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濛濛

醫用知識,日常奌滴。交流,分享,健康生活。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論教育與獨立精神

(2015-07-17 07:10:31) 下一個
此時此刻 仍不足以慰 然 能夠冷靜下來 於熔流凝結固實後 能有所沉澱 在理性一息尚存的彈指之間 還保有著為人的底線 不得不使我說些什麽
何謂教育?一教學問 一育德行 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換言之 教育即立人 立德樹人 成善用之人 樹行世之德 陶行知先生言“先生不應該專教書 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 學生不應該專讀書 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非學無以立身 非教無以立國 並非傳授真理 而是教授如何發現真理 以我一麵之辭 教育是人文的關懷與引導 而非管理與約束
學生作為師長父母言傳身教的直接獲益者 理當對此擁有最大的話語權 教育當圍繞學生展開 而非使學生適應教育 而作為教育者 莫非讓被教育者向教育者提出教育者亦不知曉的教育意見?滑天下之大稽 然我絕非指責 父母亦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受限於時代的眼光與階級的狹隘 父母注定隻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教導孩子 老師亦不過循規蹈矩 輕則丟了飯碗 重則千夫所指 無疾而終 或有好一些的則尋求人文與體製的共通之處 更勝一籌的則是在積極找尋變革之路 卻幾多有心無力 幾多悲憤愴然 但你我決然不同 這亦是傳承的意義所在 父輩的極限絕不是你我的局限 當代人更應當用更加寬廣的視野 更加深刻的理解來改造世界
然這不過理想主義者的美好暢想罷了 時代的印記早在出生之時便烙在身上 舉兩個實例 自我記事起 便有師德報告一類之問卷 老師則多半要求學生按最優標準填寫 作為一個尚未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 自然隻是聽話 久而久之 幾成習慣 當思想形成之後 卻再要求學生“客觀公正 求真務實” 未免可笑 不禁使我問道“是何居心?” 初中小學亦有“大作業” 為何一份作業要寫兩遍?一份留以交公 應付諸類考核檢查 一份才是學生平時真正的作業 上層領導得到的即是錯的反饋 放眼望去 盡善盡美 自是無需多言 學校則更無法做出改變 或許上下皆是樂見其成 那麽作為學生為何沉默不語?! 是了 自幼的思想灌輸自成習慣 如此一觀 已是惡性循環了罷 這個責任究竟誰負?誰又能負?這又不得而知了
我絕非為了職責誰 又或是為誰開脫 學生錯了麽?自幼接受的培養已經決定了其在麵對這等問題時 謹小慎微的性格 不為其他 隻為自保 學校錯了嗎?在隱性指標的要求下 學校無法做出大的改變 如何改?若是學生成績降低 錄取率下降 則生源流逝 名聲凋敝 誰又為學校申冤? 領導錯了嗎?現有體製框架的束縛下 誰又敢冒著風險做出改變?願意做那第一個越線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是聖人 我等絕不能寬以律己 嚴以律人 奢望其他人站出來改變 這絕無可能 一個國家的合格公民 需要獨立之精神與自由之思想 上一代人的遺留問題終歸需要留給我們解決 這等社會責任 當由每個人身體力行 我們不改變 誰來改變?難道要讓子輩孫輩再繼續走我等當年的老路麽?如梁曉聲所言“自49年之後 為了鞏固階級專政 批判於人性論 將人道主義貼上資本主義標簽 仿若良知良心這類詞 隻好從中國人的字典剔除了 而九十年代來 便有了金錢萬能 勝者通吃來 將商場規律泛化向全社會 才是百害而無一益”若人世間全無了良知 那樣的人世 有何可戀
我已見識過父輩為此所做的貢獻 每個細微的改變 皆是全力爭取而來 每個時代的變革都滿是艱辛 絕非無稽之談
你是否敢於發聲?是否敢為人先 做第一個說話的人?是否願意為了這個國家 發出正確的聲音?這絕非我一人可以促成 需要一代人 乃至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而如今 輿論的導向致使國人不再相信自己手中的權利 不再相信行動的力量 當人民對自己的權利一無所知 當每一個人都不再發出聲音 中國的前途又指向哪裏?我們需要始終銘記 你我的同一個聲音 這十三億人的一舉一動 都足以改變這個國家
這個國家 需要合格的公民 需要年輕的血液 這與成績 社會地位毫無關係 哪怕十年之後 你我露宿街頭 食不果腹 也當牢牢記住 你永遠是社會變革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也請將這份責任 深藏心底
三尺青峰劍在手 蕩盡天下不平之事 少年人 理當有幾分狂氣
哪怕此時此刻 諸位皆沉默不語 我也仍舊堅信 也願意相信 此間諸位 擁有著敢於發聲的 強大心靈

多謝閱讀。這是一位高二學生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