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讀唐宋

(2015-05-17 14:20:25) 下一個
唐詩宋詞,文明古國瑰寶也!不僅丟不得,還得傳承下去。但今個我不說千秋萬代的民族使 命,隻說說它對我個人的意義。說也奇怪,父母都不讀詩,可我上中學時從朋友處借到了一本千家詩,卻如獲至寶 。雖然字都認不全,讀起來總是雲裏霧裏,但挺陶醉,見到喜歡的還要抄幾筆。隻是那年代不興弘揚國粹,故除了 耳熟能詳的幾首,多數的隻是眼熟。近幾年生活趨於安逸,這才有空認真地讀唐宋。沒想到讀得越多,越感覺知之 太少。唐宋若是海洋,我怕隻見到了半瓢水,銘記並真正懂的也就是一滴而已。不過跟自己的從前相比,也算小有 飛躍了。我現在過年能吟出“爆竹聲中一歲 除……總把新桃換 舊符”,十五能吟出“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清明能吟出“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端午能吟出“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中秋能吟出“但願人長 久,千裏共嬋娟”,七夕能吟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重陽能吟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 倍思親”,春天能吟出“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夏天能吟出“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秋天時能吟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冬天能吟出“忽如一 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迎風時能吟出“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臨水處能吟出“請君試問東流水,別 意與之誰短長”,花前能吟出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柳下能吟出“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離別能吟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思鄉能吟出“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經意間竟有了點“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

我讀唐宋並非是刻意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最初隻是興趣;但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與唐宋的距離拉近了。翻開書 就仿佛進入了穿越,與文化巨人開始了零距離的交流。我自言自語地問,他們默默無聲地答。我若百思不得其解, 他們用傳神的目光鼓勵我。若是我頓悟了,他們頷首讚許。我合上書,他們便悄然隱去,回眸時還帶一句:下次再 見。我欲拜師,他們相視一笑,似乎在問:你是學“舉杯邀明月”,“恨別鳥驚心”,“一蓑煙雨任 平生”, 還是“ 為依消得人憔悴”?我雖糾結過,但後來發現其實我不需從一而終,可以“荊門九派通”。 每次穿越我都覺得滿載而歸,拾起了比珍珠還璀璨的詩句,更主要的是,跟著巨人一遍遍地領略了人 生: 得意與失意,江湖與田園,相聚與分手,漂泊與歸根,吐豔的牡丹,帶刺的玫瑰,呼號的北風,如酥的細雨……山 水被他們吟活了;天地因他們生情了。人生百味,都被他們參透了。跟著他們我慢慢學會了觀察,想象,和思考。 我看到了“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身邊常常是美輪美奐,催人駐足。我懂得了“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情一字了得,還是了得。我認識到“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真的不需爭鋒。我領悟到“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是非成敗都是曆史的足跡,而時代的步伐是不回頭的。

我與唐宋結緣是天賜的福分;它讓我在藝術的殿堂中心有著落,情有歸依。希望有一天我能“直掛雲帆濟滄海”, 笑對人生,榮辱不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