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晚秋時節和朋友們一起飛到土耳其第一大城市,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橫跨歐亞兩大陸的城市-伊斯坦布爾(Istanbul), 然後從這裏開始沿逆時針方向在土耳其西半部轉了一大圈,曆時11天, 停留6座大大小小的城市, 對土耳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位於伊斯坦布爾老城的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建於1609年, 原名”蘇丹艾哈邁德(Sultanahmet Camii)” 是土耳其的國家清真寺, 因其牆壁使用藍彩釉貼瓷而呈現藍色, 也被稱為藍色清真寺, 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擁有6座宣禮塔的清真寺, 被稱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在此之前隻有伊斯蘭教聖城麥加的清真寺有六根尖塔。而年少輕狂的奧斯曼帝國皇帝艾哈邁德一世建造的這座清真寺竟然僭越了麥加大清真寺,在整個伊斯蘭世界引發軒然大波,艾哈邁德一世又不願拆去其中任何一根破壞這座偉大建築的完美性,於是決定出資將麥加的大清真寺宣禮塔加到七根以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
藍色清真寺旁邊廣場上的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Obelisk of Thutmose III).
地下水宮殿始建於公元542年的供水係統. 這個巨大的羅馬時期地下水源,有 336 個大理石柱,占地 9800 平方米,也是規模最大的地麵蓄水池,作為當時伊斯坦布爾市民日常飲用水的來源之一。
聖索非亞(Santa Sophia )大教堂始建於325年, 後因戰亂損毀於公元537年重建, 距今已有1500年的曆史了, 它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築, 因巨大的圓頂聞名於世. 一千五百年以來的傳奇命運一直為人們所驚歎。曾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天主教教堂,1543年以後奧斯曼土耳其人占領了伊斯坦布爾,回教國家都也被聖索非亞大教堂的氣勢折服,保留大部分建築加以改建,加上伊斯蘭教色彩改為實實在在的清真寺,甚至成為土耳其興建清真寺的最佳典範 ,藍色清真寺即參考聖索非亞建造 。
托普卡帕宮(Topkapi Palace),又稱老皇宮,坐落於伊斯坦布爾的一個充滿曆史遺跡的半島海角上,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也是曆任蘇丹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從征服者默罕默德在1453年攻占伊斯坦布爾起到19世紀,將近四百年的時間,曆任蘇丹都居住在這裏接受拜見,治理國事。如今,開放參觀的部分展示了大量的瓷器、武器、畫作、書法原稿及珠寶寶物等。
伊斯坦布爾老城一瞥
參觀澳新軍團戰役墓地,澳新軍團-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團(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 縮寫ANZAC)。原指1915 .4.25在土耳其加裏波利半島登陸作戰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陸軍官兵,後擴及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服役的澳新軍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澳新兩國參戰,派到地中海戰區的澳新軍隊組成軍團。1915年初,澳新軍團進攻達達尼爾海峽 ,但登陸失敗。其中加利波利一役,傷亡逾3.5萬人。
孤鬆墓地(Lone Pine Cemetery)和澳大利亞陣亡將士碑。在加裏波利戰役中,共有將近9000名澳大利亞士兵陣亡。
土耳其第57步兵團紀念碑和墓地,該團拚死擋住了登陸的澳新軍團的進攻,為此犧牲了1817名官兵。戰爭給交戰的雙方都帶來巨大傷亡,可歎的是土耳其不僅為自己,而且為敵人樹碑修建墓地。
乘渡輪離開這個歐洲小城,穿過達達尼爾(Dardanelles)海峽,到達進入亞洲的第一個城市-恰納卡萊(Canakkale),以後的行程都將馳騁在亞洲的土地上,直到最後一天回到伊斯坦布爾。其實土耳其95%的土地屬於亞洲。
特洛伊古城附近土耳其人仿造了一個巨大的特洛伊木馬,遊客可以登上木馬眺望特洛伊平原。
挖掘出來的特洛伊古城遺址,依稀可以看出古人的生活狀態。
一個古代醫院遺址
到達庫薩達斯(Kusadasi)時正值日落時分,讓我們欣賞到愛琴海最美的日落.
庫薩達斯附近的小城塞爾丘克(Selcuk)是聖母瑪利亞的故鄉。
傳說中的瑪利亞故居,離塞爾丘克7公裏,天主教認為以弗所是耶穌之母聖母瑪利亞最後的家。
以佛所古城(Ephesus)是古希臘人在小亞細亞建立的一個大城市,當前大部分隻剩廢墟,以弗所廢墟是土耳其一個著名的旅遊點。從羅馬共和國開始,以弗所就是亞細亞省(小亞細亞西部)的省會,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它以亞底米神廟、圖書館和戲院著稱。另外,以弗所在羅馬統治下還建造了幾個不同的大浴室。以弗所遺址至今隻挖掘了一部分。已經挖掘出的那部分向我們展現了該城原來的繁華。圖書館已經根據原來的造型重建。
神廟
古時的廁所已有抽水馬桶功能.
圖書館
露天劇場
棉花堡山頂上的希拉波裏斯古城遺址(Hierapolis)是著名的古羅馬遺跡,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當年的神廟隻有殘留的門柱在曠野中獨立。
土耳其著名的自然景觀-棉花堡(Pamukkale),因像一座雪白的城堡而得名。棉花堡高160米,長2700米,富有溫泉和石灰岩溶洞。
在棉花堡被列為世界遺產之前,幾十年間疏於保護,酒店建在景區內,排出的廢水使白色的岩石上出現了褐色斑。後來土耳其政府加強了保護措施以恢複棉花堡的本來麵目,現在遊客需要赤腳進入景點,有褐斑的岩石暴露在陽光中以求陽光暴曬使岩石變白,所以那些水池是幹的。
車到土耳其大城市科尼亞(Konya),這裏是土耳其旋轉舞的故鄉,進城後首先去參觀梅芙拉納博物館(Mevlana Museum),這是古城科尼亞(Konya)的著名景點,吸引著眾多虔誠的穆斯林不遠千裏而來。博物館的前身是伊斯蘭蘇菲教派苦行僧修行的場所,如今對穆斯林而言,更是一所聖殿,因為其創始人傑拉雷丁·魯米(Celaleddin Rumi,1207-1273)或稱為梅芙拉納(Mevlâna)就安葬於此,每年至少150萬人造訪此地。
塞利米耶清真寺 是土耳其科尼亞的一座奧斯曼帝國清真寺,位於該市的商業中心,東麵是梅烏拉那博物館。 塞利米耶清真寺由塞利姆二世下令建於1558年,當時他還是王子。清真寺完成於1570年,在他登基之後。後來曾重修三次。
蘇丹大客棧(Sultanhani)。這座龐大的客棧建於1229年,這一地區是古絲綢商旅之路必經之地,商販雲集之地,但當時沿途治安不是很好,綠林盜匪眾多,為了保障沿途過往商旅人生財產安全和促進貿易發展,蘇丹決定在沿途每隔40公裏就修建一座驛站,這些驛站集商店、休息室、醫院、清真寺於一體,供軍隊和商隊休憩和補充給養;輝煌時期遺留下來的這些驛站大多已經成為廢墟或是毀於戰火,這座驛站也是於1278年一場大火後重建,重建後成為當時土耳其最大的客棧。
行駛在土耳其中部高原上。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土耳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這天的午飯安排在一個小山村裏的農民家裏,山坡上的小村莊就是我們的目標。
農家小院
窯洞飯堂
懸崖上的小村莊。
土耳其之旅還在進行中,未完待續,謝謝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