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捷潤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挪威交響詩(十四)詮釋生命的雕塑公園和維京精神的博物館半島

(2022-12-12 16:09:33) 下一個

上篇我提到奧斯陸的市徽設計非常特別,其中有一個男子左手持三支箭,右手持一塊磨盤石坐在獅子背上,他麵前是一個躺在地下的裸體女人,其背後的故事情是這樣的:那個男人的名字叫霍爾巴德(Saint Hallvard),他是奧斯陸人,出生年月不詳,大概在1020年左右,父親是一個比較富有的農民,母親還帶有一定的皇家血統。霍爾巴德是一個正直的人,一天他遇到一個懷孕的女奴被三名男子追殺,他們指控她偷竊,霍爾巴赫相信她的無辜,勇敢地上去營救這位婦女,將她帶上一支船準備逃離,然而這三名男人迅速追到岸邊用弓箭將他們兩人射殺在船上,隨後將女子埋在岸邊,而把赫爾巴德的屍體綁上一塊沉重的磨盤石上沉入峽灣,企圖湮滅所有殺人痕記,不料他們嚐試多次沉屍沒有成功,屍體總是從水下浮上水麵,最終他們殺人的罪行被發現,三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霍爾巴赫死時年僅23歲左右,因英勇救人的行為他被基督徒封為聖人,後來奧斯陸人還為他建立了一所教堂。奧斯陸的市徽采用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彰顯正義最終會勝利,罪行的證據是掩蓋不了的,無論人的社會地位如何,都要受到公正的對待。

9月4號一早我們乘坐公交先到了弗洛格納公園。奧斯陸公交係統相當方便,我們買了Oslo pass,包括所有公共交通和博物館的通票,真是物超所值, 尤其是博物館的通票。

福洛格納公園( Frognerpark)又名維格蘭雕塑公園(Vigeland Park)是奧斯陸觀光重點之一,萬不可錯過。園內有200尊雕塑,是挪威著名雕塑家維格蘭了花了半輩子的經曆所留下的偉大作品。作品刻畫了人生百態,從出生到死亡各個時期的,形態栩栩如生,所有的雕塑構成了一部人生詠歎調。

古斯塔夫·維格蘭是一個天才的雕塑家,他的姓氏原為是(Adolf Gustav Thorsen)托爾森,生於1869年4月11日,父親是木匠,他在很年輕的時候便被送到奧斯陸去學習木刻,不幸的是他父親突然死亡,使他不得不放棄學業回到家裏幫助家業。1888年重新回到奧斯陸,從那時起維格蘭便決定做一個專業的雕塑家,他的天賦引起了當時一個知名雕塑家伯格斯林(Brynjulf Bergslien)的注意,從他那裏維格蘭接受了基本的雕塑訓練。次年維格蘭便開辦了一次個人作品展覽,引起了社會注意。從1891年到1895年,他多次出國旅行,到過哥本哈根、巴黎、柏林、佛羅倫薩。在法國他經常出入奧古斯蒂·羅丹的工作室,在意大利他從文藝複興時期的作品中學習了很多。1894年和1896年,他又舉辦個人作品展覽,受到了評論家的高度讚譽。

一直到1902年,維格蘭都是從事修複特隆赫姆(Trondheim)尼德羅斯教堂的工作,在此期間他常常接觸龍這一主題,他得到了靈感,龍既是一種邪惡的象征,又是一種與人搏鬥的自然力量。在他後來的創作中可以看到人與龍搏鬥的作品,雕塑公園裏便有展示。

回到奧斯陸後他買下了當時已經被人遺棄的一個工作室,在那裏完成了許多創作,其中便包括著名的作品-易卜生雕像。1921年,奧斯陸市政府決定拆除維格蘭所住的工作室,在那裏建一座圖書館。城市同意為他建一座新的建築作為他生活和創作的地方,作為交換,他承諾捐出他所有的作品。由此維格蘭雕塑公園而誕生,212件的作品被設計安放成今天這個樣子。

1943年,維格蘭去世,他的住處及工作室便成為了博物館,其位置就在公園的靠南部分。

他還是諾貝爾和平獎牌的設計者。

雖然維格蘭沒有米開朗基羅和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那樣的驚世絕倫的作品,也沒有羅丹那種能讓雕塑的肌肉富有表現力的神韻, 但在全世界範圍內又有哪一個雕塑家能把如此之多的雕塑作品陳列在如此巨大的公園裏一起展示哪?更何況維格蘭有他獨特的創作風格,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無疑他也是世界大師級的雕塑家。

