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15-7-10
加拿大安省有個莎士比亞小鎮,名叫Stratford;加拿大國慶時有個hiking小組組織小鎮hiking一日遊,就參加了。
剛從西歐回來,到外麵開了三天大會,疲憊不堪,正想休整;但按捺不下好動的心,還是去了。
去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上次N年前與朋友一家同行,他們的朋友家住Stratford。 老友相見,招待酣暢處,竟取消了小鎮觀光,讓我坐地悵惘,徒留了他家餐桌的景象。
這個小組很獨特,要獨自找Carpool;本著隨緣的心,在出發早上發出找Carpool的請求;運氣很好,瞬間成行。開車的小妹倒是個很隨和的人,曾跟團10天去過歐洲。在她車裏,第一次完整地講述西歐之行。因為出發太晚,到集合點時,大部隊已出發了。
倒也不急,因為跟不跟不部隊對我來說沒多大區別;立地隨緣,看看眼前的景象倒是更為重要。
集合點正在Avon湖與Festival Theatre之間。下車遠處一望,頓時眼前發亮。這真是一個風水寶地啊,小小的城裏,Avon河碧波萬頃,開闊恬靜,幾裏外綿延不絕,默默地穿城而過;河兩旁的大樹猶如歐風,古樸碩大,將一些小屋掩映個猶抱琵琶。湖水高高地,好象伸手可及,湖上的天鵝,鴨子成群結隊,在稀少的小遊船旁驚訝地張看。湖岸邊,居家的人們推著孩子,牽著老人悠閑地行走。操場對麵的劇院很有現代風格,屋頂帳篷一樣,四周玻璃幕牆,裏麵人影幢幢,瞪大眼睛也看不明白。
因為對地型不熟,對大部隊的去向也不明白,兩人合計了一下後覺得不如就順著大湖行走。如果大部門hiking結束後向城裏走,那我們沿城的方向反向轉湖可能還會與大部門碰合。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當我們走了大半個小時後,就與縱林裏冒出的一群人碰上了。而這之前,我們則把主要的景點都走過了,而他們疲憊地轉個圈來正殺將過來要取個好景,嗬。
小城不大,實在很小。City Hall廣場正辦著國慶慶典,轉個彎逛完城後,就坐在街上的凳子上看街道對麵的小城主要景觀,或者轉個身,遠看背後雕像群後的Avon大湖。有個問題總在我腦袋裏轉圈:為什麽這個小鎮叫莎士比亞小鎮?它跟莎士比亞是什麽關係?
後來回家後上網搜索才明白這曆史的來龍去脈。早期的加拿大主要是歐洲移民,一群英國後裔們選址定居在安省倫敦,Stratford等地。可能思鄉情濃,他們把他們住的地方也幻變成加拿大的英國。安省London就是一個例子,安省倫敦選地在安省風雪地帶,全年的陰天遠多過多倫多等其它城市。我曾在那住過一年,每每開車回多倫多,一出界,立刻就天氣晴朗。城裏有個河取名為Thames泰晤士河,天氣好時,喜歡坐到草地上讀書。這河邊是我的最最心愛,因為河沒有堤壩,沒有護攔,長長的青草延伸的岸邊,河水就這麽恣肆地向上步步蔓延,越過一寸寸小草,再在風的吹拂下,緩緩退下。我喜歡坐在草地上,把腳伸過去,河水一會兒把我的腳浸濕一點,一會兒陽光又過來暖和一下的感覺。那感覺就象小時候在長江邊上跟哥哥們一起玩耍。那時就在想:為什麽城裏的水一定要在堤壩下順壩遊流,而城外的水則可以在草地上自由伸縮。
Stratford又是另一個例子。
它取名比較委婉,沒有直截了當地取名London,而是取了Shakespeare的出生地Stratford-upon-Avon為名,把城市叫做Stratford,而把湖水取名為Avon(實際Avon也是Thames River的一部分,隻不過流經Stratford時取名為Avon,就象人們把長江下遊叫做揚子江一樣). 河上的Swan順勢成為這個城市的象征,每年四月的第一個星期天Stratford的人們沿著Avon趕著一群Swan遊行,成為曆史的鎮慶節目。
二次世界大站後,Stratford的經濟非常之差,主要支柱產業家具業垮了。當時有個叫Tom Patterson的記者就提議不知咱們來辦個Stratford Shakspeare Festival吧,振興不了經濟來積聚個人氣。沒想到這一點子徹底地改變了Stratford的形象,當然經濟。在當時文化沙漠的加拿大(相比歐洲),這可是極雅的一個點子,盡管當時戲也隻能在搭的棚子裏表演,但卻請來歐洲好的舞台演員,如Alec Guinness, Christopher Plummer, William Shatner….當時劇目不光局限於shakespere,而且還上演古希臘悲劇。後麵城市經濟飛速發展,人氣大旺情形下,市政府陸續建了四個劇院。第一個劇院The Festival Theatre就在原址建立,又英國人設計,形象沿用了以前帳棚的頂,還有古希臘劇院的柱。難怪初一眼看過去有怎麽屋頂都是帳棚的感覺。
Stratford一天遊玩下來盡管很累,因為舟車勞頓,但感覺不錯。一天逛下來,有種肚子吃得飽飽的感覺。最美的感覺還是晚上回到家把自己洗洗刷刷得幹幹淨淨從浴室出來時候的瞬間,那感覺美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