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說,引起這場反華暴亂是華工在淘金時浪費水 ( 礦區有立法用水 );另有報道說暴亂前有人提交了反華議案,根據當時的“ 中英 ”條約的規定可以雙方互用勞工(澳洲隸屬英國),反華議案被悉尼立法委負會否決。還有謠言說再有 1500名中國人正在向金礦這邊潮水般湧來等等。
其實人性的貪婪才是這場反華暴亂的主要因素,無論是歐裔礦工還是華工為了淘得黃金都全力以赴、隻顧及自身的利益。同時,種族主義也是主要因素,暴亂之後跟著而來的種族主義政策有了進一步的說明。
暴亂發生之後不久,雖然華工得到了賠償,但負責調查索賠的特別專員指責華工欺詐,因此得到的補償很少。然後,澳洲與論一致鼓噪,要將這種反華情緒變為法律。當時的新州政府很快地通過了:“中國移民限製和管製法 The Chinese Immigrants Regulation and Restriction Act.”目的是限製中國人入境數量、並征收人頭稅。( 這項法案隨著1867年新州的淘金熱散去後,於同年被廢除 )
重點是,上麵那幅 Roll up,No Chinese 的旗子,澳洲人認為它同時象征著澳洲工薪階層的權利和工會的團結。從那次暴亂還引出了後來的(澳洲)“種族主義”的 概念。
*悉尼動力博物館內、有關於澳洲移民曆史的介紹裏指出:這麵旗子的意義在於它與淘金熱的經曆的關係,對異國文化習俗的末知而產生的恐懼、產生種族間的對抗,都促進了種族岐視性;還有意識到工人和工會的關係、以及限製移民的政策的發展 — 例如新州政府 1881年對中國人的“人頭稅”、“船隻噸位限製”、1890年的對非歐裔移民的聽寫考試、同時保留以前對中國人的立法等等。
1901年移民限製(國家檔案館原版本)
藍坪暴亂之後的各種針對中國人的立法,導致澳洲聯邦政府在 1901年推出了“ 移民限製法 1901 Immigration Restriction Act ”,這個法律隻允許歐裔移民,嚴重歧視、限製亞洲人入澳, 這就是澳洲曆史上臭名昭著的“ 白澳政策 ”。
兩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澳洲需要新的移民而分階段廢除這項政策,但真正完全廢除“ 白澳政策 ”是在1975年,Gough Whitlam的聯邦政府通過了“ 種族岐視法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 1975 ”。至此, “ 白澳政策“ 以“ 種族歧視法”而完全結束。
藍坪暴亂兩年後,即從1863起更名為Young,名字是以當時的新州州長John Young的名字命名,這是為了淡化藍坪暴亂的記憶?
至此,雖然沒有見到“ 中國人偷金的 ”的文字記錄,但在了解了上述的曆史之後,覺得無需去佐證了。那時候去淘金的華工都是無產階級,那些歐裔礦工都是來自藍領階層,為了獲取黃金彼此都全力而赴、隻顧及自己眼前的利益,不要說歐裔礦工與華工的衝突,在歐裔礦工之間也有衝突,隻是曆史記錄卻把衝突更多地放在與華工的衝突上。如果說當時的華工偷金,也可以說其他礦工也不例外,貧窮和貪婪的人性直至今天同樣存在,隻是在那個特定的環境下,華工更容易被視敵、被攻擊。如果不去了解曆史事實而單方麵責備華工偷金,是無知和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