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裏

性是本質,愛是超越。
正文

民選的意義

(2016-10-07 07:38:08) 下一個

   民選是多黨製民主國家的選舉方式,上至總統,下至各級議員等職位都須通過老百姓一人一票的方式來決定,充分體現了民主製度下人人平等的原則。候選人作為民意代表,人民的意願可以通過議員向上級請示,並通過立法的方式來落實。
   美國人民把選舉權看作一項神聖的權利,在很多場合中政府部門都會提醒公民進行選民注冊,如駕照和社會福利表格裏。當選舉日接近時,義工在街頭巷尾擺攤設點要人們登記選舉。候選人會到各地遊說拉票,讓選民了解自己的政見。
   民主與專製互為反義。專製是統治權力集中,如集中到帝王,就是獨裁;民主是統治權力下放,如下放至個人,便是無法無天。兩者關係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權利分配問題,通常民主國家的領導人較弱勢,專製國家的統治者較強勢。比如美國總統,自己所作的重大決定須經國會批準後才能實施,還常被媒體嘲諷,甚至被國會傳訊,審查,彈劾。一黨專政的國家領導人勢力較強,領導人被人民作為精神領袖來看待,在任期間不會犯錯。最強勢力的統治者當屬帝王君主,君主擁有無上的權力,主宰生殺大權,他的話就是法律。
   美國有兩大黨派:民主黨和共和黨,其他黨派總共不到一成,暫時成不了氣候,所以美國總統基本上是從這兩個黨派中選出。美國的黨員是自認的,黨派意識模糊,遊動性強,叛黨行為如家常便飯,黨員可不選自己黨派的候選人而改投對手黨派的票。不像有些國家那樣要求對自己的黨絕對忠誠,不許叛黨,把對手黨派當作不共戴天的敵人一樣趕盡殺絕。美國的黨派之爭較溫和,表麵上民主黨和共和黨是對手,實際上兩派的分歧就那麽一點點,振興自己的國家是共同願望。候選人一旦被選中,所代表的不再是黨的利益,而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黨的利益永遠低於國家利益,黨派既可以興,也可以滅,但國家不能亡。不像某些國家那樣永遠把黨的利益排在國家利益之前,如我們平時熟知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不是“國家和黨的領導人”。
   我注冊時填了共和黨,當時是這麽想的:一,共和黨思想上屬於保守派,曆來華人及亞裔的思想保守,家庭觀念重,反同性戀,反無證婚姻,重視子女教育。二,在經濟上鼓勵創業,為商家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努力解決就業問題。經濟發展靠勞動來創造財富,沒有財富就談不了福利分配,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不是良策。反觀民主黨,民主黨口口聲聲說要多給窮人福利,除了拉選票之外,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很多福利提案一旦到了國會就很難通過。國庫空虛,就這麽點錢,捉襟見肘,經濟垮了,稅收也跟著沒了,福利從何來?當老板的,沒利潤不開廠;做工人的,沒錢不幹活。假如打工的收入與領救濟金一樣,誰願打工?當我見到社會上這麽多的閑散人員,又發現很多正式身份與偷渡客一起打黑工拿現錢,為的是逃稅領救濟。覺得自己交的稅不值。三,從兩黨的實力來看,共和黨處弱勢,黨員人數隻有民主黨的一半。曆屆共和黨總統及共和黨在議會占多數是靠民主黨員叛變所取得的。我個人認為,維護兩黨均衡是阻止美國政體滑向獨裁專製的必要手段,兩黨必須互相牽製,約束,監督,國家才能健康發展,任何妄想一方做大的想法是危險的。尤其是從一黨專政的國家出來的人對這點特別敏感,特別警惕。不希望一黨專政或一黨獨大,不僅是我個人的想法,幾乎每個美國人都有這種想法。綜合以上三點原因,我選擇了共和黨。
   四年一度的大選臨近了,兩位候選人都不受選民歡迎:一個瘋子,一個騙子。妻子憤憤地說:“我討厭希拉裏,但川普更差,我寧願要一個騙子也不要一個瘋子。騙子多少有點人性,瘋子沒人性!”我解釋說:“按前幾屆的選舉來看,共和黨人當總統的機會渺茫,幾乎靠險勝。小布什依靠海外軍人的選票以微弱優勢險勝高爾,又借九一一反恐的機會利用民眾的愛國熱情險勝克裏取得連任。羅姆尼是當過州長的,經驗豐富,卻大比分敗在奧巴馬的腳下。由此可見,共和黨氣數已盡,再優秀的人才也沒用。橫豎都選不上,不如讓一個瘋子來攪陣,三斧半劈出個十八路闖王來,或許翻盤也未必。”難道兩黨就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嗎?不是沒有,而是選誰都一樣,美國沒有精英分子,美國不依靠英雄去引導和創造未來,美國靠的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國會強大。
