哥飾),這導致了一開始的混亂。兩人一見麵,對他們來說就一清二楚:他們一出生就被分開了。
在看到關於他們神奇重聚的新聞報道後不久,大衛·凱爾曼給沙弗蘭和加蘭德打電話,給他們一個提示:他看起來像是第三兄弟。
盡管在三個不同的家庭長大,但他們的相似之處令人瞠目結舌,凱文·法倫寫道“他們有著相同的習慣,甚至坐著的姿勢也一樣。他們都是摔跤手,喜歡同樣的顏色,對年長女性有同樣的口味,甚至買同樣牌子的香煙。每個人都有一個收養的妹妹,三個姐妹的年齡都一樣。”

波函數的相互吸引,是愛情的根本。
歌德  生命時空初值=70875.96465(理性B)
烏爾莉克 生命時空初值=61884.63476(感性B)
心心相印指數=99.9321209%經典
心心相印指數=83.1156404%量子 

跟烏爾莉克在一起,他像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整個人都變得神清氣爽起來。
而這段絕世的愛戀最終沒有抵擋過世俗的眼光。
烏爾莉克也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不過她並沒有結婚,選擇過了一輩子的單身生活。有一個姑娘問她,如果可能,會不會嫁給歌德。她笑了笑,說會。

“他看見她的時候,她早已看見他。”
“1823年7月11日下午五點,在馬林巴德的十字架水井旁。”德國文壇泰鬥級作家馬丁·瓦爾澤,在年屆九旬之時,以這樣看似有跡可循的筆觸,重構了歌德晚年這場至今成謎的曠世愛戀。74歲的歌德,在馬林巴德療養期間,遇到19歲的少女烏爾莉克,深陷對其狂熱的愛戀,甚至向這位19歲的少女求婚,然而一切未果,最終鬱鬱寡歡的歌德寫下了至今被廣為傳唱的、哀慟淒婉的《馬林巴德哀歌》。

他千百次溫習她的姿容,
時而逡巡不前,時而驀然不見,
時而影影綽綽,時而有清光簇擁;
這微薄的安慰又有何益,
不過來而複去有如潮汐。
——節選自《馬林巴德哀歌》

然而馬丁·瓦爾澤沒有把這本書寫作“戀愛中的歌德”,抑或歌德晚年的愛戀,它名為“戀愛中的男人”,書寫的僅僅是一個在愛之中的男人,這種愛,超越了身份與年齡,是愛,使歌德褪去一切光環,僅僅成為了“戀愛中的男人”,去觸碰愛情最本質的紋理,而歌德,以一首《馬林巴德哀歌》,使這份在世間無處安放的感情得以不朽。

忠實的旅伴,讓我留在這地方吧,/讓我一個人留在這岩石邊、沼澤裏、青苔上!/你們去吧!……我已經失去一切,也失去了我自己,/不久前我還是眾神的寵兒……他們逼我去吻她的令人羨慕的嘴唇,/然後又將我拉開——把我拋進深淵。

而數百年過後,歌德和烏爾莉克的靈魂或許早已經隨風逝去,但是這些詩句卻依然在文壇上麵,在人們的生活裏,熠熠生輝。

現代曠世之戀:

楊振寧 生命時空初值=61270.98086 (感性A)
翁帆  生命時空初值=71993.51344 (理性A)
心心相印指數=99.837598% 經典
心心相印指數=54.146848% 量子

感性A對理性A,兩人也是神仙時空配對,而且經典心心相印指數非常高。都是神仙時空配對,比較歌德,楊振寧太幸運了。算是時代的進步(這期間,181年過去了)。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微觀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而不同於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微觀粒子遵循著波粒二象性,這意味著它們既具有粒子的性質,又具有波的性質。這與經典力學的描述不同,因為量子力學中,一個物理體係的狀態由狀態函數表示,而狀態函數的任意線性疊加仍然代表體係的一種可能狀態。

生命波粒二象性的代表是:體力、情緒和智力周期
“PSI”是英文Physical(體力)、Sensitive(情緒)、Intellectual(智力)的縮寫。這個理論認為人體存在以下周期:
體力周期:以出生日為起點,每23天為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的體力會有線性變化,從最強到最弱,然後再回到最強。臨界日(高潮期與低潮期相互過渡的交替日)容易出現重大事故,尤其當兩個或三個周期的臨界日重疊在同一天或非常接近時。
情緒周期:以出生日為起點,每28天為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的情緒會有波動,從最愉快到最悲傷,然後再回到最愉快。臨界日也容易出現重大錯誤。
智力周期:以出生日為起點,每33天為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中,人的智力狀態會有變化,從最強到最弱,然後再回到最強。
這些周期的變化呈正弦曲線,隨時間呈現“高潮期—臨界日—低潮期”的周期性。雖然這個理論在網上流行,但也存在爭議。不過,臨界日的重疊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危險,例如行車事故、傷亡事故、決策失誤等。因此,我們應該在最弱的時候特別小心,而不是在中間值。

這些周期的變化對人體狀態的影響遠大於日常的自我主觀意識調節。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留意這些周期,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體力、情緒和智力狀態。

這其實是生命整體波函數在生命不同層次引起的不同波動,這裏的不同不是周期的不同,而是氣感應強度的不同。
體力周期的氣感應強度:
3.16182836times10^{-6}
情緒周期的氣感應強度:
2.59721615times10^{-6}
智力周期的氣感應強度:
2.20369855times10^{-6}
我們看看,我們地球在太陽係內的氣感應強度:
1.99238499times10^{-7}

這其實是我們生命的基礎合成頻率維度。
而更高級的頻率合成維度是腦波:

所以,腦波也是生命波函數的體現。

而腦波的高低,也體現了生命波函數的高低。


量子糾纏是另一個令人著迷的現象。糾纏的粒子,即使相距遙遠,改變其中一個粒子的屬性會立刻影響到另一個粒子。這種信息傳遞不需要時間,仿佛超越了時空的限製。係統無法被分離為其組成的單個粒子的狀態,就像單個人脫離了社會就會失去存在的意義一樣。

量子疊加態也是一個有趣的概念。當不觀測量子時,它處於疊加態,即在某個位置出現的概率是不確定的。但一旦觀測量子,它表現出唯一狀態,發生了量子坍縮,這是物質在被檢測時所表現出的一種瞬間坍縮現象。這與命運如出一轍:你不窺探它的時候,它是未知的;一旦你窺探它,它就會坍縮,發生不可逆轉的偏離。

薛定諤的貓是一個著名的思維實驗。在某一刻,你永遠無法定義貓的狀態。類似地,粒子在落到屏幕上之前是一種彌散的概率波,在接觸到屏幕的一瞬間變成一個點,出現在屏幕上的某個地方。這些現象雖然奇特,但實際上是量子世界的常態。

人生就像一場修行,命運或許不是我們可以窺探的東西。我們唯一能改變的是自己當下的選擇,每一個選擇都對應一個結局。或許,命運既可以隨時改變,又是注定好的,這種矛盾正是世界的基本原理之一。讓我們對這些無形的規律充滿敬畏之心,不試圖通過窺探命運來求福避難,而是在內觀中悟到人生的本質和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