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們如螳臂擋車般的舉動阻止不了太後稱帝的決心。此後她破壞既定法規的舉措更是愈演愈烈,不經鳳閣鸞台的斜封官越來越多。自張氏二兄弟盛寵後,同族中人屢獲官職。張昌宗的兩個兄弟張昌期,張昌儀分別擔任汴州刺史和尚方少監,張易之從兄張同休成了司禮少卿。這些任命均為斜封。一人得道,尚且雞犬升天,何況是兩人得道。這些新貴憑借好風,直上青雲之勢。朝中甚多騎牆望風之人依附他們,二張急速成為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收受大筆錢財賄賂的二張及其兄弟,公開賣官粥爵,大批無能之輩混入官場。坊間有才人士編了首打油詩,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把推侍禦史,碗脫校書郎。一個叫沈全交的士人還嫌奚落的不夠,又補了幾句: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麵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連帶著把皇帝也嘲笑個夠。
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我退出林風閣,傳命幾名侍女入內,進奉新榨的蔗漿。楊秀輕輕啜了一口,手捧著晶瑩剔透波離盞,似是不經意地向永泰郡主道:"臣也要向郡主告假了。再過幾日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唐休璟出征幽州,宅家命郊社署主持郊祭送行。"她停了片刻,複又目色蒼茫,望著皇城方向歎道:"殿下那裏... 宜多加留心防備。"
兩位郡主聽了這沒頭沒腦的話,困惑不已。永泰疑道:"這與爹爹什麽相幹?"
橫空驟現的一股二張勢力,使本就不穩的東朝更加飄搖迷芒。幾天前一紙敕令,外派宰相韋安石到揚州去做長史,又借口幽州契丹入寇,調另一宰相唐休璟為幽營都督、安東都護,也支走了。真實原因是此二位宰相想要揭發張氏諸人貪汙受賄行徑。皇帝當然要保護她的情人,可也不欲與兩位大臣正麵衝突,想個由頭將他們調離神都了事。這次倒是走的正常程序。表麵上看這與太子沒什麽相幹。這些錯宗的小小人事變動,兩位花季郡主是看不出其中深遠奧秘的。
楊秀大概是在猶豫,該不該告訴郡主們此間措宗複雜的形勢。她瞟了一眼裴潔,後者還在盯著池中的碎萍發呆。楊秀順著她的視線看去,輕聲歎道:"風起於青萍之末..."
裴潔的目光並未偏離池水,喃喃接口:"其來也漸,"
一男子低沉秋涼的聲音忽然由閣外傳來:"其入也深。"
閣內人全嚇一大跳,紛紛自地上立起,麵向來人屈膝行禮。
邵王重潤自閣外現身,笑容和煦,微微抬手示意我們平身,然後走到書案中間坐下。兩位郡主一左一右,環坐於他兩邊。我上前捧上加了冰塊的蔗漿。李重潤低頭飲了幾口,若有所思道:"此風,乃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說話間並未抬頭,目光望著杯中晶瑩甘露,笑容自臉上漸漸淡去。
楊秀懷抱團扇,欠身對他微笑道:"此獨大王之風耳。"
"願聞其詳。"邵王淡淡問道。
楊秀看著他,眨眼猶豫片刻,最終決定開言解釋此間形勢:"適才妾向郡主提起唐休璟和韋安石。此二人,一為檢校太子左庶子,一為檢校太子右庶子,均兼任東宮屬官。此時去京,恐有削弱東朝之勢。故此妾言此風當獨為大王耳。"
安樂疑惑問道:"爹爹就眼看著自己的人馬被撤掉,一點辦法都沒有麽?爹爹是儲君,為何不能出麵留住他們?"
"所謂國之儲貳以養德為重。"楊秀解釋道:"這話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儲君不可幹預國政。"
李重潤遂抬眼向她望去。環視於她的雙眸澄靜無波,不辨悲喜。片刻後他淡淡笑道:"先生高論。寡人當雄風,庶人受雌風。然寡人自知風氣不為貴賤高下而加焉。"
安樂郡主聽的一頭霧水,迫不急待開口訊問道:"你們在打啞謎麽?一個風也分雌雄?"
李重潤目色放了柔緩,溫和看她道:"不僅是風,天下萬物皆有雌雄陰陽之分。故此聖人特別強調男女之別,教誨坤德尚柔,履信思順以成肅雍之道。又曰,婦言不及官中之事。內言不出,外言不入。是為清閑貞靜。"
此語一出裴楊兩位小娘子都微微變了臉。片刻後裴潔以紈扇掩口,麵向邵王柔聲道:"妾當謹尊大王教導。"而楊秀則不發一辭,低頭沉默不語。
一絲不易察覺的慍色掠過邵王的眉頭,旋即散去。他沉思片刻,依舊和言悅色道:"兩位女先生閨閣未出便知天下形勢,坐看興亡成敗,胸中盡萬丘壑,勘稱女中蕭何。然而談術論道,原不是女子分內之事。兩位經史通達,選為郡主侍讀,隻該在詩書上下些功夫,閑時帶她們做些針黹女紅之事才是。"
楊秀牽動唇角冷冷一笑:"風已漸入閣內,大王卻一心隻想護郡主於世外。把她們保護的太好了,她們會喪失對時局的明辯能力,到時將更危險。"
邵王一瞬不瞬的看著她。她依然保持著嫻靜姿態,麵帶微笑,似有似無地搖著團扇。
最後是裴娘子打破了沉默。她一直望著楊秀,目光中飽含著景仰,然後轉向我,以扇掩口,在我耳邊私語道:"令姿所有的,便是我方才提到的,書生意氣。"
邵王的目光緩緩移過來,瞪著裴潔道:"你很羨慕她的書生氣是麽?"
裴潔見耳語被聽到,並不惶恐,大大方方點頭:"是。"她認真答道:"威武不屈,堅守信念,此之謂大丈夫。妾隻歎此生過於懦弱,不能象令姿那樣。"
邵王忽地低頭一笑,複又抬首忽閃著明亮眼睛問道:"君既熟讀孟子,可知這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前半段,說的是什麽?"
裴潔低下頭,手中不安的攪動著扇墜。內心掙紮良久,終於咬咬下唇,乖乖答道:"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邵王滿意地點了點頭。
*******************************************************
文中關於風的文字出自宋玉《風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