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記憶102 (2) 農活

(2021-03-31 11:50:17) 下一個

1971

遠山的冰雪漸漸融化,露出了淺淺綠色。大地開始蘇醒,野花, 小草蹭蹭往外冒伢, 空氣裏散發著清香, 天也變得越來越藍。一切都是那麽自然, 淳樸,好舒服的農村, 我們漸漸習慣了這簡單, 生活。雖然我們地無一壟, 房無一瓦,住在老鄉家裏,我們所有的家產就是兩個柳條箱和一個皮箱, 加上媽媽那架永久自行車,還有姥爺送的一架蝴蝶牌的縫紉機 (根本就沒打包),可我們的生活很正常。媽媽每天按點上下班 (爸爸仍然留在土口子, 因為他從省委下放的五七幹部, 不能跟我們走。從此,我們家一分兩半。) ,我們按時上下學。

七十年代的農村學校大多是半農半讀。有很多任務必須完成。

冬天,要拾糞: 牛的, 馬的, 驢的,豬的。。。

為了避免被人看見,尷尬自己,我常常天蒙蒙亮時就起來,用大圍脖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背上從對麵炕 (我們當時被分配到老鄉家住的,實際上就是分配到一鋪炕, 那就是“家“了。)的劉大爺家借來的羅筐, 手拎一把小鏟子,沿街拾糞。早上, 寒冷的北風, 呼呼呼,吹在臉上, 像刀割一樣。五指的手套隻能用到手掌那一塊, 當我凍得瑟瑟發抖的時候, 我就默默地背誦毛主席的詩詞;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不等背完,一定能看到不遠處有糞了。有時看到了一大坨牛糞都會欣喜若狂,如獲珍寶,害羞呀, 膽怯啞,怕臭呀,等等早就跑到九霄雲外了。 要知道那是支援社會主義農村生產建設呀。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幸運的時候,多說一袋煙的工夫,就 會拾一籮筐。 我根本就背不動, 於是生拉硬拖,費著牛勁把它拖到學校。手套也是濕的, 圍脖捂著嘴巴的那裏上害掛著白冰溜子,腳下的北京棉也直冒熱氣。不幸運的時候,隻能撿到幾個驢糞蛋。那才是真正的尷尬。可是最最有趣, 不能忘懷的是搶糞。有時盡管你起得早, 有人比你還早。拾糞的不隻是小學生, 還有大爺,大叔,大媽,大娘, 哥哥,姐姐,你發現了那堆糞,他們也看到了, 這時就要比速度了。誰占領了陣地,成果必定屬於他。苦中作樂

成大事者,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誌。

春末·夏初 學插秧

春夏交替之際,廣闊的農村大地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野花兒搖曳,小草兒伸脖,鳥兒在歌唱, 青蛙,癩蛤蟆也在齊鳴,小河在嘩啦啦歡快的流淌,還夾在著大白鵝,黃鴨子呱呱的叫聲,大地散山出沁人心肺的味道。村裏老少人們早已脫下了厚厚棉衣, 忙著備耕,生產,我們小學生也領到了任務,開始水稻插秧了。聽幹過插秧的同學介紹,插秧最可怕的是遇見馬琳。

大米。大家都說好吃的中國大米在東北,好吃東北大米在吉林。清原是吉林的相鄰自然也想吃到最好的大米。據老鄉說,他們大體在4月中下旬苗床育苗、5月中下旬插秧到大田,

這一周, 我們要停課支援生產隊插秧。一清早,到學校集合,一位生產隊長帶我們走了好遠的路來到了一塊塊整整齊齊,四四方方水稻田。雖然是天藍藍, 日頭高照,百花盛開,青草旺盛。可水稻田裏,仍冰茬刺骨。一腳踩下去根本站不穩,真怕一下撲到水裏,成了黑戚戚野鴨子。我呆呆站在田埂上,褲腳挽的高高的,還是遲遲不敢伸腳下去。田裏已有社員開始作業,有些婦女社員很麻利兒,一會兒功夫,她們的身後已站著綠油油,齊刷刷一排排的秧苗。田裏,黃泥湯的水倒影著藍天,白雲,加上新插進來的嫩嫩的綠苗,還有那些婦女頭上,脖子上五顏六色的圍巾,好一派五彩繽紛的畫卷。眼前一切一切都會讓你很快忘掉先前的恐懼。撲通,我勇敢地邁出了第一腳,冰冷的水和粘呼呼的泥土讓我渾身打顫,不過很快就適應了,站穩了腳跟,開始學他們的樣子插起秧來。最初是七歪八扭的, 慢慢的開始有點模樣了,至少走直道了。你看那隊長, 一個人可同時插五隴。同學們也開始比賽了,為了不掉隊,我全身關注地插秧,實在太累了, 就直直腰,喘口氣. 突然,覺得腿上癢癢的, 低頭一看,哇的一聲大叫起來,劃破了靜靜的田野,隻見我腿上沾著三四條黑蟲子,我魂飛破膽地往田埂上跑。老師,隊長看到了也跑過來,“別動”,我看見那蟲子好像還在往肉裏鑽,想伸手去拽。 隊長很有經驗, 讓我把腿伸直,隻見他在我腿上啪啪幾下,那幾條黑色的蟲子,就從我腿上掉下,老師上去狠狠地把它們踩死。這是我才注意到他們都穿著水靴子。我渾身癱軟地坐在田埂上,這恐怖的經曆影響了我的一生。隻要提到馬林,我就會不寒而栗。

回家後,媽媽告訴我插秧的水靴買到了。明天可以穿上就不怕馬麟了。這是一副精美的黃色的靴子,軟軟的,高高的腿腳一直能保護到大腿。雖然有了工具, 有了保護,可我打心裏就不想回到那裏。第二天還是硬著頭皮來到了水稻田間。剛剛有點美滋滋穿上了嶄新的黃水靴,下到水裏, 腳也不冷了,也不怕馬林了。可問題又來了。水靴子把不出來了, 挪不動腿了。這才知道什麽叫寸步難行。插秧的確讓我在少年時就深深地體會到農民麵朝黃土,背朝晴天,汗滴禾下土的艱難。

永生難忘:“手把青秧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那唐朝布袋和尚寫的《插秧詩》所生動描繪的農民勞作的情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Redstone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your words.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good to rea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