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華慶昭:蘇格蘭公投的誘因與邏輯

(2014-10-25 00:21:48) 下一個

    

   【摘要】蘇格蘭的獨立活動,跟世界上許多地方出現的不一樣,它是沒有外國的挑動或支持而是按自身的邏輯發展起來的。

   【關鍵詞】凱爾特人 聯合王國 威斯敏斯特

   【中圖分類號】K1

   【文獻標識碼】A

    

   蘇格蘭獨立公投,以略超10個百分點的差距落敗。當公投的喧囂成為過去,塵埃開始落定,在就像坐了一次過山車那樣驚魂甫定的英國人當中,一定會有人在想,“我們國家出了什麽問題,竟會有160萬人要求脫離?”

   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姻緣”

   說起來,蘇格蘭和英格蘭不應該有多大解不開的矛盾。名義上,蘇格蘭人是凱爾特人,英格蘭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實際上,英格蘭人早已不那麽純了,作為掌權者,盎格魯-撒克遜人早在11世紀就退出了曆史舞台。在此後的一千年裏,諾曼人的王室血統一直傳留到了今天。多種外來民族湧進並融入了英格蘭。而在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當中,相互通婚融合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在語言上,蘇格蘭說英語,帶地方口音。有兩種地方語言:一種蘇格蘭蓋爾語,隻有百分之一的人會說。另一種蘇格蘭語,是從早期和中期英語轉化過來的,有三分之一的人能說。這樣看來語言也不是分離出去的理由。

   在宗教上,現在兩家都是以基督教新教為主,沒有明顯的矛盾。

   在地緣政治上,幾百多年前有法國攪局。蘇格蘭一度還要跟法國合並。但是現在法國雖然在經濟上希望英國弱下去,政治上的影響小下去,但是在安全問題上,它希望英國擔負更大的責任。如果蘇格蘭獨立了,英國的軍事能力將大幅度降低,這時歐洲一旦有事,法國擔當的責任就大了,這是法國不想看到的前景。在俄羅斯跟西方大頂其牛的今天,法國更不會做釜底抽薪削弱英國力量的傻事。

   有的人強調英格蘭殺了蘇格蘭瑪麗女王,認為這個曆史問題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瑪麗被殺的確是蘇格蘭人的一個心結,但是其影響會大到400多年以後讓大批蘇格蘭人非要獨立不可嗎?光講瑪麗被殺,隻是事情的一半。瑪麗是因為在蘇格蘭跟涉嫌謀殺她親夫的人結婚,本身嫌疑重大,而逃到英格蘭去的。如果當初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沒有殺她,她在蘇格蘭也並沒有多少擁躉。另外,瑪麗的兒子以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的身份入主英格蘭,成為始建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後來的漢諾威王朝和溫莎王朝,直到今天都是她兒子的血統繼承。英格蘭欠瑪麗的債能不能算兩清了呢?

   蘇格蘭獨立活動的自身發展邏輯

   蘇格蘭的獨立活動,跟世界上許多地方出現的不一樣,它是沒有外國的挑動或支持而是按自身的邏輯發展起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這麽多蘇格蘭人想要獨立出去的原因,至今都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說法。籠統地講,曆史和現實、政治和經濟、文化和情緒等各方麵的因素都有。表麵看來,獨立公投的失敗,是由於威斯敏斯特在最後關頭加大了胡蘿卜的個頭。胡蘿卜固然重要,但是光是物質利益是贏不過來人心的。真正的原因還需要繼續努力探討,但是以下幾點可能成為較近的誘因:

   歐洲現在成了小國的樂園,做小國的滋味不錯。在蘇格蘭北海海區的油田,本可以為蘇格蘭提供可觀的資源,但是現在石油紅利的大頭被中央政府拿去,看到與自己情況相近的小國挪威自主的日子過得紅火,讓蘇格蘭人羨慕不已。倫敦威斯敏斯特的大佬們實際上鼓勵進行公投,他們認為在蘇格蘭獨派還沒有壯大到有威脅性的時候抓緊公投,可以一勞永逸地否決獨立課題,而沒想到威脅性提前來到了。

   蘇格蘭的公投之所以最終成為可能,是因為蘇格蘭所處的特殊憲法地位。蘇格蘭跟英格蘭是聯合關係,所以它跟聯合王國中央政府不是像一般單一製國家裏的那種純粹的中央和地方的關係。而從聯合王國治國方略來說,蘇格蘭的獨立之風勁刮,乃是因為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出了問題。簡單說來就是兩條:對蘇格蘭不夠平等,而且一再收權,有民怨;沒有建立起有效防止聯合解體的反分裂國家機製。其結果是造成國家認同感缺失。

   然而聯合王國不是過家家,可以今天結合,明天散夥。聯合王國成立至今已經300多年,其壽命早已超過許多歐洲大陸國家。它的問題是,一方麵各成員之間不是完全平等以致發展程度有差,少數民族地區不斷提出訴求,主政者疲於應付也不得不妥協;另一方麵,沒有反分裂的機製來避免像蘇格蘭那樣拿退出聯合來做人質,不斷提高要價。有人說這次公投是民主的勝利。客觀點看,反倒像是民主的失敗。這次公投雙方的差距為略超10個百分點,也就是40萬張。就是說,隻要讚成獨立的一方再多20萬張,公投的結果就能顛覆過來。試想,將近6000萬人口的聯合王國,命懸在蘇格蘭(人口隻占全聯合王國十分之一)的20多萬張選票手上,這能算是民主嗎?

   一向老謀深算的威斯敏斯特,300年來早就該做好頂層設計,既平等發展,又防止分裂。但是兩者都沒有做到。這樣一來,在王國興旺上升的時期,大家都願意搭車,在王國走下坡路的時候,就想飛鳥各投林。通過這次公投我們看到,女王可能比較有遠見:威廉王子早在10多年前就去蘇格蘭上大學,這絕非偶然。雖然我們無法量化女王在公投前去蘇格蘭做禮拜,並且勸告蘇格蘭人要謹慎,對於選民的取舍起到了多大影響,然而可以想見,王朝會繼續發揮王國有限的粘合劑的作用。

   公投以後麵臨兩個大課題

   威斯敏斯特在公投以後麵臨兩個大課題:一是要動自己物質和政治的奶酪讓蘇格蘭及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分享;二是需要建立某種“保聯合,反分裂”的國家機製。通過上麵這兩點來增強國家認同。前者已經做出了一些允諾,還需要繼續不斷讓步,這已經實屬不易。至於建立反分裂國家機製,恐怕就更難了。即便做到利益真正共享,如果還是隻講平等不講反分裂,隻講多下放治權財權而不講國家認同,在聯合王國國運疲軟的情況下,蘇格蘭(以及威爾士和北愛)的獨立戲、自主戲以後還可能以各種不同形式一出出接續上演。

   蘇格蘭公投這一插曲的世界意義,也許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值得重視的案例,告訴人們:平等相待和反對分裂都得著力而不偏廢,乃是國家藉以長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作者為英美曆史研究學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