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空城計中的心理博弈

(2018-01-26 11:01:20) 下一個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的高潮之一,諸葛亮率兵攻打曹魏,結果出兵不利,痛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並身陷一座孤城,稍有閃失將全軍覆沒。派兵遣將去把關守隘後,諸葛亮身邊僅剩二千名左右老弱病殘留守,麵對司馬懿率氣勢洶洶的二十萬精兵強將,無疑以卵擊石,敗局已定。文臣瑟瑟發抖,城中百姓驚慌失措,這都不足為怪,生死攸關,誰能淡定。

選擇有兩個,舉手投降以求活命,這似乎是明智之舉,肯定代表一部分人所求,即使自己死不足懼,但家有妻兒老小父母大人,活著就有希望;另一選擇則是以死相拚,大丈夫可殺不可辱,與其投降受辱,不如拚命搏殺一番,或許殺出一條活路,不成功則成仁。

諸葛亮出人意料,他命令大開城門,老弱軍卒在街道上遊走清掃,自己則登上城牆,架起琴台,兩侍童陪伴左右,似乎胸有成竹。他麵對潮水般湧來的敵軍熟視無睹,手撥琴弦,琴聲悠揚,全神貫注,陶醉其中。

城牆下,司馬懿叫停軍兵,抬頭細察,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諸葛亮是要誘敵深入還是空城一座。進去吧,萬一中計,諸葛計謀過人,神鬼莫測,且一生謹慎,而司馬懿自己剛剛恢複兵權,隻能勝不能敗;不進城吧,諸葛亮已潰不成軍,實在看不出還有什麽還手之力,若錯失戰機,放虎歸山,那後患無窮。

司馬懿左思右想權衡利弊,最後為求穩妥,退兵紮寨,觀其動向,諸葛亮方得逃亡之機,司馬懿明白後後悔不已,也才有了接下來的數年兩軍對壘,留下了千古佳談空城計。

空城計是一場精彩的心理博弈,假空城計屢見不鮮,埋有伏兵,誘敵深入,圍而殲之。諸葛亮孤注一擲,反其道而行之,真迷惑了司馬懿,這背後既有知己知彼的計謀,又有身經百戰的超強心理素質。城牆之上千鈞一發時能鎮定自若不漏絲毫破綻,置險惡的環境不顧,實踐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心理是也。

小說對諸葛亮有點神化,好像他料定司馬懿不能識破他的空城計而會退兵。其實任何時候都不排除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不會不緊張,但他沒有退路,鬥膽一賭有勝算的可能,否則隻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斃。換句話,諸葛亮以變被動為主動的態度迎戰困難和挑戰,取得了勝利。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一險招,是走頭無路時的孤注一擲。要實施如此計謀,必須具備超級穩定的心理素質,所以,諸葛亮在危難麵前表現出的臨危不亂泰然自若的心理素質更值得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