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夢溪筆談

一個加拿大石油人的點滴
正文

洛基山下2-5—擴大戰果

(2015-07-04 18:37:14) 下一個

         NT區塊購入後,通過一年多的實際操作,我們公司基本掌握了加拿大油氣區塊尤其是合資、合作區塊的運營、管理等主要幾個方麵。公司董事會及總公司也很滿意,區塊收購的經濟回報也與收購前的預測基本吻合或稍好(由於原油及天然氣價格緩慢上漲),公司就醞釀著繼續購入區塊尤其是帶作業權的區塊、擴大規模。

        但尋找並獲得合適的區塊也是一個漫長、艱苦、歡欣鼓舞與失望沮喪共存的過程。找到一個好區塊不容易,但經常是被其它公司以更高的價格買走了。那幾年正是大公司資產調整、處理的階段,出售的區塊很多;同時也是小公司英雄輩出的時代,競爭激烈。很多今天的大公司在90年代初還是規模較小的公司,像CNRL Canadian Natural Resources Ltd.)當時隻有不到每天1000桶的規模,而現在可能有每天十幾萬桶。

        資產收購首先是要能夠找到更多的收購對象以供選擇。以前我們區塊的主要來源是賣方任命的中介代理公司,後來發展到我們自己給各個石油公司打電話聯係,詢問有沒有要賣的區塊,這樣,選擇的範圍就大大增加了。當時自己的英語剛開始可以應付日常工作,開會一類的麵對麵交流還可以,要在電話裏跟陌生人把事情說清楚還是有一定困難,尤其有一些心理負擔,怕事情說不清楚還被人家笑話。公司的同事包括顧問Iven和秘書Julie他們就出了一個很實用的主意,就是事先寫個紙條,列上幾個要點,找到對方的相關人員怎麽說;沒找到怎麽說以便讓對方繼續幫找負責的人。打著打著,英語就逐漸好起來,知道怎麽說一些套話了,害怕、擔心的心理就逐漸消失了。

         這些供售區塊裏是魚龍混雜(有的很值錢而有的倒找錢都不要)、類型繁多、規模價值大小不一,而我們的資金規模是有限製的,畢竟中國公司當時的財力還比較有限(不像這幾年,中國“某桶油”的口頭語是“項目收購低於10億美金的別來找我們談”!)。因此,第二步工作就是項目篩選,把那些垃圾項目、規模及價值過大過小的都篩掉。

        通過初選的項目就需要做詳細的評估,不但公司內部評估,部分確定要投標的還要請第三方的評估公司做詳細的地質、油藏、儲量及經濟評估。也有很多項目賣方已經有第三方的評估報告,這種情況就又快又省錢,合適的直接參加投標就可以了。

        第三方或獨立方評估的剩餘可采儲量數據及價值是北美石油行業資產買賣的重要依據。這些第三方都是由一些很有專業經驗的石油工程師、地質師、經濟師組成的機構,通過證交所及銀行的認定,他們的主要客戶也是銀行及證交所。由於他們確實做到了“獨立”二字,因此,買賣雙方對他們的評價結果還是非常認可的。

        按照加拿大多倫多及美國幾個證交所的規定:上市石油公司公布的油氣剩餘可采儲量及其價值必須由這些“獨立”的第三方機構評估認定, 石油公司自己的數字隻能作為內部的參考,不得在公共場合公布以免讓股民“激動不已”。而這些獨立方得以長期保持他們聲譽的最佳良方就是“保守”二字。也就是說,作為專業的地質師或工程師,評估人明明知道這個油田的儲量是100,但他隻給你8070或更少。因為證交所對評估工程師的要求是“對認定的探明可采儲量必須有90%以上的信心”,而銀行在考慮是否給某個油氣項目貸款以及貸款額度時也是以此為標準,寧可少貸,不可冒險、賠本。

         我有一個好朋友就是一家獨立谘詢公司的工程師,他說多數公司都比較認可他們的評估結果,如果有他們沒有考慮到的因素也會通過技術人員之間的交流、討論看是否能適當提高;當然也會有些石油公司的人找到他們或他們老板打人情牌或施加壓力,甚至威脅說“若今年不給我若幹儲量,明年我就找其他公司做評估”等,尤其是大公司客戶,不好得罪。這時獨立方老板也會找這些工程師商量。如果要求合理,工程師們會考慮,但若客戶太過分時,他們就說:老板,儲量我可以多給,多少都行。但最終評估報告你來簽字負責,可以嗎?這時老板就馬上就 shut-up!因為他們也不想為1、2個客戶把公司的聲譽搞砸了,可能證監會或法院還會找上門。

         通過幾個月的尋找、評估及篩選,終於找到幾個項目符合我們的各種指標,其中的DH區塊就是我通過電話聯係找到的,是一家叫Norcen 的公司出售的,沒有公開在市場上賣,雙方談判就可以了,因此,競爭不是太大。公司高層就決定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個區塊上。

