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裏

性是本質,愛是超越。
正文

學習魯迅精神

(2015-12-11 13:23:12) 下一個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的著名作家,以寫詩歌,雜文,小說為主,在諸多左翼作家中名列前茅。他的文章短小精幹,語言通俗,手法簡練,含蓄幽默,很受進步青年的追崇,也受到中共的吹捧。魯迅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不屈不饒的反叛精神,他在反封建專製,反傳統道德上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隻要讀過他的著作的人的了解這一點。“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的一首律詩中的頸聯,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座右銘。我認為,學習魯迅主要是學習他的這種愛憎分明的精神,學習他細膩的寫作手法。當時的中國文壇對魯迅先生的評價褒貶不一,罵他的人不少。或許他的內心是專製的,腐朽的,口是心非的,這些都無關緊要。事實上,世上無完人,好人有缺點,壞人有優點。
     魯迅先生最拿手的是寫諷刺文,像《藥》和《孔乙己》,他將故事中的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諷刺文章屬於批判性質的文章,是作者在無奈的環境下的產物。作者看不慣一個事物,想批判它又受某些限製,隻好用諷刺的手法,避免正麵衝突給自己帶到麻煩。盡管如此,批評政府的諷刺文章還是會遭到當局的封殺,以前中國大陸有個名博李承鵬,經常發表批評政府的諷刺性文章,現博客全被封。諷刺文不像敘述文那麽直截了當,讀者須費點心機才能看懂,所以它的影響力受到限製。魯迅極少發表嚴厲討伐當局的文章,他在批評腐朽的封建傳統,他一直在刨專製的根。他明白,這個根不挖掉,靠裁枝剪葉隻能是治標不治本,徒勞無益的。
     挖根,談何容易,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傳統文化,不是幾個人可以顛覆的。人算不如天算,隨著經濟的發展,通過世界各國互相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特別是與發達國家的交往,開放的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潮必定會衝擊到保守的中國傳統思想,人們的思想改變之快不是幾個魯迅的能力可辦到的。我們往往會過高地估計偉人的作用,任何事件的成功都有它的必然性。作個比喻:人民好比是柴,偉人好比是火。我們知道,濕柴是點不著的,幹柴不用點也會自燃(如山火)。是用火柴棍去烘,還是靠太陽曬,哪種更快?
     沒錯,魯迅是左派作家。我曾這樣想過:假如我在當時的環境下,會是左派,還是右派?我生性叛逆,反傳統反專製,自然會參與當時的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中去,當時爭取民主自由的人屬於左派,我必然是左派。現在形勢變了,原來的爭取民主自由的左派人物變成了保守的專製者,而爭取民主自由的人被冠之“顛覆國家政權罪”關進了大牢,或被流放國外。左派和右派的鑒定標準顛倒過來了,真是一大諷刺。這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世上沒有永恒的革命家,長江後浪推前浪,不變革就是反動!不變革就要被淘汰!專製政體是曆史倒退,不可能是人類發展的方向,更不值得推崇。隻要認清這個分界線,一切都豁然開朗。   
     脫離當時的環境看問題不可能正確。毛澤東崇拜魯迅,魯迅崇拜毛澤東,一個筆杆子,一個槍杆子,都是革命家,彼此之間必然會惺惺相惜。在一九四九年之前,中國人民大多數是支持共產黨的,因為國民黨太腐敗了,國民政府腐敗無能到令人絕望的地步,人民希望有一個新的開明的政權來代替一個舊的腐敗的政權。那時中共已形成大勢,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國的合法政府,共產黨的成功沒什麽好質疑的。後來,由於毛澤東的獨裁專製,導致動亂,人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細想之,如果中國人民不自欺欺人地造就這麽一個神,災難也許不會這麽嚴重。
     毛澤東和魯迅都去世了,很多偉人都去世了,不可否認,他們曾經是進步的。當革命成功之後,又陷入自相殘殺的境地,這種現象幾乎是所有共產國家的通病。根源在哪?獨裁專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是獨裁專製政體賴以生存的鐵律。假設魯迅先生如果能活到今天,同樣會看不慣中共的所作所為,依他的性格,肯定會口誅筆伐,中共的監獄是魯迅的唯一去處。到那時候,中共應該給魯迅先生冠以什麽罪名?左派還是右派?

October 20th, 20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ysyphe 回複 悄悄話 魯迅是自由派。與左右無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