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個人資料
匆匆客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灘建築群中唯一一座19世紀建築物——原英國駐滬總領事館 ZT

(2015-09-09 12:20:55) 下一個

外灘最古老的一幢樓房。位於蘇州河與黃浦江匯合處的原英國領事館(今中山東一路33號),又名英國駐滬總領事館,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曆史。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這座大樓!

 

外灘源壹號夜景

鴉片戰爭失敗後,上海作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被迫開埠。1843年11月8日,首任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抵達上海,先在縣城內租屋辦公,但其租用的為姚姓旅滬粵商房屋,而姚氏則利用普通民眾對於新鮮事物獵奇的心態,出售領事館參觀門票,最終招致巴富爾的反感,於是巴富爾決定自建領事館。根據當時英國外交的法律規定,駐外領事隻能租地而不能購地建造領事館。1845年,上海英租界劃定範圍。但之後巴富爾為新址選定的蘇州河口以南濱江地區,即今中山東一路33號,當時並不屬於租界範圍。因此,巴富爾不惜違背當時英國法律的規定,成功購入該地區總計126畝土地。但最終卻為倫敦方麵獲悉,巴富爾被解除上海領事一職,轉由阿禮國接任。1849年領事館在現址建成,1852年翻建,1870年12月24日被一場大火燒毀。1872年6月1日開始重建,由英國建築師格羅思曼和鮑依斯設計並負責監造,餘洪記營造廠建造,1873年工程竣工。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占地最初有126畝,後來隻用了58畝,是外灘唯一擁有大片花園綠地的建築。為目前外灘一線現存最早的建築。它是上海近代曆史的一個見證,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現代化城市發展的起點。


圖為1860年外灘源的曆史風貌


英國領使館官署是外灘現存的一線建築中年代最為久遠的房屋,開工興建於1872年6月,1873年4月落成


中山東一路33號,1873年重建的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外灘1號(中山東一路33號),1873年建造


1927英國總領事館


建於1872年的英國領事館官邸


1911年的英國駐滬總領事官邸,西南麵建有養育花卉植物的溫室

重建的建築為二層磚木結構,具有歐洲文藝複興府邸風格並帶有外廓式建築特征。整座建築典雅勻整,屋前有典型的英式花園。這座建築主屋高兩層,磚木結構,平麵呈十字形;外觀呈方形,周邊設列柱式陽台;屋麵為四坡頂,鋪設中國蝴蝶瓦;由於外灘地勢較低,又為了讓底層有良好的通風,樓宇的台基較高,立麵上門窗較多,且多采用圓拱和平拱。底層豎向中段有五扇圓拱形窗,兩邊房間窗戶倒是圓拱形。外立麵整齊見變化。在水泥粉刷勾勒橫線條的外牆襯托之下,該建築外觀樸實、莊重、有韻味,顯示英國文藝複興時期建築風格。在該建築北側,還建造有一幢二層樓磚木結構房屋(官邸),建築風格與主屋相同,是領事生活起居用房。大樓前有大草坪,環境更現優美。

2014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國首席老爺車博覽會在上海文明的發源地——外灘源壹號園內再次開啟其優雅又炫目的尊駕文化之旅。

 

外灘源壹號(原英國領使館)內景

現為百達翡麗源邸

 

1966年,英國領事館關閉後,這裏先後被改作上海市政府第二辦公廳、上海對外貿易協會、中國國際旅行社上海分社的辦公場地。其後由外灘投資集團置換並修繕,並被冠上了“外灘源”壹號的殊榮。

1996年11月20日,上海外灘建築群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