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路遠美利堅

出發時還是一個少年,回首時被問路人稱叔叔。我們為什麽漂洋過海,我們為什麽遠走他鄉?藍天白雲下,讓我寫幾行為我們那代人做證。
個人資料
北美大一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相約斯坦佛大學,遊覽?學習?跑步

(2016-09-19 08:01:08) 下一個

與許多人一樣,第一次去斯坦佛大學也是開車從正門進去的。學校的大門高大氣派,但並不讓人驚訝,這是個知名學府所以大門在沒來之前的想像中應該是很壯觀才對。開進去時,沿路兩邊高挺巨大的棕櫚樹,讓東岸過來的人覺的新鮮,頓時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這個是東海岸八大長春藤學校沒有的一景。順著棕櫚樹下長長的大道,一直通到一個寬闊的廣場,迎麵是一個黃牆紅頂有著西班牙風格的巨大的宮殿般的建築群,原來這就是有名的斯坦佛大學?

廣場上有巨大的草坪,穿越拱洞門進入寬闊的主庭院之後,又有許多花壇噴泉,右側的庭院內還有一組雕塑群。左側不太遠一點有一座高聳的起著鍾樓功能的胡佛記念塔。當然,離主體建築不遠的地方有圖書館,博物館,胡佛紀念館,及各個學院的樓舍。

第一次參觀斯坦佛的時間不長,卻在心裏畄下了深刻的印象。從網上讀讀斯坦佛大學的故事,自然也知道了這所大學是老斯坦佛為了記念不幸早逝的唯一的孩子小斯坦佛而設立的。早期辦學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不過第一屆的學生裏出了一個胡佛總統。

每次去斯坦福大學聽講座,都會有所收獲。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幾年前的去聽的一個研究報告,講的是一個四肢都不能動也不能講話的人用思維或眼睛控製電腦去操作一個機器人的例子。世界第一例,當然上了時代周刋的封麵。

最近再去聽講座,也是世界級的專家在講,聽到一半覺得無趣就走了。悄悄地走出大廳門外回頭看著門輕輕地關上時,發現門旁的牆上寫著一大片英文摘錄。哼了一聲,心想這是誰選擇的這種語錄,摘這麽長的段落,太不精辟了吧。看了段落之下的署名,也沒有想起是誰。又一想,既然掛在斯坦福大學的牆上,總得有點什麽意思,就強忍著耐心地讀了下去。大意是,"人或動物就像一個句子裏的一個小小豆點,又如金字塔的基石一般,其實宇宙中的萬物都是如此,包括一個人能想到或知道的一切及不能想到或不知道的一切。  從一粒沙,到一隻蟲,到星球,至宇宙,如此看世界自然就滋生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用相對論去看,世間萬物,生命與非生命,從古至今世界上所發生的一切或萬物,不過是用時間像一條線一樣串起來的一個物體而已。所謂的宗教,從基督,至達爾文,到愛因斯坦,種種的表述都是一個意思*。"不讀則已,讀後居然忍不住記了下來。查看一下,原來是那位我們在國內就早知道寫過《憤怒的葡萄》一書的作家,名叫斯坦貝科,此人從斯坦佛大學肆業,後來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原來一切如此??當然這一切都是假如相對論是正確的基礎上。當然或可問,時間又是什麽?再一想,斯坦貝科此人即使後來成了文豪能得諾獎,他的話就一定正確嗎?再進一步想,如果一切的真理都是相對的,那此君的論述亦是相對正確而已。或許還是讓我們敬神尊聖吧,聖經,可蘭,論語,每一本中都有讓我們受益非淺的論述。不過,一旦用相對論試著去看世界,讓人頓時心中有了一種悲壯之感,讓人不由地想起像是 Dust In The Wind(風中之塵)那樣的歌曲。

在斯坦福大學遊覽及學習過多次之後,當然也知道這個大學的其它方麵,如美國排名第一的校友捐款及學校財富,創發了許多高新科技公司的校友,出類拔萃世界領先的體育訓練等等。有人說如果每次奧運會的美國隊去掉斯坦佛大學的選手後,美國隊就會落後到一個二流國家的水平。

最近一次去斯坦佛大學,因住在大學校園附近,心想何不早晨也去斯坦福大學那個出過許多田徑高足的操場上跑上二圈?與兒子相約第二天早六點在斯坦佛大學操場上一起跑步。不到六點就開車過去了,體育場跑道上的專用燈還未亮,隻有三個或幾個運動場周圍的極高大柱子上的大燈散照著包括跑道在內的由許多部分組成的綜合運動場。跑了數圈之後,約六點時跑道上的燈亮了起來,在跑道上跑了近一個鍾頭後,與兒子前後腳去校園裏跑了起來,這一跑,在校園內就又是一個多小時。跑過許多學院的樓舍,如李嘉誠讚助的醫學院大樓等等。印象最深的莫過經過學校的遊泳池有二十多條泳道,橫徑比長徑還長,泳池中有許多運動員正在遊泳,而不遠處的跳水台上又有運動員在一個接一個地跳水,簡直就像走近奧運會的練習場地一般。

加州是一個四季如春是好地方,草木長青,陽光燦爛,這個位於矽穀的斯坦佛大學比東海岸的長春藤學校確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更多一點現代的自由的風氣。這個大學,可以稱得上是偉大,培養出那麽多優秀的企業家科學家文學家,論財富,富可敵國,計人材,智可匹邦,當然還有不朽的斯坦佛精神。

 

*“Our own interest lay in relationships of animal to animal. If one observes in this relational sense, it seems apparent that species are only commas in a sentence, that each species is at once the point and the base of a pyramid, that all life is relational to the point where an Einsteinian relativity seems to emerge. And then not only the meaning but the feeling about species grows misty. One merges into another, groups melt into ecological groups until the time when what we know as life meets and enters what we think of as non-life: barnacle and rock, rock and earth, earth and tree, tree and rain and air. And the units nestle in the whole and are inseparable from it. Then one can come back to the microscope and the tide pool and the aquarium. But the little animals are found to be changed, no longer set apart and alone. And it is a strange thing that most of the feeling we call religious, most of the mystical outcrying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prized and used and desired reactions of our species, is really the understanding and attempt to say that man is related to the whole thing, related inextricably to all reality, known and unknowable. This is a simple thing to say, but the profound feeling of it made Jesus, a St. Augustine, a St. Francis, a Roger Bacon, a Charles Darwin, and an Einstein. Each of them in his own tempo and with his own voice discovered and reaffirmed with astonishment the knowledge that all things are one thing and that one thing is all things – plankton, a shimmering phosphorescence on the sea and the spinning planets and an expanding universe, all bound together by the elastic string of time. It is advisable to look from the tide pool to the stars and then back to the tide pool again. “–John Steinbeck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北美大一叔 回複 悄悄話 niu9898:有意思。可以理解這個學校畢業的億萬富翁數量是世界第一
niu9898 回複 悄悄話 門口很壯觀啊。 門口的棕櫚樹是專門移栽的(靠海的灣區不適合栽棕櫚樹)。 每年樹的維護更換費用超過兩百萬。
hibiskus 回複 悄悄話 讚! 同在高校周邊住,感覺好處真是多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