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州的40個小發現

(2015-02-26 11:53:52) 下一個


 

我太愛蘇州了,因為蘇州的文化積澱足以讓我一生都讀不完,很可能讀了一下,就隻有一點小發現。好吧,那就讓我把小發現分享給大家。

 

1.蘇州的城隍廟想必大家都知道,就在觀前街附近,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城隍廟在以前是周瑜的府第。


2. 這個或許有人知道,蘇州十中以前是蘇州織造署(蘇州織造官階正四品)。校內的“瑞雲峰”價值上千萬。當年康熙六下江南,祖孫倆在蘇州均駐蹕西花園。織造使 曹寅(曹雪芹祖父)之母曾為康熙帝乳母,曹寅幼年也曾入宮陪康熙讀書。蘇州織造署西花園長期作為行宮,實際上已經是皇家園林了。《紅樓夢》中的大觀園,有 一些原型就是來自織造署。


3.學士街上的原平江中學,明朝時是首輔王鏊的私宅,叫“怡老園”。清朝時,改為江蘇布政使衙署(布政使官階從二品)。


4.或許不少人不知道王鏊,但是肯定所有人都知道唐伯虎。我想說的是,唐伯虎的老師就是王鏊。


5.喬司空巷所指的“喬司空”,正是東漢司空喬玄,因一直訛傳大喬和小喬的父親就是喬玄,所以以訛傳訛成就了一條“空有其名”的小巷。


6.胥門,就是來自當年伍子胥被夫差殺害,頭顱懸掛在胥門得名。


7.蘇博邊上的臨頓路,是因為當年張士誠臨時停頓兵馬而得名。


8.蘇州是全國唯一一座在原址上不曾變遷過的城市。時間是2500年。(1984年時建城2500年)。


9.以前每天去三中上學,一直經過的白塔西路上的古狀元宅第,是清朝嘉慶年間狀元吳廷琛的宅第。


10.其實“虎丘”這個名字起的很直接,就是因為以前出現過老虎,所以就叫這名了。


11。在明朝,蘇州一共出現過三次老虎。分別在1499年,1507年,1538年。據記載,老虎不僅吃人,還嚇人。


12,想必蘇州人都應該記得每年農曆七月三十要在地上插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插香是為了紀念伍子胥。當然,也有說是紀念張士誠的。


13,蘇州話裏,把講話說做“講張”,想必是眾所周知的。眾所不周知的是,“張”指張士誠,所謂的“講張”就是講張士誠的意思。


14.蘇州有條景德路,應該很少有人知道名字的由來。景德路上有一處王鏊祠(現在是蘇繡博物館,就在中醫院邊上),就在那個位置上,很早以前有一座寺廟,叫景德寺。因此叫“景德路”。


15.連接東中市和西中市的皋橋,以前在那裏住著一個人叫皋伯通。因為皋伯通曾經救助過名士梁鴻(梁鴻的妻子叫孟光,成語“舉案齊眉”的出處),為了紀念皋伯通,此橋因而得名。


16.現在的大公園那一片地方,以前是姑蘇城的子城,邊上有條錦帆路,以前是一條子城的護城河,因為當年吳王夫差乘著掛有錦帆的遊船在河上遊覽風景而得名。


17.蘇州有一個叫“軋神仙”的民俗活動,每年公曆5.14——5.16會在石路的南浩街舉行。所謂的“神仙”,就是指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但也有老人認為神仙指“八仙”。


18.平江路雖然是現存最古老的一條街,但是年代並不是最久遠的,把蘇州叫做“平江”是到元朝的時候才出現的。


19.關於虎丘塔是被誰燒成那樣的,其實就是傳說中的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幹的。以前看到過一張很老很老的照片,原來沒有被毀壞的虎丘塔是很威武的。


20.話說我們蘇州當年的繁榮:明朝的GDP占到全世界的二分之一,蘇州占到整個明朝GDP的四分之一。想想看,蘇州才多大:8488平方公裏,中國可是960萬平方公裏,那世界要多大的了。自豪不自豪?不自豪都不行了。


21. 蘇州自古多宰相,光是明朝的兩百多年,就出了三位首輔:1.王鏊(這個介紹過了,伯虎的老師。他當年連中解元,會元,探花。)是明武宗年間的首輔。2.申 時行(這個人也不得了的,在上方山上有他的遺跡。你要是知道他的前任是誰就不得不佩服他了——張居正。也就是說,他在沒做首輔之前,是張居正的副手,想想 看張居正的眼光會錯麽。)3.王錫爵,(雖然史書把他評為愣頭青,但是他的名氣也不小,去蘇博看看,儼然有不少他的陪葬物。)


22.以前看《水滸》的時候,寫到宋江打方臘的時候,曾駐軍在寒山寺邊上,於是浮想聯翩······


23.虎丘的“劍池”那兩個字,據說是王羲之所寫,怪不得看上去很有氣勢。詳細:“ 別有洞天”圓洞門旁刻有“虎丘劍池”,顏真卿兒子顏頵所書。圓洞內石壁上另刻有“風壑雲泉”據說是米芾所書。崖左壁有篆文“劍池”二字,是王羲之所書。


