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空間

注意:字數不要超過64個中文字符,描述中請不要插入任何HTML代碼
正文

改善命運的原理與唯一的方法 (二)

(2005-10-02 20:31:44) 下一個
改善命運的原理與唯一的方法 (二) 這裏順筆寫一個真實的故事。   去年秋初,我到一間道堂去參觀扶乩,當時有一位名叫二姑的婦人在虔誠跪拜,求呂祖師賜福,呂祖降乩寫了一道五言詩給她,詩的大意隻是要她速速立誓行大善事,除此之外並無其它明顯的指示。因此,引起在場的人紛紛議論。議論結果,都一致估計二姑可能將有什麽災難來臨,於是,大部分人都提議二姑可速速在神壇前“作福”來,以求消除災難。(“作福”是在神前許願,求神消除災禍,願於以後買豐盛的祀品來答謝神恩。)   二姑平素是拜神的人,反應亦相當快,立即在神前跪下“作”起“福”來,“作”好之後,也就很放心地坐在一邊,她和在場的其他人一樣,認為作過了福,就不須耽心了,什麽災禍都會有呂祖師替她消除。   但是,我感覺到她的事情沒有那麽簡單,終於忍不住走過去對她說:”祖師要你立誓行大善事,是必有其故的。你如果隻是作福了事,恐怕無濟於事,因為“作福”並不等於“行善”的。”   這幾句話說得她滿臉不高興,用眼盯了我一下,說:“你年輕人懂著什麽?作福無濟於事?什麽才有濟於事?”   我很明白大多數人都喜歡聽奉承的話,我給她“潑冷水”,當然她不會高興。於是我仍然很平靜地跟她說:“放生是最好的行善方法,你能否在神前放生若幹條生命?如果能做到的話,效果肯定比作福好得多!”   由於我的話沒有得到在場的其他人讚同,二姑也始終聽不進耳,當然更不會去照做了。   事情過了二十多天,我已經忘記了這件事。一天早上,我又去這間道堂看扶乩,就聽說二姑因突然患急病,在醫院急救無效——死去了。   消息來得那麽快,誰也意料不到!道堂裏的人又紛紛議論起來。   “那麽早就去,今年才五十歲,前兩天還是生生猛猛的……”   “上次她已經向祖師作過福了,為什麽作福都無效?……”   “聽說當時有個人叫她要放生,她不高興……”   “……”   我歎了口氣。   拜神拜佛的人常常被世人說是“迷信”,說“迷信”的人當然不會明白其中的“正信觀念”,就連拜神求佛的人都大部分不明白其中的“正信觀念”和善惡因果循環之真理!   難怪菩薩認為世人是可憐可憫的了。   四、看風水能否改變命運?   有不少人,見到親戚或朋友的運程有種種阻滯之時,都會勸他(她)說:“不如看下風水啦!改下運程啦!” 看風水是否能真正改善命運呢?   不錯,看風水是可以使貧窮的人變成富有,可以使多病的人轉成健康,可以使運程阻滯的職員得到加薪或升職,亦可以使蝕本多年的公司變成生意興隆,更甚至可以使反目的夫婦回心轉意……。   在表麵上看來風水是可以改善命運的,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忽略其中一句含有深奧哲理的名言——“福地福人居”。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任何一塊好風水的“福地”,都是有“福氣”之人才能夠居住進去。“福地”亦就是好風水的住宅。   換句話說,沒有“福氣”的人,是絕對不可能居住到好風水的“福地”。   這個“福氣”是如何得來的呢?前麵的篇幅已經談過了:一是有生俱來的(即前世帶來)。二是今生積善修德所得的。前者是先天的運數,後者是後天之補救而得。   事實上,風水改變命運隻是表麵上的現象而已,它是有一定的根源的。   風水能夠改善命運,最大的兩個根源是:一、應先天之運數而改變命運。二、應後天之積善(善因)報應而改善命運(得善果)。   歸根結底,真正能夠改善命運的,不是風水,而是“因果”兩字。   因為,無論是先天之運數,或是後天的修善積德,都是種下“善因”所得來的“善果”。   我從祖傳開始研究風水已近二十年。