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的博客

不愛那麽多,隻愛一點點
個人資料
正文

家庭婦女談談民主(六) -- 【尊重老師,WHY?】

(2015-01-08 01:05:50) 下一個
【核心:】 試想,有10個家庭,每個家有10個人。共一百人。統治者想要這一百人都聽自己的,隨時掌握這些人的活思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於是,推崇仁孝,那麽一個家庭中,大家都得聽老爺子的,誰不聽就是“無父無君,禽獸也”。 這樣一來,隻要把這10個家庭的老爺子搞定就行了。再假設。。。
***********************************************************************************

下了很大的決心,才開始動筆來談談這個話題。 寫之前就預料到會有很多不讚同的聲音,但是仍舊要寫,
而且意見聲越大越覺得有寫的必要。一個簡單的普通道理,如果連國外這些有些見識的國人都不能稍稍接
受的話,更說明了中國的科學民主之路還遙遙無期,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在我們身上的烙印依舊深厚。要
想改變,啟蒙教育任重道遠。

還有,

突然發現很多人對“民主”這個詞非常反感,它好像是對付中國的一個暗器。誰提它就是和中國過不去。 又因為有些號稱民主的國家自己搞得烏煙瘴氣的,順帶著把這個詞也給變味兒了。我這裏想談的民主,更多的內涵是科學和理性。這是現代文明的基礎。中國要從根本上強大,不可以繞過它。

民主到底是什麽,公民選舉隻是一個表麵而已,說到實質,民主就是通過有規則的程序來解決問題,不是聽
某一方的,也不是訴諸暴力。因此它是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所謂理性,說白了,就是大家都講道理守規則,不論你是誰。

好,現在就開始講道理,心平氣和地。
=================================================

前些天的中國乘客大鬧亞航事件,引起很多議論。一些人到了國外表現得蠻橫無禮,不尊重他人,給所有國人丟盡了臉麵。(不要說這隻是個別現象。從整個事件的性質來看,絕絕對對具有有代表性的。)大家心裏還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禮儀之邦,西方人那才是沒曆史沒傳統沒禮節的番邦蠻人,怎麽現在鬧得反過來了? 這是怎麽一回事?

千頭萬緒,從一個詞開始 -- 尊重。

聽起來並不陌生。在國內我們從很小就被教育要尊重老師,尊重長輩。 到了國外,我還特別注意女兒的學校是怎樣培養學生們尊重老師的,但是很奇怪,他們居然從來不提要“尊重老師”,從-來-沒-有。

學校的四字方針 (respect, responsibility,safety, love)中隻提到“尊重”。並非明確是”尊重老師”。

看來我們中國到底還是文明古國,尊師敬老。洋人終究是不懂得這一套禮數的。

真是這樣嗎!!?

還是有一些地方想不通,比如,我們說尊重老師,那麽需不需要尊重學校的其它工作人員比如清潔工?老師對學生需不需要尊重? 同學之間呢? 換句話說,為什麽隻說尊重老師,而不說尊重其它的人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觀察女兒的學校怎樣來教“respect"。看到老師有組織學生們討論如何去尊重別人,講的都是些非常具體的細節。我記下了幾條:

-- 不要輕易進入他人的personal circle (每個人的BODY周圍的一小圈),不小心時要說 "excuse me".
-- 說話時要看對方的臉,耐心把他/她的話聽完,再說自己的意見
-- 盡量不打斷或打擾別人
-- 允許別人有privacy。對之不詢問不打聽,就算無意中知道了也不擴散。
-- 允許別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意見和看法
-- 對別人的勞動成果要愛惜
-- 請別人幫忙是要說magic word -- PLEASE
-- 自己的行為影響別人的時候要說 "SORRY"
...