         在這個過程中,Iven說他一個朋友的公司在DH區塊周邊已經有一些權益,如果可以的話,他們願意和我們公司合作並購DH區塊。從評估的結果及價值看,DH區塊雖然很不錯但對我們公司而言也是規模稍微大了一點。雙方見麵後了解後到這家小公司叫虎頭石油(Tigerhead Petroleum),是由兩個年輕的石油工程師PatJohn組建的,剛成立兩年多。他們兩個過去都是在大公司油田一線工作幾年後調回公司總部的,辭職前Pat負責資產出售、Chad負責采油。由於虎頭公司在DH區塊周邊已有一些權益,對該區塊的地質油藏特征、生產成本以及今後增產措施等都有一套比較成熟的想法,因此雙方很快決定聯合,每家購入Norcen權益的50%,購入後由虎頭公司做作業者。

        由於是買賣雙方單獨談判,不是多家投標競爭,加上虎頭公司對DH區塊的了解,我們提出的價格也非常合理,在Norcen的內部價格範圍內,因此DH區塊的價格投標、合同談判都很順利,速度也快,兩個多月後就交割完畢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找到另一個小區塊A,也很快收購過來了。A區塊就在埃德蒙頓市西麵著名的West Edmonton Mall 旁邊,這個Mall 是大名鼎鼎,在全世界上也有一號的室內shopping mall。來加拿大之前就聽一個曾在阿爾伯塔大學做過訪問學者的好哥們說過,那時中國尤其是我們油田那種小地方沒有這類特大的室內shopping mall,無法想象幾百家商店如何在一個大建築裏。

        這個小區塊是一個叫Brian 的單幹戶擁有的,區塊坐落在一個印第安保護區(Indian Reserve)上,後來了解到他也是“巧取豪奪”來的,沒花什麽錢。

        1980年代初期,在“中東石油危機”的背景下,當時的加拿大自由黨政府及總理 Pierre Trudeau 搞了一個“國家能源計劃”—National Energy Program,細節、措施有幾條,但主要的結果就是拋棄市場化、油氣價格政府控製、增加石油天然氣稅收、把錢從西部石油公司兜裏裝到東部省份及聯邦政府兜裏。在計劃實施的5年裏(1980-1985),加拿大聯邦政府及東部省份從西部阿省“掠奪”(這是阿省人用的詞匯)了幾千億加元而石油公司由於沒有什麽利潤很多都破產了,因此可以說NEP把阿省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石油工業搞破產了!這也是為什麽2007年油價高企達到每桶140美元時,聯邦政府又醞釀加稅,當時阿省省長Ralph  Klein 敢公開叫板說:Don’t touch my money !而聯邦政府馬上就把“再次掠奪”的念頭強咽回去的原因。20009月Trudeau 去世時,加拿大東部人是“如喪考妣”般地痛苦萬分,很像76年周恩來去世時中國人的情緒;而西部尤其是50歲以上的阿省人的情緒就像撒切爾夫人去世時“部分”英國人他終於死了!

        在這個印第安部落上麵的十幾口油井,就在Brian家的旁邊,他經常路過。Brian 本人也是個地質師,原來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後來因為這個NEP計劃公司破產丟了工作。90年代初,石油工業開始複蘇,雖然擁有這些油井的石油公司已經破產,但這些井都沒有報廢,隻是停產了扔在那兒。有一天Brian 靈機一動,找到這家公司的留守人員,說你們把這些井給我吧,我替你們報廢,我也許通過拆、賣這些采油設備可以掙點錢!這家公司巴不得呢,省的自己再掏錢報廢了,所以就把這些井白白給了他。

         然後Brian又找到這個印第安部落,說:我現在擁有這些井,不如你們把礦權也租賃給我,我來生產石油給你們繳納礦產稅。蒼蠅蚊子都是肉,有總比沒有強是不是?部落的“村委會”一聽,對啊,why not!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議。其中幾口井,他就是簡單地合上電閘就開始生產、掙錢了,其他幾口井他花了點錢修井,也很快恢複了。

         到我們並購Brian的區塊時,他已經通過生產、銷售石油賺了二十幾萬,通過賣區塊又賺了幾十萬,差點就成了“百萬富翁”了。區塊交割完的第二天就出去度假了,因為用他的話說“已經有連續五、六年沒有休息過一天了”。

         通過幾次收購及購入後的增產措施,公司的油氣產量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裏達到了每天將近1000桶的規模,與此同時,公司在油氣區塊的評價、並購以及其後的管理和作業、油氣銷售、法律等方麵都積累了不少經驗,區塊購入後的經營情況也與購入前的評價基本吻合或略好,為下一步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old-dream 回複 悄悄話 這個Brian有頭腦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