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炳良料房屋供求落差將收窄

(2015-01-18 23:57:07) 下一個

張炳良料房屋供求落差將收窄

住屋問題困擾香港社會良久,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房屋供求失衡問題仍然存在,當局會繼續增加供應,以供應為主導、側重於公營房屋的策略無變。他又指,施政報告提出把部分新建公屋以低於居屋價錢售予包括公屋租戶的綠表人士,並非倉促製定的政策,認為此舉既可騰出多些公屋單位回應輪候冊上的市民,亦可令綠表人士有更多選擇,一舉多得。

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表示,本港房屋供求失衡比例已經到達尾聲,張炳良昨日在電視節目上回應指,梁振英所指的是長遠走勢。他重申,香港麵對結構性供求失衡,供應量在過去受規劃等因素影響而減少,以緻供不應求;需求方麵亦因新增住戶數量走勢超越了人口增長。

他表示,長遠房屋策略所定的48萬個單位供應目標,是基於當局已掌握的變數,又相信若未來數年整體宏觀經濟情況及利率走勢一如預期,供應與需求落差將收窄。他強調,當局有決心及信心增加供應,縱然在覓地及規劃上會遇到困難,但社會亦愈來愈明白到房屋問題必須解決,否則社會矛盾必然持續,希望阻力減少。

抽籤沿用數十載 「無人覺不公」

首批復建居屋預售,吸引逾7萬人申請,競逐約2,000個單位。張炳良指出,長策會曾討論改變居屋一直沿用的抽籤編配方法,但認為複雜難做。他說:「抽籤用了數十年,整個社會都十分了解,過去沒有人覺得不公道。」他指出,如果用其他方法,即是牽涉計分,例如現時居住環境擠迫者分數會較高,但何謂「擠迫」難以定義,最終隻會換來更多爭拗。

張炳良又指,施政報告提出把部分新建公屋以低於居屋價錢售予包括公屋租戶的綠表人士,並非倉促製定的政策,「此舉既可讓多些公屋單位早些騰出來,回應公屋輪候冊上的市民,綠表人士置居機會亦增加,選擇更多,一舉多得。」對於有人質疑有關計劃把資源傾斜向公屋戶,張炳良強調,最重要是有人得而無人有損失,但亦認同具體細節要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對不同資助人士的公平性。

大坑西?不屬政府房委房協

張炳良又提到,大坑西?並不屬於政府、房委會或房協,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所擁有,故任何重建方麵的主動權都屬於該公司,而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亦打算自行重建。他認為,此舉一方麵可令現有居民有更好安置,同時亦有新發展。

料平民屋宇會提供適當安置

他指出,政府在任何重建項目上都有角色,並非卸責,因為重建需要地契條款的更改,甚或需要補地價,「如果由政府重建的話,政府當然會負責有關安置;但如果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是重建方,它自然會負擔這責任。」他表示,理解現有居民對將來的安置安排感到焦躁,但希望他們不要過分憂慮,相信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會提供適當的安置安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