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美》的閑話

(2015-04-09 19:40:27) 下一個

春日裏,真是讀書的好天氣,剛巧秦千裏兄近日寄來了朱光潛的《談美》,這是好書不老書係裏的一種看介紹,這套書還包括:羅庸《習坎庸言》、羅常培《中國人與中國文》、呂思勉《中國民族演進史》和李宗吾《中國學術之趨勢》。此冊《談美》為全彩典藏本,印刷裝幀都很漂亮,還增加了七十多幅中外名畫,真是錦上添花作為一種常讀常新的美學,至今鮮有超越它的。這不能不說我們在美學上是欠缺的多。

早前買過一冊《談美》,薄薄的冊子,做的也粗糙,怎麽都覺得簡陋了些,真配不上一冊美學書印象中看過一次,但說起來印象寥寥,有時候對一些書,雖翻過,到底是沒有太多印象,或者說現在信息傳遞的過快,以至於連停留的時間都少了。

讀書,這樣閱讀法,肯定是一種病,自然與美學無關。朱光潛的美學觀點,在今天看來,依然不過時。這恰如朱自清在序言裏所說:藝術雖與“實際人生”有距離,與“整個人生”卻並無隔閡;“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離開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這樣的美學眼光,也還是少見的。

平時也在跟藝術家、詩人等待聚會,也常常聊起美學之類的話題,但給我的感覺,他們所說的美學是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待的那種,距離朱光潛所說的美學距離遠了些。且談論美學似乎也還是少數派,即便是後來也有這方麵的雜誌出現,也絲毫沒解決美學存在的問題。

那以後寫了冊書,起初打算書名叫《生活美學》,但感覺對美學所知實在是粗淺了些,到底是一些生活小事的記錄,算不上生活美學吧。最後幹脆改為《生活劇場》,在台北出版。

談美,似乎是簡單的事,一旦切入實際生活,就沒有那麽多的美好。讀朱光潛的《談美》,大致也還是覺得生活常常是遊離於美學之外,過得生活也就不夠詩意(外表上看更像是一種擺設)。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生活家蔣勳先生談生活之美的文字,已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但就美學而言,也並沒有多少長進

說到朱光潛,不免想起他在樂山的武漢大學擔任教務長的事,前段時間讀張在軍先生的《當樂山遇上珞珈山》,就想起有時候,美學家在生活實踐中也未必就那麽可靠的。此外,朱光潛在四川大學任教時的故事,似乎關注的人不多。想一想,我們談“民國範”,倒不是對那個時代有多懷念,隻是忽然發現我們過的生活舒適度,連民國都比不上。

《談美》出版於80多年前,朱光潛的美學觀其實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慢慢走,欣賞啊!”我想,對於生活中的美學我們在今天亦不妨如是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