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尊重的對象,不是老師,而是,人,你周圍的人們。

我也留心觀察老師們,發現他們的行為舉止,尤其是對學生們,基本符合上麵說的這些, 有些老師甚至有時會蹲下來和學生交流。 可以說多數老師的言傳身教相當不錯。同學之間如果誰明顯地不尊重別人,老師也會出來糾正。比如,我女兒有一次借了一本書,另一個中國男孩在一旁笑話她:“你怎麽借這麽簡單的書!”。 老師正好在邊上,馬上出麵製止:“這是她的選擇,她喜歡就好。請不要再說這樣的話”。

於是開始慢慢明白了。學校教育的理念是:尊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一個最基本的元素。換句話說,隻要你是個人,你就有需要被尊重和尊重其它的人。

每個生命都有尊嚴。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他理想中的人類的尊嚴是:
(1) 他們追求智識;
(2) 有一種夢想和忠告的理想主義
(3)能夠利用幽默感去糾正他們的夢想。
(4)有決定自己反應的能力和改變環境的自由。

尊重就是對他人的尊嚴予以承認和維護。

因此,學生要尊重老師,老師同樣要尊重學生。學生之間也要相互尊重。原因很簡單,我們都是人,有人的基本尊嚴。

呃。。。這便和我們中國人的“尊重老師” 大不一樣了。

在中國的文化裏,尊重老師說到底就是要聽老師的話,老師是高高在上的,學生對老師要恭敬,要聽從,要“無違”。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這裏麵其實隱含著一個不平等的等級觀念。中國的這個“尊重”其實是單向的,指向權利的所在。反過來則是行不通的,沒聽說過老師要尊重學生,長輩要尊重晚輩。從那個方向傳過來的頂多隻有愛護,而-沒-有-尊-重。

原來,真正的尊重,是中國文化裏根本就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我們平日所說的“尊重”,實際上在內涵上很大程度是順從聽從權威。因此,被“尊重”是一種奢侈,隻有老師和長輩這樣的特權階級才能享有這種奢侈。如果你不是老師,不是長輩,也沒有什麽特殊的權利,你就什麽也不是。

到這裏就不可避免的要談談在中國思想中占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 談談儒家的仁和禮。

漢朝初期實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經濟發展很快,出現了文景盛世。 但在景帝時代出現了七國之亂。國
家將麵臨著分裂的危險。董仲舒提出並施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將儒學作為正統思想,儒學從諸子百家的學說中脫穎而出,成為古代中國占主導地位的思想。

為什麽是儒家呢? 而不是法家,道家等其它思想呢?

孔子思想的中心是個“仁”字,他對仁德的概念其實有很博大的理解,可惜孔子去世後,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由他的弟子們繼承發展,有儒家八派之說。有的派別偏離的孔子原來的立場,比如曾子把仁孝同一化,仁即使孝,孝即使仁。這個仁孝的理論很適合統治者鞏固其壓迫秩序的需要,於是漸漸地,真孔學的很多理論被偏離,被有目的的篩選,成了日後受曆代統治者推崇的假孔學。

假孔學最根本的就是宗法倫理思想,三綱五常。這就是"禮"的核心內容。在宗法製度中,君臣、上下、長幼、貴賤都有明確的界限。禮治就是借"親親"、"尊尊"之規則,來維護以父權、夫權,君權的社會秩序。不同身份的人有著不同的"禮",不同的行為規範。人人要徇禮守法,便可維持理想的社會秩序,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

那為什麽說這個宗法倫理(比如子以父綱,妻以夫綱)就可以幫助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呢?

這裏是個例子,看看是否說的通。

比如,一個人是家裏的兒子,他和父親處在一個“父子”的不平等的位置上,這個兒子需要對父親遵循禮法,所謂“父為子綱”。父親對兒子可以實行管教,但沒有禮法的約束。

這個禮法怎樣能夠幫助統治者維持社會秩序呢?

