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願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

(2016-02-21 09:15:28) 下一個

紅色小提琴的劇情簡介  ·


弗朗索•吉拉德導演的《紅色小提琴》,影片描述意大利克裏蒙納一位製琴大師,太太因難產過世,悲慟之下他造就了一把獨一無二,宛若幽靈附體的紅色小提琴。這把琴在三百多年間輾轉易手,從修道院的孤兒開始,到盜墓者,到吉普賽人,到為之自殺的作曲家波普,再到文革期間上海的一位音樂老師。曾被偷、被搶、被埋葬、被槍擊,被棄置,被遺忘,她曾流落於城鎮鄉野,曾被藏在樓板暗層,曾被高懸在陰暗的閣樓上,她飄洋過海曆經人世變遷,被典當,被贖回,被轉贈,每一段際遇都是傳奇,她的主人們命運叵測悲涼,大多帶著未盡的願望離開了人世....最終小提琴被作為愛的祝福由一位父親送給了他的女兒。

 

紅色小提琴在數個國家流浪,與無數人的命運緊緊相關聯。要將這樣一個時間跨度大,空間跨度廣的故事講得形散神不散是需要非凡的敘述技巧的。這部影片集傳奇,懸疑,音樂於一身,其有條不紊的電影敘述技巧讓人印象深刻。

 

影片通過兩條主線將錯綜複雜的人世變遷呈現在觀眾的眼前,一條是倒敘,通過紅色小提琴的拍賣現場,不斷閃回,每次都添加新的人物和內涵,讓觀眾對小提琴的最終歸宿充滿了期待;第二條線是製琴師太太在生產前的五張塔羅牌:每一張牌代表著小提琴的一段經曆,琴師太太的魂魄就在紅色的提琴中,仿佛擁有某種魔咒,讓每個見到這把琴的人都為之癡迷瘋狂。無論演奏者是否知道紅色提琴的來曆與真正價值,都逃不出擁有她的衝動。

 

小提琴就好像一個魔咒,隻有真正懂得她的人才能聽出她的歎息與哭泣。終於,在鑒琴師的手中得以恢複真容,紅色小提琴的秘密被現代科技揭開,原來讓人驚豔的紅色漆跡是300年前製琴師滿懷悲慟將太太的鮮血溶入提琴塗料中一筆一筆地刷上琴身,紅色小提琴本就是血和淚的產物,難怪拉出來的曲子也是如泣如訴動人心魄。

 

從影片獲獎的情況來看,《the Red Violin》獲得了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

影片音樂的主軸是被稱為“Anna’s Theme”的一段旋律。這段旋律是造琴師太太安娜時常會哼起的曲調,旋律古老而神秘。Anna’s Theme第一次出現是畫麵從拍賣會現場轉到300多年前,小提琴誕生的地方,在油畫般靜謐的光線下,安娜為腹中孩子吟唱著搖籃曲,由此揭開了紅色小提琴的淒美故事。

 

每當小提琴的身世被回憶或者塔羅牌的預言被應驗,都會出現這段Anna’s Theme。如果說紅色小提琴是故事的主體,是愛琴人的靈魂,那麽Anna’s Theme就是貫穿影片始終的音樂靈魂。她直接參與了電影的表演。作為畫麵的補充和延續,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層的文化內涵。從愛中而來,到愛中而去。世事無常,人世蒼涼,可是負載於小提琴中的靈魂和悲傷卻從未消散。

 

紅色小提琴最大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做工精巧,音色優美,更在於加駐於她之上的時間和命運的力量。她久經輾轉,看盡潮起潮落,每一位聽懂她的人都在心頭湧起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動,那是人類靈魂中的深深歎息,提起琴弓奏響小提琴的人們,總是在華麗深邃的音色中感受到短暫和永恒的碰撞。短暫的是人的生命,而永恒的是人類之間生生不息的愛和欣賞,父母對孩子的愛,師長對學生的愛,情人之間的愛,陌生人之間的信任,知音者的憐憫和同情....

 

有人評論道:“一部小提琴是用生命鑄造的,她的童年體弱多病,少女時代遇到的是一位英俊的少年,成年之後接受了世俗的挑剔,最終回到的是一個溫馨,其樂融融的家庭........音樂不分國界,熱愛音樂的人又如此相似,為小提琴而瘋狂,為音樂而奉獻。沒有什麽比她回到一個溫暖的家更好的結局了。或許故事還在繼續,隻是默默地講,不再波瀾壯闊,驚天動地了~”

 

我很喜歡那一句“沒有什麽比她回到一個溫暖的家更好的結局”。幾百年來,隨著塔羅牌一張張地解開謎底,附著血和愛的故事繼續著,當紅色小提琴的樂音響起,讓聽者顰眉低首的是那些綿綿不盡的生死離別。可是每一個傾注,每一段不舍,每一次的珍愛,哪怕最終是失望是破碎是遺憾,依舊在短暫中勾勒出永恒的輪廓:那是人類對音樂的愛,對美的愛,對人類自身的愛,生生不息,綿綿無絕,猶如野草繁花般的頑強。

 

哪怕曆經滄桑,她依舊故我,紅色代表著不惜的生命力和溫暖。

紅色小提琴帶給人不是絕望和悲傷,反而是永不熄滅的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星有靈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usticeD' 的評論 : 是呀,張艾嘉是真正的全能型女藝人,不但是優秀的歌星、演員,還是女性導演、編劇、製片。曾榮獲兩屆台灣金馬獎影後、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JusticeD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第五張圖中看到了張艾嘉,氣質真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