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記憶102 (3) 趣事

(2021-04-05 12:28:22) 下一個

夏天 趣事

夏天到了。她是那麽美麗。火紅的太陽讓百花齊放,峰蝶飛舞,白鳥爭鳴,草木茂盛,綠樹成蔭,河流歡唱,魚鴨遨遊,世界變得絢爛多姿。夏天也會瞬息變化,時而, 烈日當頭,大地像著了火,樹也懶了, 草也蔫了,牲畜倦了,狗兒吐舌,雞鴨趴窩,鳥也躲了,魚也沉了,人也喘不過氣來。時而,狂風大作,烏雲壓城,塵土飛揚,枯葉亂舞,河流湍急,黃沙翻滾,雞飛狗跳,電閃雷鳴, 暴雨傾盆,當它折騰完後,歇息之時,一道,有時兩道彩虹橫空懸掛,美極了。

我喜歡她是生機勃勃的季節,暖暖的陽光普照,微風陣陣習來,更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季節。我們和海陽村的大小孩丫徹底混熟了。跟他們學會了挖野菜:什麽山蕨菜、山芹菜,小根菜,車軲轆菜;采蘑菇: 紅蘑, 黃蘑, 榛蘑;撲蜻蜓: 紅尾巴,大黃,大綠豆;抓田雞。。。。一放學,就會和小夥伴結伴而行,去大地裏挖野菜,到小河裏摸魚, 晚上還會跟隨那些高年級同學在稻田裏,水池塘邊抓田雞。

夜幕降臨了,天空呈現碗籃的色彩,滿天星星,像無數隻眼睛,一眨一眨的,閃爍著光芒。我們隨著手電筒光,小心翼翼地跟在高年級同學的身後。安靜的夜晚,涼風拂麵吹來,清新,涼爽。走著走著漸漸聽到了青蛙的叫聲,由遠到近,此起彼伏。雖然是黑戚戚的晚上,可稻田邊,田埂上卻是馬蹄燈,手電筒, 火把交織的燈火通明世界,本以為這裏的孩童天地,可滿眼望去,啥人都有。

青蛙屬於國家保護動物,那時還沒有禁令。傻傻的青蛙越叫越倒黴,那些抓蛙的高手,一聽到叫聲,便用手電光直刺他們,手如閃電,一得一個著,一會兒,手裏的家什就滿了。隨之, 熱鬧喧囂的抓蛙戰場,也慢慢地安靜下來。人們有的是準備打道回府是凱旋而歸,有的是就地享受,搭起篝火,開火燒烤, 吱吱啦啦,一會兒香味撲鼻,跟屁蟲的我們當然也能分到一羹,第一次嚐到野味,真的好吃極了。此事一生僅此而已,再未涉足。因為回家就被大訓一頓,所以,記憶更深刻。

農家院裏的趣事,更是記憶猶新。住在老鄉家裏的好處是直接了解農民的衣食住行。對麵炕的趙大娘煮的大鍋飯是真的好吃。下學回家第一件事(當然不是每天都這樣的)就是品嚐一下她留給我們的午飯。第二件事就是幫助她撿雞蛋。實際是做偵探, 幫她追蹤她的雞在哪裏下了蛋,把蛋拾回來。她家裏養了許多老母雞,九斤黃,大蘆花, 小老黑, 紅脖子, 大白美。。。。。母雞下蛋的樣子很好玩。先是趴窩,一回兒便見頭上的雞冠紅了,眼睛鼓起來了, 兩腿半蹲半站,屁股往下一墜, 一顆濕漉漉的,圓圓的雞蛋滾落下來。它會去捂一回兒它的寶貝,然後站起來,趾高氣昂,咯咯大叫地走人了。她家的雞及不守規矩,也不願意公用一個“產房”。到處拉拉蛋。它們喜歡找自己的地盤去下蛋。所以趙大娘說她家老是丟蛋。那就把第三件事先說了。趙大娘還教會我怎樣去產檢母雞懷蛋的事。她每天早晨都給雞做蛋撿,所以心裏是有數的。我經過幾日觀察和跟蹤,基本掌握了各位母俠的習性和偏愛。九斤黃是霸主,就在本家的雞窩生蛋。大蘆花會在後院的柴火垛堆下麵陰涼處下蛋,小老黑,紅脖子喜歡上房揭瓦,專門跑到大門樓上橫梁, 拐角的地方。大白美是典型的吃裏扒外的主,願意在西廂房的楊嬸家的雞窩裏下蛋。於是,每天下學,我就開始行使我的偵探職責和收蛋的任務。上躥下跳, 東奔西忙。運氣好的時候,能找到小半筐,不順利的時候,是空手而歸。不管怎樣, 對一個跟著父母下鄉插隊的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樂事,永遠難忘。然而, 結束這項任務的原因,你是很難想象到的,那是在萬分驚恐下結束的。那天, 天氣格外晴朗,火辣辣的太陽,把回家的石頭台階曬的滾燙,那哪兒都被烤的熱呼呼的。下了學,本想先睡個午覺再去幹活 - 撿雞蛋。可趙大娘不知為啥如此著急,也許是被大熱天搞的,催命地讓我上後院柴火垛那裏把大蘆花的蛋撿回來。看她那哀求, 渴望的樣子, 我心一軟,撂下書包,便往後院跑去。剛好遇見大蘆花,咯咯咯,一搖一擺,驕傲地從柴火垛下走出來。一捆柴禾立在那裏,剛好擋住了我拾蛋的路,我必須把它挪個位置才好把那蘆花蛋取來。我剛伸手,想拎起那捆柴禾,是餘光? 還是陽光?還是感覺? 突然, 我感覺捆柴腰那裏動了一下。我定睛一看, 媽呀, 是條蛇。我嚇死了, 撒丫子, 往家裏跑。從此再也不幹撿蛋這事了。一年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被這一嚇,我是終生怕蛇呀。隻要看到類似蛇的東西,我就渾身不自在。

