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誰從炸彈下拯救了上海?(下)

(2016-06-05 07:47:33) 下一個

作者:三戶一朵

 

一場空中搏殺,即將在上海近空展開。

1950年2月,99架蘇軍戰鬥機先後從莫斯科緊急起飛,直奔上海,保護在轟炸下傷痕累累的中國經濟中樞。要知道,光派飛機來是不行的,雷霆呼嘯而來的是一整個最精銳的防空作戰集群,包括雷達部隊、高炮團等等。不過,最牛逼的還是米格-15殲擊機團,配備當時世界最先進的亞音速噴氣式飛機,不少飛行員具備二戰中與德空軍作戰經驗。他們由帕什科夫上校率領,先抵達徐州機場。

由於上海局勢危急,蘇軍這次轉場調動采取了非常措施,——空中梯隊和地麵梯隊都在轉場過程中,同時做好升空作戰準備。3月13日,米格–15團第一梯隊剛剛到達徐州機場,就突然遭遇國民黨P–51戰鬥機空襲,米格戰機立即起飛迎戰,幹淨利落將其擊落。國民黨空軍一下子懵了,第二天又派一架B–25轟炸機來偵察情況。蘇軍飛機又一次起飛迎擊,將其擊傷後迫使其降落在徐州東大湖車站附近,除一名射擊員在空中被擊斃外,敵空軍分隊長孫希文上尉等6名機組人員全被俘獲。還沒到上海,米格-15就已經牛刀小試,鋒芒畢露。

(蘇軍第一批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

與此同時,馬卡羅夫上校率領的45架拉–11殲擊機團,和謝苗諾夫上校指揮的30架圖–2與30架伊爾–10的混成轟炸機團,都先後從大連起飛,經青島、徐州抵達上海。而國民黨空軍對此一無所知,並不清楚上海空域力量對比已經悄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3月23日,國民黨飛機入侵上海轟炸掃射,蘇軍戰機迅即起飛,將一架P–51飛機擊落,首戰告捷。
  這時,中國自己的高炮和雷達部隊也日漸完備,雷達已能發現敵機,配合蘇空軍作戰。4月2日,又有兩架P–51戰鬥機襲擾上海市區。蘇軍殲擊機在追擊過程中將其中一架擊落在杭州灣海中,又將另一架擊成重傷,墜毀在浙東四明山區。敵機接連折翼墜毀,轟炸上海的作戰計劃卻並未停止。

4月18日,又有國民黨兩架P–38飛機,從海路進入上海地區。長機還沒來得及及投彈即被擊落在橫沙島,飛行員王寶翔斃命。其僚機也被擊傷,發動機起火,勉強駕機返航,最後墜落於國民黨岱山機場海邊,飛行員李長泰跳傘,在岱山島以西的海麵被救生還。三次空戰,連續折損四架飛機,令國民黨空軍將領震驚畏縮。此後,飛機由大白天的公然入侵,轉為了夜間偷襲。
  沒想到,晚上也沒好果子吃。5月11日夜,國民黨空軍4架B–24轟炸機,分3批攜重磅炸彈企圖“夜炸”上海,被地麵雷達發現。第一批飛機遭到防空部隊高射炮射擊,掉頭逃跑。第二批飛機剛進入上海市區,就被蘇軍的雷達探照燈鎖定,蔣機被照得通體雪亮,無論怎樣機動規避,都無法逃離雷達燈光的“天王罩”。這時蘇軍拉–11戰機迅即起飛迎戰,地麵高炮緊密協同,空中地麵交替輪番射擊,一架敵轟炸機被擊中,墜落於浦東塘橋(所附照片即為此次墜毀在塘橋的飛機殘骸),機組人員全部喪命。另一架B–24飛機還沒有進入到上海境內,就被嚇得倉促投彈,然後調頭逃竄。

(被擊落並墜毀於上海浦東的國民黨B-24飛機殘骸)

上海市民親眼目睹了這場空戰,第二天的報紙上還刊登了敵飛機殘骸的照片,讓壓抑多日的上海軍民倍感振奮。但在當時,蘇軍的行動仍需高度保密,報紙也隻能含糊其辭地說:“國民黨飛機被我防空部隊擊落”。在陳毅市長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曾有外國記者追問:“究竟是用什麽武器擊落飛機的?”陳毅仍舊咬死了說,是用高射炮打下來的(蘇軍參戰這樣的機密打死也不能說啊)。記者又問:“高射炮能打這麽高嗎?”陳毅戲言道:“它能飛多高我們就能打多高!”
  短短兩個月,四戰四捷,國民黨空軍各型飛機已被擊落6架,令台灣的將領們百思不得其解:解放軍怎麽會突然就有了空中打擊力量?難道說共軍已經有具備作戰能力的空軍了?萬萬不可能啊。究竟是什麽機種、多少數量?也都是一團謎霧。

這天,上海陰雲密布,一架P–38照相偵察機從舟山起飛,借著低雲掩護,悄然抵近虹橋機場上空拍了幾張照片,返回後一衝印出來,立即讓國民黨將領全都驚呆了:虹橋機場上竟然停滿了幾十架當時最新的蘇式噴氣戰鬥機米格–15!在這種噴氣殲擊機的爬升高度和機動性能,都能把美製的螺旋槳P–51“野馬”甩出八裏遠。

就是這一張空中照相,宣布了國民黨軍已完全喪失了上海及長江口地區的製空權。此次蘇軍來華與蔣軍交手,如果算上抵達上海之前,在徐州轉場途中擊落的兩架,總共的戰績是八比0,蘇軍沒有損失一機、一人。用西方記者常用的比喻,是“小刀切黃油”式的利落輕鬆之戰。這些蘇軍飛行員多數是在二戰中與德軍交戰中鍛煉出來的“猛禽”。在空戰凱旋之後,曾有蘇軍飛行員評價對手的作戰能力說:“飛上去一交手,就感覺他們水平非常糟糕。”

(在上海虹橋機場檢修的蘇軍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

上海的天空,重又恢複了寧靜。蘇軍航空集群也根據約定,在六個月期滿之後分批撤離了中國。全部的飛機、雷達和高炮裝備,都留給了中國。當然,它們不是白送的,而且價格不菲。連同抗美援朝的蘇聯援助裝備一起,巨額負債曾讓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許多年,直到1965年才全部還清。中蘇關係破裂,“老大哥”變成了“蘇修”,這段蘇軍援助曆史也就在秘密檔案裏塵封了幾十年。直到最近,中蘇大批的檔案逐漸解密,相關的文件、電報和檔案記錄才得以公諸於世。

我於是翻開了自己在37年前寫的那本書——《從沙場走向十裏洋場》。在記述二·六轟炸的那一章,我用了大量筆墨描寫上海軍民如何同仇敵愾,忘我投入反轟炸鬥爭。沒錯,這些值得書寫。但是那並非曆史的全部真相,隻能是經過遮蔽的曆史描述——我提到抗擊“二·六轟炸”獲得的巨大勝利時,隻用了十七個字,含糊地提到:“斯大林立即給予了我們有力的防空支援。“

我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們欠蘇聯空軍一個大大的感謝。我也希望當今所有生活在這片和平天空下的中國人,對當年來華的蘇聯防空軍說一聲感謝。縱然這是一份遲到的感謝,也能為曆史畫卷添上一抹真色彩,那些真心幫助過我們的人,一個都不該被遺忘。

願所有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們可以仰望寧靜天空,不再有炸彈落下的恐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