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逾3000傷健者跑「特馬」創新高

(2015-01-18 23:58:28) 下一個

3000傷健者跑「特馬」創新高

跑步近年成為健康生活的指標,不過傷殘人士又是否有同等機會擁有健康生活?為推廣智障人士參與體育運動,東華三院昨日舉行第五屆特殊馬拉鬆比賽,吸引逾3,000名傷健人士參與,創歷年新高。有自閉症參與者突破身體上的障礙,成功在分項賽事中奪冠,與父親一起分享喜悅。負責擔任賽事總裁判的教練冼仙舟指,其實訓練智障與自閉人士最重要的是付出耐性,及適應他們的障礙,隻要經過訓練,他們跟普通人一樣可有美滿成果。

自閉青年四連冠:好開心

「奔向共融-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鬆2015」(iRun)由2011年起舉辦,昨日為第五屆賽事,並首次移師啟德跑道末端場舉行。3公裏青年組冠軍何詩昊今年已是第四年奪魁,患有自閉症的他手持獎盃不禁喜上眉梢,但由於場地賽程比去年稍長數百米,導緻今年的成績比去年慢1分半鐘,然而他直率表示,「雖然辛苦,不過開心。」詩昊談及跑步,臉上一直掛上笑容,他舉起手指數算自己平日喜歡的運動,「跑步、遊泳、滑冰、賽車......」其父何文雄從旁引導,「仲有呢?」他思索良久後高興地答「高爾夫球!」但最喜歡的仍是跑步,「因為跑得快,有獎,好開心!」

3歲確診 運動後情緒變穩

何文雄是兒子的伴跑員,參賽5年以來一直都陪同兒子奔向跑道終點,不過他自言跑得不夠詩昊快,「他多數自己練習,我隻是在旁邊跑。」他憶述,兒子約3歲便確診自閉症及輕度智障,「作為家長接受孩子年少患病的確很難。例如他小時候喜歡『玩聲』,經常發出怪聲,又試過在商場週圍跑。」但唯有看看有甚麼可以幫助孩子,心態上慢慢接納,他指兒子年紀漸長,加上參加運動後,情緒也愈來愈平穩。

iRun賽事總裁判冼仙舟一直協助東華三院向各參賽健兒提供訓練,他認為,訓練智障人士會當他們是普通人一樣,隻適當訓練,教授正確動作,「通常他們的肌肉能力較弱,所以練肌肉為主,其實普通人一樣要『執』動作,隻要不停重複、不停做,進步會很顯著。」

首度「落場」的東華三院主席施榮恆亦任伴跑員,他認為,這類傷健共融的活動的確需要親身接觸過才明白箇中意義,「不是講了就算,親自接觸過可更明白他們的需要。」是次馬拉鬆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支持,作為由2015年起舉辦賽事的3年經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