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由電話拜年想起的

(2018-02-22 13:34:29) 下一個

拜年是祖宗留下的習俗,從拱手磕頭,到電話拜年,再到今天流行的微信拜年,拜年方式與時俱進了。

身在海外也牢記初一給父母親人拜年,數年來無一例外。沒能做到父母在不遠遊,心中虧欠,電話拜年萬不能錯過,因為這個電話的意義非同尋常。

剛出來時使用國際話卡,大年三十好像進入一級戰備,撥號再撥號,不知需撥打多少次才能接通說話,那時電話線路容量有限,隻有永不放棄才能抓住一瞬即逝的間隙。後來網絡電話得到普及,交月費課無限通話時間,情形緩解了許多。今天,手機在手,掐時按點的電話拜年有十足的保證。

今年拜年,父母像往年一樣,心情愉快,他們正在哥哥家聚餐,哥嫂也空巢了,四口人一起過大年初一。他們住在同一個城市,父母尚能自立,仍獨立生活。電話中,父親一如既往先把家中的情況概括介紹,其實,每周都通話,也沒什麽大事,但這是父親的身份象征,他是一家之主,形成了多年的習慣,他會親自把過年的安排講出來,甚至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賀詞,政府對退休人員的節日補貼等也會提及,再提醒我們美國槍殺頻繁不安全,要注意保護自己,盡可能回避大的聚會場所,雖是嘮嘮叨叨,可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我一一應允,免得父親擔心。

然後給母親拜年,與母親的交談總是輕鬆許多,向老人家匯報一下我家的夥食計劃,孩子們的作息時間,以及小小的菜園子工程,請母親指點一下,這是母親擅長的地方,她在自己家中小小涼台上栽種的花草總是生機茂盛,母親為能幫助我們會感到開心,兒女在父母麵前永遠是小孩,越老越明顯。

父親可能喝了點酒,酒能助興,談到興致時那種人逢佳節倍思親的心情也越來越濃,話語中有點傷感,大年初一,隻有父母哥嫂四個人,父親覺得有點冷清不夠熱鬧,言外之意就是遺憾我的缺席。父親一向喜歡熱鬧,流露這樣的心情是我意料之中。想當年,每到春節,父親會早早地計劃張羅過年的安排,他是長子,爺爺奶奶常住我們家,還邀請叔父家一起團聚,不大的家中會擺上兩個大桌,歡聲笑語,劃拳喝酒,的確一派節日氣氛。因一下子增添不少人口,他要借用朋友的房子安排住宿,加上走親訪友,父母過年時忙得焦頭爛額,但大家庭熱鬧團聚的節日氣氛使他們滿足。

實際上,身在異國的我們又何嚐沒有失落之感,感恩節我們慶祝,中國新年我們也慶祝,朋友們也會聚會,但節日的氣氛與家中過年相差甚遠。尤其是我們的孩子,缺少了走親串友大家庭的感受,缺少了享受祖孫之愛,甚至一點溺愛的經曆,也是海外遊子的一大付出。人都有家族情結,四世同堂是我生命成長經曆的一段時光,一種美好的回味。

常說有了孩子才理解父母的不易,其實,等到自己的孩子長大出巢了,也才明白父母的無私與付出。當年出國高飛,一心憧憬自由富足的樂土,走得那樣瀟灑,那樣義無反顧,不知父母心中忍受多大的不舍與思念。日月如梭,如今過年時,遙望家鄉,心中吟唱著 《當你老了》,我們要《常回家看看》。

過了年又是一歲,願父母今歲又平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