在很早以前就留意這方麵的問題。有時候我很想盡力去幫助令人非常同情的窮人,義務為他勘查住宅風水,並吩咐他要如何補救,如何擋煞,而且處處想法利用最簡單省錢的方法去補救,但是主人家主意不定,有的三心兩意,有的偏聽旁言,往往不能依法照做,結果亦令我白費心機,這是他“善因”種得太少之故。   約在五年前,我和一位洋行老板交好,他的洋行生意平平,無甚出色。我勸他將寫字樓內的房拆去,將公司門口縮入兩尺。他因為實用的習慣,舍不得照做,遲遲拖延三年,生意一直不好。後來,經幾個老友力勸,並且動手將他的房牆打爛,他才勉強拆去。因此生意好轉,經三個月後,他自己急急改了公司大門,從此一路好景,打開非洲市場,後發了大財。可惜的是,發了財之後,舊時的老友很少來往了。為什麽他當時遲遲拖了三年不拆房牆呢?這是他運數未到之故。老友將他房牆打爛是他的“福報”到了。   更有奇妙的是,有些人的住宅風水受到外環境馬路或其他建築物的煞氣影響,運程多年不利。但到了他時來運轉(將要得到福報)之時,住宅外麵的馬路也會由工務局動工改往一邊,或是前麵起建一座高樓將煞氣擋住,因此而自然改好了住宅風水。   當然,更有很多很多的好風水因為受到外麵起建大廈或天橋或馬路等等而變成了壞風水。   這一切一切的好與壞,吉與凶的轉換,在冥冥中都不能超出“因果報應”的原則之外。   因此,“風水”是表麵的枝葉,“因果”是內在的根源。     五、種“善因”的種種方法 ——如何去衡量種“善因”的效果大小 “種善因”即是做善事。 大部分的香港人,一提到“做善事”,就會有一連串的意念:“這是有錢人做的事。”“人息無多,怎麽能做到善事?”“要捐錢出去?” 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覺,認為“做善事”就等於出錢。要“出錢”,才能“做善事”。 其實,“做善事”的範圍相當廣,有“出錢”做的善事,如:開設醫院、創辦學校、建安老院、辦孤兒院、贈醫施藥、造橋修路、設燈照路、賑濟饑荒、施衣濟寒、施棺葬屍、創修寺院、印造經文、捐印善書、買物放生等。   亦有“不出錢”能做的善事,如:慈悲戒殺(減少世間一份殺孽),解除他人冤怨(調解怨恨,化幹戈為玉帛),替人隱惡揚善,息除是非爭端,宣揚善德,撿除擋路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扶老人小孩及失明傷殘人士過馬路或上下車,讓座位給孕婦或老人,路見病危、盡力救護,出言語安慰病危或輕生之人,鼓勵意誌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節義,助人骨肉團聚,講經史談道義而化導奸頑愚昧,勸人棄邪淫而向正道,容人之過錯,憐人之孤貧,義務念誦經咒來助人消災解厄,勸人信因果,種福因,敬惜字紙,勿使汙褻,施恩於人,勿求報謝,捐血救人,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錢而能做到的善事。   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錢”,最要緊的,是要“出心”去做!   “做善事”的範圍很廣闊,處處都是“種福之門”,隻是世人有無立“心”去做而已!   我有好幾次由太古城乘坐飛翔船到中環,發現有一位船上的職員,在船泊碼頭之時,不厭其煩地扶持老人小孩上落船,而且態度慈和,我不由自主投以敬佩之眼光,在默默中,用目光來表示我內心的崇敬和讚歎。   在車上見到讓坐的人;在馬路上見到攙扶失明人士的人,我都投以崇敬的注目禮,他們不但品德高尚,令人敬服,而且他們都在為自己種福。   更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給人知,不給人見,如匿名捐款濟貧,暗中息除他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災解厄,暗中成全他人等等,這些人種的福德更大,暗而不顯之善事,是謂之陰德。