   如果你去投票站(通常設在學校,教堂等地),會發現最熱衷於投票的是那些無所事事的退休老人,他們像挑高檔首飾一樣認真,精挑細選每一個被選舉人,經過長考之後才慎重地按下按鈕。雖然他們隻占少數,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要表達自己的心聲。如果你不太了解這些被選舉人的具體政見及曆史背景,可按黨派劃分來確定自己的選票投向誰。就直接的例子是“傻瓜”電腦投票機,數字1代表民主黨,數字2代表共和黨,一排下來。隻須按一下黨派總按鈕,你所支持的黨派代表都被納入,幾乎不須費思量。
   每年的十一月初都有投票的機會,感興趣的人可以去嚐試一下。請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權利,認真對待自己手中的選票,它代表了你的意願,希望和祝福。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隨大流亂投票。在沒作出決定之前,棄權不愧為一個好的選擇。
   民選的意義是給公民參與和選擇政治的機會,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各黨派的政治分歧問題,不須實施武力去奪取政權,避免生靈塗炭。當然,民主不是免費午餐,在貫徹民主的過程中,為了維護人的權利和尊嚴,適當消耗一些資源在所難免。
(end)
   以上為主題,下麵進入另一話題:民選是否適合於中國大陸?
   我們知道,民選是多黨競爭製國家讀獨有的。雖然有些一黨專政的國家允許一些小黨派成立,但這些黨派的發展受到限製而失去競爭能力,如中共八千萬黨員對八十萬在野黨,一比一百的懸殊比例。盡管如此,也被稱為多黨製,俗稱中國式多黨製。有幸讀到大陸專家蔡元明的文章《為什麽西方的多黨製不適合中國?》後茅塞頓開,明白了什麽是“中國式多黨製”。我摘錄了幾段供大家參考(摘自“愛思想網”):
   1)蔡元明寫道:“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與遠離他們的國家(或地區)利益相比,他們往往更關心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因此,有些比較科學的、能夠代表絕大多數人長遠利益的方案往往不能被大家接受。如果采用西方的民主模式,我國實行的一對夫妻隻生一個孩子這項現在已被大多數人所擁護的政策在當時就不可能實施。”
   2)蔡元明:“事實上,很多選民對政治的了解是很差的,有些甚至對候選人的政見都一無所知。···老百姓太善良了,缺乏識別能力,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專門學習這方麵的知識。”
   3)蔡元明:“這樣的民主,對於廣大老百姓而言,就好像是在地攤上買東西,盡管有競爭、有選擇,可還是買不到優質的產品。他們也隻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可能選出真正代表自己意願的人。 ”
   4)蔡元明最後寫道:“既然西方的多黨製有這麽多的弊病,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製度。”
   這篇文章曾在大陸多處報刊雜誌上發表,作者的觀點與中共中央的精神基本一致。但我總覺得不妥,特別是文章中帶有歧視和侮辱中國公民的言論,是可忍,孰不可忍。  
   1)依蔡先生之見,平民眼光短淺,自私自利,隻顧眼前的利益,沒有遠見,不具備選舉人資格。這點已嚴重地侵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蔡先生侮辱中國民眾不懂政治,對候選人的政見一無所知,缺乏識別能力,隻有他們這些整天躲在屋裏研究馬列的專家才有判斷能力。明目張膽地侮辱中國老百姓。再者,大陸的那些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代表何曾公開了他們各自的見解?他們又是怎麽當上代表的?
   3)蔡先生說西方的民主選舉是擺地攤,兩害相權取其輕。請問蔡先生:習近平是否是全中國人民滿意的國家主席?中國人民從未選過他,有人想選薄熙來,可恨連挑的機會都沒有!
   4)蔡先生亮出了底牌: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製度。想當初,國民黨也提出過一黨專製,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中共不同意,非要與國民黨平起平坐,爭取多黨競爭製,現在輪到自己做大後就不行了?多黨製適合於日本,適合於韓國,甚至適合於台灣,但不適合中國。
   要想心平氣和地讀完蔡元明這篇文章需要一定的定性,我承認沒有這種涵養,也許你們有。
   蔡元明是誰?他與蔡元培有什麽關係?
   

休裏
October 7, 20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