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草

山光水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正文

清明粿,清明時節最深切的懷念

(2016-04-05 20:58:12) 下一個
清晨,一團清香從廚房的蒸籠裏升騰起來。母親正在灶台旁,掀開蒸籠,用筷子輕輕戳一戳,柔軟細膩。哈哈!圓滾滾、青溜溜的清明粿,熟了!一旁的我便忍不住地舔了舔嘴唇,高高興興地湊了過去。
 
清明時節,最饞人的就是這清明粿了。清明粿,在我們家鄉又稱“菠菠粿”。雙手托著剛出籠的一個,軟軟的餡和糯糯的皮混著清明草的草香,輕輕咬一口,軟糯香甜從牙縫一直延伸到心坎。
 
清明草,就是鼠曲草,也叫菠菠草。整株都有白色綿毛,葉子細長,開絮狀小黃花,一年生草本。通常生長於郊野路邊、田埂,以及低山坡等潮濕地。清明前後,萌生一綿綿白毛細葉,是采摘這種可食用野草的好季節。
 
小時候,特別喜歡采摘清明草。春風暖陽的日子裏,提個小籃子,約上小夥伴一起到在坡地和田野裏轉悠,尋找這種帶有黃色花團的可愛的野生小草,很是快樂。找到後總是先看看,先聞聞才舍得放到籃子裏。那嫩綠嬌黃是春天的顏色,那清新芳香是春天的氣味。
 
回家後,母親把我們采摘來的清明草,清洗幹淨剁碎,然後混合按比例調好的浸泡了一晝夜的大米、糯米一起在石磨上磨成的米漿。淡綠色的米漿順著磨眼流到麵袋裏。全部磨好後就紮緊麵袋口,把麵袋放在石磨的底坐上,然後再把磨盤放上去,壓出水份。空出水份的米漿就是清明粿的粉團。
 
母親做的清明果有甜、鹹兩種餡。甜的有紅糖糯米、豬油花生、白蘿卜絲等;鹹的通常隻是蝦皮包心菜。甜餡的包成圓圓的。揪一塊糯米粉團,揉捏成粿皮,包入適量的餡,收口搓後按成小圓餅形。鹹的則包成餃子形狀,邊上有皺褶,很好看。
 
我最喜愛甜餡的清明粿。特別是加了白糖和豬油的花生餡,甜脆相宜,加上皮的清香滑糯,簡直就是人間第一美味。再也沒有什麽能比得上母親做的"菠菠粿”了。
 
生命有百味,清明粿是清甜的。清明草的青綠色更賦予清明粿以春天的綠意。在清明節吃清明粿有紀念祖宗之意,是老家特有的習俗。按老傳統用來祭奠先人,以及家人食用。追思先人的同時也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身邊親人,珍惜大自然的一切。這是我童年歲月中最為深刻的記憶。
 
九年前母親走了,再也吃不到母親包製的清明粿了。清明粿於我也就少了那份特有的清香。我想那份清香就是母親的愛,就是母親的味道。
 
這些年,在美國一直都有留意,仔細辨認各種毛絨絨的黃色小花,特別希望可以找到和故鄉相同的清明草,但總是未能如願。超市裏的艾草粉終究還隻是艾草粉,它代替不了我心中的“菠菠草”。
 
朋友知道了我的心願,從國內帶出一包傳統工藝製作的曬幹的清明草糯米粉塊,送給我。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將這些糯米粉塊用水浸濕化開揉成粉團,包成甜白糯米和甜紫糯米不同餡的清明粿。一邊包一邊想著母親生前的點點滴滴,眼角不由地噙滿了淚水。。。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的清明節終於有了清明粿供奉母親。母親,您在天上可以看到嗎?這是女兒清明時節對您最深切的懷念。
 
圖一,清明草和清明粿
 
圖二,今年清明節包的清明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綠茵小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omo_sharon”的評論:
感謝提問,問好!我不是客家人。鼠曲草,南方很多地方都有。
momo_sharon 回複 悄悄話 請問你是客家人嗎?這鼠曲草我們老家也很多,也用來它和米漿做“粿”(也叫粄),看圖一模樣很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