亦是佛經所雲“無相布施”也。   做善事有大小之分,主要的區別原則大約可分兩種:   A、以“出心的程度”來衡量。   比如說,富者施舍出一百元,貧窮者亦施舍出一百元,富者所施舍一百元猶如九牛去一毛,而貧窮者所施舍的一百元則可能是數日之餐。因此,出心的程度就大有區別,同是一百元數目,貧者所做的善事就大得多,所種的福德效果也大得多。所以,往往貧人施舍數十元,會勝過富者施舍數千元或數萬元。   又比如說,甲乙兩人同是一樣生活環境,施舍出同一個數目的錢財來做善事,而阿甲做了善事之後,心中常常記住,冀圖速速獲報答,並常有居功之心,沾沾自喜。而阿乙做了善事之後,無居功之心,亦無冀圖速獲福報,謙虛謹慎,隻顧耕耘,不問收成。因此,甲乙兩人的出心程度就大有區別,阿乙所得的福果必然遠勝阿甲。   佛經有雲:“無功德處,是大功德。”意思是說,沒有“功德之心”自居,所做的功德才是大功德。“出心”即是“發心”,是發慈悲之心,發布施之心。如果是較有修持和德行的人,發出的“慈悲之心”是非常深遠的。任何正派宗教的教主,在當初設教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宏願,就是“普渡一切眾生,拯救一切眾生出苦海。”這種偉大的慈悲心,成就了不可思議,無可衡量的大功德。現在佛教和道教的一切法事,在“回向”的時候,都是將法事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祈世界和平,風調雨順,眾生安居樂業。這也是發大慈悲心的表現,本身就具無量的功德。   學佛學道的人,修行修德的人,立誌種福改善命運的人都應該發大慈悲心,不但為自己,更要為大眾,埋頭辛勤地耕耘,日積月累,自然會收成到豐碩之果。   B、以“受益的程度”來衡量。   比如說,阿甲所做的善事是一個人受益,而阿乙所做的善事是使大眾受益,當然阿乙勝阿甲。   又比如說,有阿丙不務正業,嗜賭邪淫,債台高築。阿甲用金錢幫助他還清債務,救起阿丙免受官刑之苦。而阿乙則用言語曉以大義,勸回阿丙改邪歸正,使他終生幸福。甲乙兩人同使一人受益,都有善德。但阿甲是使他暫時受益,而阿乙是使他終生受益,則後者又遠勝於前者。亦可見不一定要用金錢才能做得善事。   以上兩種衡量方式都是首重於“發心”。因此不一定有錢的人才有機會做善事,貧者隻要能“發心”去做,效果一定比富者好。因此“出心’比“出錢”要珍貴得多。而上天所庇輔的,也就是能夠真正施舍出“愛心”給眾生的人!所謂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這正是上天最公平的之處!   六、貧者“做善事、種福因”的最佳方法。   ——介紹幾種不花錢或花很少錢可以做到的大善事。   “做善事、種福因”的門路固然廣泛,但很多善事要遇到機會才能做的。如救護病危的人,成全他人,扶失明人過馬路等等,而這些機會也不可能每日都有。如果立心刻意去做,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多。當然,有心去“種福” 的人,平素時都不會放過每一個種福的機會。   但是,如果要下決心改善命運,則不能“等待”這些機會的來臨,必須自己主動,盡力爭取,不停地“種福”,才能從速改善命運。   那麽,應該如何選擇自己既可以常常主動去做,而且又不花錢,或花很少的錢,效果又較好的“種福”之門呢? 這裏介紹幾種既省錢而又簡單易做的方法:   A、第一個方法:持誦經咒,   這是不花分文的最佳法門,無論貧福均能為之。但非有“信心”和“恒心”不可!   持誦經咒,要有誠心,亦要有信心,更要持之以恒,積月累年,不可中途而廢。這樣才有效果,持誦越久,效果越大。   經咒是佛菩薩渡世之法船,持誦經咒即是上法船,可由此岸達彼岸。   經咒之法力是無形的,持誦久之,可以清除本身罪孽。若為他人持誦,久之亦可消除他人之罪孽,使他人獲福。