24.關於孫策死後被葬在蘇州,還有周瑜也葬在蘇州的事情,其實是千真萬確的。


25.明朝洪武年間,蘇州有過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主要是閶門一帶的人口被朝廷強製遷往了蘇北一帶,因此有很多人尋根閶門。包括當年的鄭板橋,施耐庵都是祖籍蘇州。


26. 關於蘇州觀前街那裏有條太監弄,自然是因為那裏以前住過太監而得名的了。明朝年間,朝廷一般委派太監到蘇州來監督織造局,而太監們就長期住在今太監弄附 近,久而久之就得名了。其實在古代,一個地方有大量太監居住是件很不一般的事情,除了古都的皇宮,哪裏可能會出現一大批太監呢?而蘇州則因為絲綢業發達, 招來了一大群太監,這正好印證了蘇州當年的繁華。


27。科舉產生的狀元被稱為是蘇州的特產。科舉盛行1300年,現在可考證到的狀元有600名,蘇州出了60名。科舉湧現出了十萬進士,蘇州獨占三千。


28。盤門原名蟠門,因原門上刻有蟠龍得名。後因盤門“水路相半,沿回屈曲”改叫盤門,素有“北看長城之雄,南看盤門之秀”的美名。


29。城東相門,古稱“匠門”(大概是因為吳音“匠”“相”不分,逐漸就演變成“相門”),相傳是幹將莫邪鑄劍之地。


30.城外七子山,因為“四麵皆橫”,所以也叫橫山。所以說七子山就是橫山,小時候一直以為是兩座山了。


31.說到蘇州的聖人,一個就是泰伯的後人季劄。此人是吳中五百名賢圖第一位,連孔子都尊稱他為聖人,可見他是比聖人還要聖人了。還有言偃,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被稱為“南方夫子”。


32.高中課文裏有一篇《五人墓碑記》,不要忘了五個都是蘇州人,明末宦官當道,是蘇州人第一次發起了有力反抗,可見吳人也有錚錚鐵骨的一麵。


33.其實這個知名度很高,吳王闔閭死後就葬在虎丘,且傳言陪葬有三千把吳國寶劍,入口就在劍池下。秦始皇和孫權都曾經派人挖過,但都未果。解放後,考古人員在1955年和2008年也都試圖進入墓內,但限於科技水平,均未成功。所以闔閭墓和始皇帝陵一樣,均是一個謎團。


34.新區有條鄧尉路,還有一座鄧尉山,所謂“鄧尉”,指的是東漢開國功臣司徒鄧禹,因鄧禹官至太尉,故有“鄧尉”一說,鄧禹後隱居鄧尉山上,所以該山就以“鄧尉”命名。


35.觀前街玄妙觀有一塊無字碑,該碑上原刻有方孝孺所寫的一篇碑文,後因方孝孺得罪明成祖朱棣,被處以“株連十族”的空前極刑,連碑文也一並被鏟除了。


36.五卅路那裏的言橋,原叫閻橋,據說是因為周武王封泰伯曾孫仲奕於閻鄉,仲奕就以閻為姓,仲奕的後人曾住在該橋附近,因而得名。後改名言橋,是因為附近有一座言子廟,言子就是言偃,上麵介紹過,人稱“江南夫子”。


37.樂橋原名戮橋,因周圍曾是集市,而古人通常在集市行刑,在橋旁殺戮犯人,因而得名。後人因覺得“戮”不吉祥,吳語又“戮”“樂”不分,於是就改稱“樂橋”了。


38.閶門是蘇州城肇建時的八門之一,“閶”是通天氣之意,又因該門朝著楚國,所以也叫破楚門(那時候吳軍曾攻入楚國都城,楚國幾近滅亡。),白居易曾詩雲:“閶門四望鬱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


39.就我所知,叫“X蘇州”的有三個人,其一白居易,因曾做過蘇州刺史得稱,還有韋應物,也是因為做過蘇州刺史得名,還有一位陸文夫,因為畢生都在寫蘇州,弘揚蘇州,所以也名副其實。(《美食家》陸文夫,很不錯的中篇,了解蘇州的必看讀物)


40.光福有四棵古柏,號稱“清奇古怪”,是由漢司徒鄧禹手植,所以樹齡已經快兩千歲了。


來源:蘇州蘇州

轉自蘇州生活指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德州漁夫_2010 回複 悄悄話 光福的古柏體型很小,很難相信有這麽長壽了。
閑人散筆 回複 悄悄話 讀了感到非常親切,因為我母親是地道蘇州人。
畫橋 回複 悄悄話 我是三中出來的,看來都好親切喔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樓主博客既名“山塘人家”,想必倷也是蘇州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