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錯落有致

(2006-08-12 04:09:20) 下一個
廣義而論,好的燈謎不失為一種藝術珍品。對於謎麵來說,貼切和嚴謹的扣合是基本,在此基礎上去追求文采的靚麗、意境的幽遠就能創作出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好謎來。

追求麵的生動和韻味是因為總有推敲、改造和修飾、加工的餘地;有時相同的謎材,通過對麵不同的組織,耐人尋味的程度也就大不相同。

對於麵的優美,並不完全取決與撰麵詞語的華麗。在此想談談:往往被忽略的,麵的結構上的節奏感。好的詩詞除了文采和意境,還美在詞句的節奏。對於燈謎也一樣,麵與底扣合出結構上的節奏感也是一種完美的意境。

下麵單就麵的節奏舉幾個謎麵有著不同節奏感的例子:

*****張起南的經典老謎:雲破月來花弄影 [能]
“能”由厶、月、匕、匕四小部分組成,而麵“雲破/月來/花弄影”正象是在一筆筆書寫“能”字。在結構上,均衡節奏的麵扣合出均衡節奏的底,確實是一種完美無缺的意境。

*****黃穆燦的:援鋤掩土葬殘花 [老]
“老”字為上下結構,而“丿”又承上啟下。謎麵似在描述《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林黛玉荷鋤葬花之藝術形象,實則在分段刻畫“老”字:援鋤,執、持花鋤;“老”中“丿”被摹形作花鋤;掩土,取一“土”字;殘花“匕”也。麵之“援”、“掩”、“葬”三動詞,均作抱合用。其“鋤”之援,“土”之掩,“匕”之葬,居於底之字中位置形態尤為真確。麵中“殘花”和“土”被“鋤”鋤動的節奏感躍然紙上。

*****柯國臻的:情急無心垂釣鉤 [靜]
“靜”為左右結構,四字“情急無心”就得到了“青”、“芻”;“垂釣鉤”象形。底字“靜”,由“青”、“芻”與一活靈活現的豎釣鉤三部分組裝而成。整個麵對底地扣合輕重相間,疏密有致,一種動態的節奏。

*****竹杖的:半壁江山,一一拱手相送 [湛]
整拆有整拆韻味,散拆也有散拆的意趣。就象工筆和寫意,有著不同的節奏美。“湛”字中的“其”被“一一拱手相送”出來,加上“半壁江山”,整個麵給出一種急促、緊張的節奏感。雖然“湛”字被拆成了“一一”、“半壁山”這樣的基本筆劃,但由於麵的節奏,整個謎一點也不顯得散亂,反而讓人有一種密集、緊湊的感覺。

*****竹杖的:津邊去汲水,折下垂柳枝 [建]
一直非常喜歡此謎。麵中“津邊去汲水”整得“聿”、“及”;然後用麵的一半篇幅折去“丿”得到“廴”。而“垂柳枝”中“垂”字又是點睛之妙字,極具指向性。整體錯落有致,濃淡相宜,節奏感極強。這種虛實相間的節奏,本身就是漢文化的基因之一。從漢字、詩詞、繪畫上都能找到它的影子。因而燈謎對於這種節奏的追求,也就順理成章是一種歸真的意境了。

從某中意義上說,節奏本身是意境的一部分。唐詩要去吟,是因為要去體會詩中節奏的意境。對於燈謎,一個扣合很工整的謎麵,即使沒有優美的文采,但有著鮮明的節奏,依然是一個有著非常好意境的佳謎。所以一直覺得,對於謎麵節奏的推敲,也是提升謎麵意境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談了些對謎麵節奏的一些想法,趕著參加[活動],也沒仔細深入,想到那兒寫到那兒,見笑了。請各位批評。

2006年8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