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

點點滴滴,盡是生命的印記。
正文

詩壇再四論詩

(2010-08-05 04:54:43) 下一個

文壇百花迎春天,
新詩舊詞各爭妍,
兩岸尚能安現狀
何事水火不相兼?

我明白新詩跟畫畫一樣,有印象派(朦朧詩?)一說,愚意為:詩不能跟畫比,因為顏色跟文字用的是人的不同感官,顏色直接刺激大腦,幾乎是條件反射地產生反應。顏色和線條本身沒有意義,所以不能用邏輯思維去思考一幅畫。

但是文字不同,每句話每個字都有一定的含義,必須經過人的大腦消化、思考才能使人產生反應。因此,用一些沒有邏輯關聯的文字、斷語、句子來企圖產生朦朧的美,是很考功夫的事。也不容易使人欣賞,朦朧派的詩人弄得不好就象樓上說的,有故弄玄虛之弊。我認為印象派的新詩是很受個人的才華限製,不能模仿,也不宜提倡,免得畫虎類狗,倒貶低了詩的流通性與親和力。

用新詩還是用舊詩詞來表達情緒,純為個人愛好,沒必要把兩者對立起來。有些情緒比較適合用新詩體來表達,有些情緒比較適合舊詩體。兼收並蓄才能搖曳生姿。就像選擇用筷子還是用刀叉吃飯一樣。難道現代人用筷子就是“學舌”、“變態”、“古墓派”??

用什麽體裁來表達還是次要,要緊的是有沒有好的內容與好的表達技巧,我們不應該以貌取人,那為什麽要以體裁衡量詩歌呢?寫詩是一種自我陶冶的途徑,新詩也好,舊詩也好都是手段而已,不能說現代人寫舊詩就是複古,少林武術現在風靡大洋彼岸,太極拳也麵世四五百年了,愛者日眾,沒聽見李小龍創立截拳道之後就大肆攻擊古代武術。總之,自己不喜歡的沒必要把好此道者都看成異類。

凡事都有它的存在意義,一旦它的存在失去了意義,就會被淘汰或被取代。在行走代步的意義上,馬車比汽車隻見其弊不見其利,所以被取代了;在日常穿衣保暖的意義上,穿長衫馬褂甚至漢代服裝比現代衣服隻見繁瑣不見利索,所以被取代;在信息傳遞上,文言文比白話文隻見艱深不見通俗,所以被取代了。但是,在陶冶性情、表達感情上,古詩詞比新詩哪個更有利呢?相信哪個文學大家都難以下個令人信服的定論。注意:單純因為時代進步了所以要淘汰舊詩詞,這是混淆視聽的說法,因為一個物件有沒有應用價值跟時代進不進步,沒有關係,筷子和太極拳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近身搏擊的意義上,古代武術跟跆拳道、空手道、截拳道一樣,所以不存在誰看不起誰的問題。但是拿手槍跟武術比,就像拿散文比新詩一樣,不錯,在殺傷對手的意義上,武術不如手槍,那麽在傳遞信息的意義上,新詩比得過散文嗎?是不是要廢除“詩”這一種文學題材呢?

既然是“詩”,就得有詩的規範,不然跟“文”有什麽分別?即使是新詩,也不是隨便組織一堆言語就算的。聞一多提過,新詩要有“音樂的美”和“建築的美”,說白了,也就是韻律和格式,隻不過比較寬鬆而已。扯遠了,歸根結底,我不是反對新詩、提倡舊詩,我隻是不讚成以解放現代詩人的名義去詆毀舊詩。舊詩存活了千百年,還是很受歡迎,有它的道理;新詩一百年來,不冷不熱,也有它的原因。

6/20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