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童年記憶:未名湖 * 養魚塘 * 夢開始的地方

(2015-12-29 08:48:04) 下一個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年齡漸長,故園的景物卻愈加清晰, 一草一木都是鄉情,都有一段故事。

未名湖座落在某著名大學的校園內,湖光塔影不僅美麗,還應該沾點書香高雅之氣。有誰知道這未名湖從前還是養魚塘, 不, 養的不是金魚是草魚。那時候未名湖與景色同樣秀美的後湖都養魚,湖裏的大草魚有一尺多長呢。撈魚的時候,幾台抽水機轟隆隆地抽,先把水放淺了,然後後勤的工人下湖,幾十人拉一個極大的
網,到網快拉到岸邊,就看見大魚在網裏蹦, 孩子們在岸邊人群裏蹦。岸邊上擺著個大秤就地分魚。那年月每人每月才半斤油半斤肉,不到年節菜場根本見不到魚,
這湖裏現撈出來的鮮魚可是難得的美味。

未名湖岸是大青石壘就,就有螺螄在水下的石縫裏藏著。夏天的時候 我們會去湖邊摸螺螄,摸一臉盆用清水養著,待到泥沙吐盡,放點油、辣椒一炒,香噴噴的,又是那時候有錢都買不到的美食。

美麗高雅的未名湖啊,當年還具有民生的實際功能呢!不僅裝點了校園的景色,還為填補廣大教職員工饑渴的胃做出貢獻。相信未名湖早已不養魚,而後湖因因缺水已經幹枯荒蕪,葦草叢叢, 令人歎息不已。

*                        *                         *        *

有一部電視劇叫《夢開始的地方》,故事開始於文革時期的什刹海冰場。冰場,一下讓我想到冬天的未名湖和後湖。

幾十年前氣候比如今寒冷。北方的冬天樹木蕭瑟,北風呼呼的叫。夏天裏風姿綽約的後湖成為一片野冰,不畏寒冷的孩子們常常在此滑冰車。所謂冰車其實就是一方木板下麵綁兩道鐵絲,上麵盤踞著一個小孩,持一對由木棒和鐵絲做成的冰錐,雙手把冰錐往冰上奮力一點, 冰花濺開的同時,小冰車就飛滑了出去。孩子們你追我趕,身形起伏,雖然冰天凍地卻玩得熱汗蒸騰。

後來請求媽媽買了一雙小冰鞋,從此走上未名湖冰場。未名湖冰麵四周打了木樁,木樁上橫搭一條圓木,讓人們坐了換鞋。冰場有自然而然形成的規則,比如穿跑刀的冰刀長,跑得快,在冰場周邊滑,把冰麵上滑出寬寬的一條橢圓形的跑道, 把花樣刀的人們圍在中央西邊靠近翻尾石鯉魚那一小片是冰球場, 一夥男孩在那邊橫衝直闖。偶爾打冰球的孩子入侵大冰場,在人群中左突右撞,手中的冰球杆勾來劃去, 大冰場的人就慌忙躲閃,怕被球杆勾住了冰刀。

冰場用了一天,滿是劃痕,夜晚有專人打掃冰渣,再潑上一層水,第二天又是一片明鏡一樣平滑的冰麵。那時候頤和園、北海的冰場最出名最熱鬧,其實比我們這片冰差遠了。某次去頤和園滑冰,冰凍得很是結實,可惜這兒一個坑那兒一條縫,坑坑窪窪的不好滑。
            
*                        *                               *  

未名湖的故事太多了,記不全, 也寫不全。未名湖邊有一座體育館,諾大的地下室擺滿乒乓球台。 小時候媽媽帶我到那裏打球,稍大和同學們自己去玩。那時候孩子們打乒乓的常規設備是露天砌的水泥台子,中間橫擺幾塊磚頭當球網, 球拍是光板木拍,海綿拍子就算高檔了,體育館內的正規球台球網可稱是豪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