經咒之力,可以化解一切橫禍凶災,亦能消除疾厄痛苦,更能轉化坎坷之滯運,成為坦順之途。   各種經咒,多數都有佛菩薩的誓願,持誦的人隻要虔誠專心,久而久之,自能感應,佛菩薩自會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願,來成就持誦人之所求。   例如“大悲咒”,觀世音菩薩曾經在釋迦牟尼佛祖座前立誓,說:“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可見觀音菩薩對大悲咒之誓願不輕。   又例如“準提佛母神咒”,是釋迦牟尼佛祖在衹園會上,哀憐末世眾生,惡業重、福德薄,容易墮落到惡道輪回之中,故說出此咒給眾生誦持。持此咒者隻要每日誠心持念一百遍以上,久之就能消去一切災難病苦,能增加福壽,每日持齋誦念百遍,念滿四十九日,菩薩就派兩位神來常常跟隨持咒者,暗中護佑,一切災難不能侵害。若念滿九十萬遍,可消除一切五逆十惡等重罪。   又例如“七佛滅罪真言”,是佛祖為眾生消除前世今世之四重五逆重罪而設,使誦持者消除本身罪孽,化解一切惡因惡果。   經咒之法力是不可思議的,世人的運途種種阻滯,究其根源是造下了“惡因”之後的報應。而經咒之無窮法力則能夠化解種種“惡因”的循環,因而自自然然就能將惡運轉化為順運。這是徹底根治的法門之一。   持誦經咒的方法,最好是每日清晨漱洗後,焚香虔誠誦念。(在未有進食之前暈腥五濁之氣未染,較為清淨)。若家中有供奉神佛者,可在神位前焚香跪念,亦可選擇一清淨之地焚香跪念,但最好到附近佛堂去念。持誦之人暫勿吃牛肉狗肉(食牛犬肉,血口誦經,罪孽深重)。最宜每月朔望持齋,或每月十日持齋(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七)。或每月六日齋期(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改加二十八)。   持誦之人可自己選擇一二種經咒作為長久奉持,不要貪多種。念時心靜氣和,雙手合掌,垂目專心不要貪快,可小聲念,亦可默念,自己一麵靜念,一麵要靜聽,將自己所念一句一句聽回心中,做到“出口、入耳、印心”。如此久之,咒力印心,速獲感應。念完之後精神爽利,心中充滿祥和之氣,情緒特別開朗愉快。   注意念時要盡量排除雜念,初持誦之人,定力不足,雜念紛紛。要逐步訓練自己,日久自能達到“心咒合一”。如果是“有口無心”或“口是心非”的念誦,喊破喉嚨也不會得到絲毫效果的。   經咒有《金剛經》、《阿彌陀經》、《心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地藏菩薩本願經》、《太上感應篇》、《關帝覺世經》及《文昌帝君陰騭文》、《七佛滅罪真言》、《準提佛母神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等等,皆可選誦。   B、第二個方法:放生。   除了持誦經咒之外,放生亦是積德造福的好方法。   世人為求享受口腹美味,極盡殺烹之能事。僅香港一地,每天在屠房及廚房內殺害的六畜牛、豬、羊、雞、鴨、鵝和海鮮、魚、蝦、蟹、蜆、蠔、螺、蚌,及至乳鴿、鵪鶉、蛇、魚等等,其數以億計。使整個香港充滿殺機和戾氣,這無數的受害生靈怨氣,日積月累,無形中會給人類帶來禍害。願雲禪師戒殺詩中有雲:“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由此可知世人每日都在製造罪孽。現代的醫學家已經證實到,多吃肉類會給人帶來種種疾病,多吃海鮮的人很容易染上各種奇異難治的怪疾。這些事實是從有形有物的科學研究中得出來的,而存在於無形中的種種果報因素,尚未得到科學證實的仍占絕大多數,在偏重物質享受的現代社會,人們對此早已麻木不仁,這是人類可悲可憫的一麵。   