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如海

寫情,您寫得過我嗎?
正文

殘酷青春的最真實敘述

(2015-07-11 16:15:35) 下一個
殘酷青春的最真實敘述- 讀陳丹燕的<<天使肚子痛>>


<<天使肚子痛>>包含三個中篇小說:《女中學生之死》, <<青春的謎底>>和<<青春的翅膀能飛多遠>>."回想起我是一個女孩子的時候,過著十分有規律、十分寂靜的生活,仿佛那時有許多時間做青春的玄思, 深夜的時候,聽到遙遠地方隱約傳來的火車過站的汽笛聲,心裏會因為它的悠遠,它的呼喚般的聲音以及它內在的流浪般的蘊涵而輕輕一動。寂靜的,沒有皺紋的心 一旦被輕輕地一動,就會有很久的回響。

"這段話不是我寫的。這段話多麽希望是我寫的。這段話多年來在心中反複吟誦,仿佛已變成我的。這段話的“主人”叫陳丹燕,一個伴隨我成長的作家名字。我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知道她和她的作品, 我隻知道她是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位作家。

第 一次看到陳丹燕的名字是在一份《語文報》上,殘缺的報紙講述一個關於青春被慘烈修剪的故事,後來我才知道那就是她的名篇《女中學生之死》。無論是真實 的施驪,還是虛構的寧歌,她們的青春故事震撼了我,因為那時候的我跟她們一樣,心中的個性之花開得過於迷亂茂盛,隱約感受到長成一株社會化的樹所麵臨的危 險和剝奪。青春的騷動、渴望、幻想,和由此而來的受挫、恥辱、疼痛,我感同身受。我們都有一雙黑眼睛,那樣寂寞,那樣熱烈地注視著世界。陳丹燕寫道:“青 春是一樣的,它象愛情一樣,沒有時代、國度的限製,是人類生活中永遠開放的花朵。一樣的明媚而混亂,一樣的認真而偏執,一樣的美麗而危險,一樣的充滿了個 性而被社會殘酷的修剪。我想,我筆下所寫的故事,是一個女孩燦爛的青春與青春過程中的社會化修理個性的鬥爭和毀滅的過程。這是每個人從孩子長成大人的過程 中必經的地獄之門。”許多文字我都想一字不漏的抄錄,因為它們曾那樣激蕩我心。《女中學生之死》講的是一個重點中學的女孩,一個被母親的理想、被沉重的功課死死的壓抑了夢想,一個表麵寧靜但內心波濤洶湧的女孩, 在競爭激烈硝煙彌漫的校園裏,她的天馬行空的夢想與現實的成績分數格格不入;在寄人籬下的家裏,她的自然純真的天性與母親的規矩標準格格不入;她的自卑,她的絕望,她的孤獨,旁人看來,那似乎是種懶懶的倦怠,實際心理卻演著激烈的故事!她溫柔得觸摸青春期最初的情感,卻被現實的流言蜚語和師長的驚怪,不經意的傷害落下了慘痛的心情。她沒有能力對抗來自家庭和學校的頑如磐石的阻隔,她也沒有能力麻醉自己美麗優雅的白日夢的渴望,在進退維穀的衝突間,她感到夢想的撕裂,自己的撕裂,那是一種生命裏無可言狀的痛。麵對迢遙的將來和沸騰的心,在一個黎明,在剛剛完工還沒有住人的七層樓上,在新石灰牆上,她寫下最後的遺言:以一時的痛苦換來永恒的自由-然後, 從七層樓上飄然而下......

這是一九八五年的故事,也是陳丹燕的代表作,隔了那麽多年以後被我再次讀到了,竟還有著特別的衝擊和震動。在此之前,我已經讀過陳丹燕的許多短篇:<<少女羅微>>, <<中國少女>>, <<永遠的瑪麗亞>>, 《寫給女孩的私人往事》等等等等。在兒童文學作家當中,陳丹燕是一個並且是唯一一個以青春期的少女為寫作對象的女性作家。我癡迷而執著地追尋著她,她的每一部作品。她的作品陪我度過了整個青春年華。