 

 

盛夏 割杏條

清原,聽上去就是個有青山綠水的地方。在林間樹下、河邊、溝沿和荒山坡上到處生長著大量的土副特產,藥材,和白柳條,杏條等山寶。

杏條和荊條這兩種枝條,大概有一米高左右,筷子般粗細,是編筐, 編婁的好材料。農村的供銷社每年都向各方收購這兩種枝條,然後賣到外地去,用於編製筐簍,裝水果、蔬菜等用。聽說精美的杏條,柳條編織品還遠銷日本、西德、美國、英國、法國。 鬼曉得那是些什麽地方?學校為了學費,每年都組織學生上山割條子, 勤工儉學,我們作為學生也沒有選擇。

割杏條對我們十二三歲的孩子來說可是技術性最強的農活。可同學當中有幾位竟是高手了, 他們從小就跟父母上山摸爬滾打, 早就練了一身好功夫, 而且還知道哪裏能找到多杏條。學校一聲令一下,一把鐮刀,一捆麻繩,我們就上山了。

一鑽進山裏,那些高手就不見了, 不曉得貓到哪裏吃獨食。其他同學也一窩蜂地鑽到樹叢中,不見了蹤影。我隻好自己在山裏打轉轉,細細地回憶老農民戰前的描述。在比較低的地方,就是各種低矮的灌木生長的地方。往溝裏,荒山坡上找。山, 遠遠地看上去山巒起伏,奇峰聳立,白雲繚繞,樹木挺拔, 整整齊齊, 排排成林,鬱鬱蔥蔥。 當你身在其中,看到的是亂木叢生, 千姿百態,藤纏著藤, 枝連著枝, 葉疊著葉。有的高聳入雲, 有的低矮枯黃, 有的獨木成林 , 有的蔓藤攀纏。聽到風吹樹冠, 沙沙作響,讓人感到心驚。周圍格外幽靜,仿佛這世界隻你一人。頓感自身渺小,如果有狼撲來,有蛇襲來,我必葬身於此,想到這腿腳發軟,哎呀一聲,便一屁股坐在地上。手也被荊棘刺破。“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猶在,人來鳥不驚。” 畫就是畫,怎敢於此相比?

這“哎呀”一聲震響寂靜的山林,同學們紛紛探出頭來忙問:“怎麽了?怎麽了?割手了嗎?“ 原來他們都在離我不遠的地方。“沒事兒。“ 我趕緊站起來,噗羅噗羅屁股,這時一個同學跑過來,說找到了一片杏條樹, 拉著我過去。還主動教我使用鐮刀。在同學的幫助下,我終於學會了鐮刀的用法。不多時,一根根的杏條在我飛舞的鐮刀下乖乖的躺下。一會兒就完成了兩大捆。開始學捆柴禾捆。那些會的同學根本不用麻繩捆杏條。 他們用杏條捆杏條,而且捆的相當結實。他們還告訴我把兩捆杏條搭在一起做個三角形,把頭鑽進去,慢慢站起來, 就可以下山了。因為在山裏各種樹木密密麻麻地遮擋你頭頂是的一片天空,你根本不知道時間到哪裏了。那些高手們實際早就下山。不得不服氣他們。不過今天的我,也很棒,完全學會了割杏條,捆杏條。當我把頭鑽進搭好的杏條捆裏,靠著鐮刀的幫忙慢慢的站起來的時候,感覺自己是個偉大的戰士。當我下山的步伐由顫膻微微變成大步流星時,我不由地哼起歌來。”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把營歸 把營歸,胸前紅花映彩霞,愉快的歌聲滿天飛。“  望著眼前廣袤的大地,綠意的田野,回頭在看遠去的叢山峻嶺,我感到十分自豪,心裏告訴我自己:你們能做的, 我也能!

天生我材必有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