試想,有10個家庭,每個家有10個人。共一百人。統治者想要這一百人都聽自己的,隨時掌握這些人的活思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於是,才會便推崇仁孝,那麽一個家庭中,大家都得聽老爺子的,誰不聽就是
“無父無君,禽獸也”。 這樣一來,隻要把這10個家庭的老爺子搞定就行了。再假設這10個老爺子分成兩個朋友幫, 每個幫有一個老爺子幫主,幫中大家都聽幫主的,這便是個“義”字,男人要是不重義氣,也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那麽,隻要將這兩個老爺子幫主搞定就OK了。從100人到兩個人,權威就是這麽被一層層傳遞的。在皇上眼裏,一個老爺子幫主可不是簡單的一個人,而是一幫人的代表而已,他們是一個整體,用儒家思想緊緊聯係在一起的一個整體,因此,如果這個老爺子幫主有問題,就必須將他身後的這一幫人都殺掉,這便是株連九族的根本緣故。

忠,孝,義。 這就是中國人對善的定義,也是做人之根基。

這幾個字就是儒家學說被統治者過濾篩選後再無限放大的產品,幾乎所有的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東西,比如小說,比如戲劇,比如評書,都在推崇這些。王朔曾說過,文化這東西像食物一樣,你不吃會餓死,吃了就被它塑造了。

那麽,一個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 在家他要聽從父母的,在學校要聽從老師的, 在朋友圈裏要聽從大哥的。試問,他的理性思維從何而來,他有機會得到父母,老師,大哥尊重嗎?等到他長大了,成為新一代的父母,老師,大哥的時候,他又會怎麽樣?

舉一個我們家的例子。 我爺爺和我伯父關係很不好,因為在文革中我伯父好像揭發過我爺爺(具體情況我也不很清楚),反正我爺爺去世前,把他所有精心保存的私人相片和物件都托付給我父親。在爺爺去世幾年後,有一天父親從國內給我打來電話,說想把爺爺的這些遺物轉交給伯父收藏,因為“父母過世後,長兄如父”。我在電話裏突然激動起來,難言的悲憤讓我幾乎哽咽,我平靜一下自己,然後對父親說,不可以,爺爺在天上看著呢,他會難過的。

我們這麽的重視“善良”,以至於我們失去理性嗎?

儒家文化宣揚"性善論"。《三字經》的第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強調"仁義禮智根於心"。 相信人性本善,崇尚道德修養,依靠道德來對權力進行約束,認為掌權者是道德至善的化身而不會為惡。統治者布德於四海,臣民要修身養性、尊尊尚德、沐浴聖化,老老實實依"禮"行事,做統治者的順民。

那麽看看法家如何看待“人之初”。

在法家看來,好利惡害,趨利避害是古往今來人人固有的本性。這種本性是不可改變的。因此治理一個國家,不要老是著眼於提倡好的道德,而應致力於建立條文。據此推論,君王隻需掌握法律,以法治民,社會就會天下太平,而隻以宣揚好的道德教化來治理國家是徒勞的。

法家的政治口號是“緣法而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這自然不利於統治者的私人利益。

再看道教和佛教。

道教以自然為本,以人天生之欲而推之,更加貼近於人的生活。道教的代表人之一楊朱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佛教重視修心,即‘心是佛,見性成佛”。宣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主張“頓悟”,

這自然也不能有效的幫助統治者的實施權威。

再說說墨家,以墨翟為代表。

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係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

墨子也是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他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並要求將辯作為一種專門知識來學習。

這是中國理性思維的先驅。很清楚的,這門學派得不到統治者的垂青,其發展很快就陷入停頓了。

這些學說如果能過得以發展,其實都是有可能產生理性和科學的。 可是他們被埋沒了。被廣泛接受和推廣的是儒家思想有利於統治階級的部分 ,產生了中國特有的經學以及經學傳統。因此,古中國千年以來,始終是個權力帝國。權力最憎惡的就是獨立思考獨立人格。獨立的人格就意味著尊嚴,就意味著對奴性意識的強烈排斥。如果中國人獲得了尊嚴意識,權力就玩不下去了。

沒有尊嚴,何談尊重?!

後麵會繼續探討,經學與奴性的關係, 假孔學如何讓中國人都變成了奴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