這以後,生活巨變,顛沛流離,我象斷了線的風箏越飄越遠,自顧不暇。而陳丹燕卻在這幾年裏,如她丈夫陳保平祝福的那樣,成 為一個“暢銷書作家”。當某一天回到國內,我驚異地發現:鋪天蓋地,書店裏在賣她的書;電視上在介紹她的書;人們口中在談論她的書。千辛萬苦尋尋覓覓而不 見的時代過去了,現在的她,垂手可得!這就是陳丹燕著名的“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風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葉》、《上海的紅顏遺事》。是我變了還 是陳丹燕變了?是我成長了還是她沒進步?行文方式還是典型的陳丹燕式,可字裏行間,那個遙遠而又親切的“談心者”、“引領者”不見了。她對逝去時光中高高 在上的所謂優雅近乎羅嗦的津津樂道讓我陌生而又失落,她成了新崛起的懷舊派“小資代言人”。《寫給女孩的私人往事》中那個站在青春之河對岸,懷著溫柔心痛 的陳丹燕哪兒去了?《我的媽媽是精靈》中最後回到樹梢上凝望人間、陳太陽的精靈媽媽哪兒去了?《精神故鄉》中和陳保平並肩走在皇村寂靜的雪夜裏,緬懷普希 金完美而不死靈魂的陳丹燕哪兒去了?!我的悲傷無以複加。生命中某種重要的東西抽空了,消逝了。我知道總有這麽一天,總要麵對,可它任何時候來臨都是打擊,我還沒有準備好。或許,我永遠也準備不好,我是這樣一個生活在過去、固執的人。

"我看看他盛滿笑容的眼睛,實在不忍心再說什麽,也對他笑。笑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像花一樣,慢慢地,不可阻擋地開了."

"寧歌的心變成了一片開滿罌粟花的田野,那花紅得怪誕熱烈,蕊卻黑得不祥,開得竭盡全力,像無聲的嚎叫。"

"從來沒這樣嬌氣地對別人說過話。說話的時候我才體會到做一個這樣的嬌姑娘實在心裏是甜甜的。因為隻有在明知 道有人願意寵愛自己的時候,才會這樣說話。""寧歌心裏好像有什麽東西碎裂下來,碎裂的聲音是一串串墜落著的音符,像八音鍾。不記得有人這樣輕輕地,屏住呼吸地撫摸過她頭發,她感到自己變成了慢慢流淌著的溫暖的小溪流。"

"她和他慢慢向學校走去,他慢慢貼住她的胳膊,寧歌隻感到耳朵嗡嗡地響,身體像隨風飄蕩的什麽東西,四周環繞了許多柔和發亮的紫色。當他輕輕撫摸寧歌胳膊的時候,她垂下了頭,覺得自己變成了一片在大雨裏吱吱作響地伸展開來的沙漠。所有的小草都在撫摸的雨裏伸直了腰。"

這樣的句子, 這樣的比喻,這樣的心理描寫,除了陳丹燕, 誰還能寫得出來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幸福劇團 回複 悄悄話 她們的青春故事震撼了我,因為那時候的我跟她們一樣,心中的個性之花開得過於迷亂茂盛,隱約感受到長成一株社會化的樹所麵臨的危 險和剝奪。青春的騷動、渴望、幻想,和由此而來的受挫、恥辱、疼痛,我感同身受。
好文字!
水晶包子 回複 悄悄話 我喜歡她的“我的手風琴朋友”。她對少女心思的細節入微的描寫無人企及。
swimmingboys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齡齡媽媽' 的評論 : 謝謝齡齡媽媽-真沒想到還有人和我一樣, 是陳丹燕的忠實讀者。80年代中期,她還遠沒有現在這麽有名,我把她當作人生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幾乎讀遍她所有的作品。<<女中學生之死>>,我讀了至少10遍。我的感覺是震撼,震撼還是震撼。雖然作品中反複出現的黑貓,我始終不能理解,但絲毫不影響我對她的作品的癡迷和熱愛。現在的她,我不太喜歡,非常個人化的不喜歡,因為她在變,而我沒有變。再次感謝您閱讀我的博客,歡迎常來,常交流。
齡齡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她一路走來的讀者,我唯一寫過一封給作家的信,就是給陳丹燕的,1993年。這封信被她的書收入。
我讀的第一本她的書就是《女中學生之死》,還喜歡她寫過的一本《心動如水》,很典型地刻劃了一個女人的心境。你對她的失望,是因為你的生活經曆,讓你成熟。在一個日益浮躁的社會,作家都或多或少在改變,她早已是暢銷女作家了,甚至被成為“小資教母”類女作家。但我想,她仍然是陳丹燕,一個城市的女性作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