百度百科上有一段對公園的描述比較到位,特在此引用。雕塑作品件數同英文百科上的有些出入,但無傷大雅。

公園有 192 座雕塑,總計有 650個人物雕像。這些由銅、鐵和花崗石製成的雕像,是維格蘭 20 多年心血的結晶。公園內雖然雕像比比皆是,但是多而不亂,錯落有致。園裏有一條長達850 米的中軸線,正門、石橋、噴泉、圓台階、生死柱都位於軸線上,主要雕像、浮雕分布其間。石橋兩側各有 29 座彼此對稱的銅雕。噴泉四角,各有5 幅樹叢雕,四壁為浮雕,中央是托盤群雕。圓台階周圍是勻稱的 36 座花崗岩石雕,中央高聳著生死柱。全部雕像,形成幾幅美麗的幾何圖案,勻稱和諧,渾然一體。公園裏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個主題——人的生與死。如噴泉四壁的浮雕,從嬰兒出世開始,經過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人生的全過程。而四角的樹叢雕,一角是天真活潑的兒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勞累艱苦的壯年,一角是垂暮臨終的老年,組成人生的 4 幅畫麵。圓台階的 36 座石雕,也是從嬰兒出生開始的,遊人依次環行,漸漸看到人生各個時期的形象:孩子們在捉迷藏,少年們在扭打玩耍,情人在竊竊私語,老人們熬度暮年,環繞一周,到第 36 座死亡球塔為止。石橋兩邊的護欄上,安放著反映日常生活的 58 座青銅雕像,塑造了許多青年男女和兒童。體格雄健的男子、綽約多姿的少女和純真無邪的兒童組成了大組群雕。它們有的在盡情地跳舞,有的在談情說愛,也有丈夫打罵妻子兒女的……維格蘭在這組雕像群中,穿插了一個新的主題思想——父親與孩子們在一起。相傳 20 世紀初期,在西方男人們的心目中,料理家務、養兒育女和經營“後方”乃是妻子們的事。他們一方麵向往成家立業,另一方麵卻又不甘心陷入家庭生活的網套。他們厭煩婚後的生活,企圖掙脫妻子兒女們的糾纏。但現實生活像一團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將他們和家人盤繞在一起。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嚎啕大哭的小男孩雕像,隻見他跺著雙腳,揮動著胳膊,仿佛尋求父母之愛。圓台階中心的生死柱,無論在藝術技巧上,或是思想內容上,都算得上園中具有代表性的傑作。它是維格蘭花費 14 年心血雕成的。石柱高達 17 米,周圍上下刻滿了 121 個裸體男女浮雕。柱上死者慘相目不忍睹,有夭折的嬰兒,不幸的青年,披頭散發的婦女,骨瘦如柴的老人。這根“生死柱”描繪了世人不滿於人間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時,相互傾軋和相互扶掖的情景。人們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掙紮,有的絕望,組成了一個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驚歎不止。

至於對每件雕塑的理解及感受一定是因人而異的公園裏外國遊客不少,旅遊大巴來來去去。慕名而來,獲何而去?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永遠都是這樣嗎?一個人如何能看見他原來看不見(視而不見)的東西哪?

(公園裏鮮花盛開)

(公園裏的12星座雕塑)

參觀雕塑公園後,我們乘公車到達了市中心附近的渡船碼頭。從碼頭乘船去博物館半島(BIGDOY),往返十分方便,交通通票竟然也包括渡輪的船票。

(公交車上)

(碼頭)

(乘船去博物館半島)

半島上有三個主要的博物館,一個是挪威民俗博物館,一個是弗拉姆極地船博物館,還有一個是維京船博物館。民俗博物館建立於1894年,組織建設者是漢斯·阿爾,他出自一個很富有的家族。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露天博物館,其收藏包括從1500年至今挪威各個時期的民族服飾、藝術作品及多種其他實物涉及宗教、音樂、舞蹈、及原住民薩米人的文化,甚至包括一些建築,如教堂、倉庫、農舍等。對我而言最使我感興趣的是那木板教堂,它建於1212年,其內甚至保存著17世紀路德教派的木製壁畫。在挪威有為數不多的古代木板教堂保留下來,如果不是近期重建的,其文物價值還是很高的。

(木製教堂裏的工作人員)

弗拉姆Fram)極地船博物館裏麵展示的是一艘曾經到北極、南極探險的機帆船,其名為弗拉姆,意思是前進。此館1936年開放,用以紀念挪威人極地探險活動和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等偉大的探險家。阿蒙森所領導的探險隊是第一支到達南極的探險隊。博物館室外有五位著名探險家的站立雕像,其中南森(Fridtjof Nansen)是一位牛人,他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科學家、外交家、探險家、人道主義活動家。當今何人如他?館內空間主要被這艘大船所占據,遊客可以登船進入船艙觀看當年探險時船上的器物。1892年建造這艘船時也有一些趣事,挪威當時人雄心勃勃要去北極探險以到達前人未曾到達的地方,但是他們麵臨著一個極大的挑戰,傳統設計的船可能被海上的結冰所擠壓破裂,所以他們設計了弗拉姆這樣既寬又淺的船,如此在受到冰的擠壓時,船會被壓力托起在冰麵上。可以說這是一個在當時大膽的設計。弗拉姆有三桅杆,長39米,寬11米。在1893年至1921年之間,挪威人駕駛此船對南極北極進行了數次探險。對艦船和探險感興趣的朋友此博物館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船艙內的餐廳)

(船艙內的休息室)

(五位著名探險家的站立雕像)

維京船博物館是一個特別值得參觀的地方,那裏收藏了三艘維京時期的船隻,他們分別是 「奧塞貝格號 (Oseberg)」「高克斯塔號(Gokstad)」,以及「杜梟號 (Tune)」。前兩艘船保存得相當完好,木雕的花紋圖案還清晰可見。要知道它們是公元九世紀建造的船隻,時間大概是哈羅德一世統一挪威那個時期(請看我的《挪威交響詩 (三)——三劍紀念碑Sverd i fjell》),相當於中國唐朝後期,如此的文物,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極為稀有而珍貴的。有人認為這裏的收藏不如瑞典瓦薩沉船博物館的那隻戰船有看頭,其實不然,瓦薩號建於1628年,其建造技術、材料和規模當然要優於八百多年前的維京船隻。瓦薩沉船博物館我也去過,確實很棒。但這樣比對不公平,也沒有太大意義,有些關公鬥秦瓊的意味。這個博物館觀後令人讚歎。

前進,借助維京精神,我要繼續要目劫奧斯陸的旅遊景點。市政廳,國家藝術博物館,蒙克大廈,奧斯陸大教堂,皇宮等等都要光顧,我笑自己是一個貪婪的旅遊者。

引用汪國真所著散文《我喜歡出發》中一段結尾。

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有雙腳,還有未來。

(此照來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