但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人類在這方麵的罪戾,你就會漸漸有所覺悟和反省:六畜動物亦是有靈性有靈魂的生命,人類為什麽要“弱肉強食”呢?難道它們真的生來就應該給人烹宰的嗎?它們就沒有屬於自己的自然生活規律嗎?人類不吃它們的血肉就不能生存嗎?人類是以這種殘忍血腥的行為來成為“萬物之靈”的嗎?   從六畜動物在被宰殺時的種種痛苦掙紮慘狀中,已足以證實它們的靈魂對人類的怨恨,亦足以證實人類的殘忍。相反來說,假若有人能使它們死裏逃生,給予它們一條自然生活的生路,它們的內心將會充滿感謝,而亦足以顯示出人的仁慈美德!   因此,注重積德種福的人就在這方麵下功夫——放生!   放生不僅是給動物死裏逃生機會,在冥冥中也為自己本身安排了一條“絕處逢生”之路。在消罪解孽和積善種福方麵來說,其無形的功果更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對於患有頑病怪疾,或求壽求子求健康之人士來說,“放生”更為重要。   放生應注意的事項,如屬於鹹水的海鮮魚類,則應該放回海中。如屬於淡水的魚類則應放到水塘中。鳥雀應到山林中去放。以使它們回到適應生活的大自然中去。   放生宜選擇魚類、海龜或淡水龜、鳥雀、鵪鶉等。要常放,最好長期放,或許願每月若幹。又或許願放生若幹為一願,不限時間,越早完成越好,完成一願後再又繼續。像袁了凡許若幹善願以求某事達成一樣。   放生並不須要花很多的錢,如果經濟不富有的話,可用“積沙成塔”之方法,每日積蓄三元或五元,則每月亦可積到九十元至百五十元放生款,但要專款專用,要有恒心和信心。 (頂頂華聞 www.TopChineseNews.com )   C、第三個方法:發願吃素。   這又是一個不用花錢的好方法,但港地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做到。視各人的職業和處境而異,亦視各人的意誌及克服力之強弱而定。   發願吃素不一定是要終生吃素,可根據自己本身的處境來決定吃素的時間長短,有的百日,有的半年,或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不等。又要視本身所許之願力大小,所求成就之事情大小而定。   譬如,在姻緣方麵挫折太多的人,輾轉阻滯,一直得不到成就。可根據自己的處境發願吃素二年或三年,以此功德成就美滿良緣。   又如在事業方麵一直受到挫折的人,可發願吃素三年或五年,以此功德求事業穩定平順。   發願吃素者最好親自到佛堂或寺庵之地,事前沐浴齋戒,誠心而隆重其事,跪在菩薩或佛祖像前誓願,以求成就某事。不一定要呈疏文,但以一心之誠,自可感應到諸佛菩薩。   發願者要說到做到,切忌破戒,否則罪惡更深。   發願者亦切忌殺生,發願求事切忌求邪事。如求姻緣切忌求邪緣,求事業者切忌求發大財,更切忌求股票炒金及賭博等不勞而獲之財利。   D、第四個方法:直接施濟孤貧。   這個方法雖然須付出財物,但不一定就要很多,可量力而為,種無量之福。   我們時常可在報紙上看到報社呼籲市民義解善囊的新聞:或某某地某某人因意外死亡而造成全家老幼頓失生計之悲慘;又或某某人年老傷殘無依而致乞臥街頭,受饑寒風雨之苦;又或某某人長年臥病不起,六親無靠,兩餐不繼,貧病交迫,苦不堪言。   諸如此類之淒慘悲劇常常會在現實生活中的人群裏上演,稍有同情心的人看到或聽到這些悲劇時都會由內心感到悲哀和憐憫。因此,不少慈善人士義解善囊,匯款由報社轉交到孤貧者的手中,這些慈善人士正在廣種福田!為自己之將來種下無量無邊之福!   前章已經說過,種“福德”之大小並非視“善款”之多寡來衡量的,而是視“出心”之深淺來衡量的,因此,善款之付出,可量力而為。隻要種福者時時培養這種慈悲心,不放過每一個行善的機會,善款之多寡不拘,量力為之,則福德之功不可量矣。   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是親自將善款交到孤貧者手中,可按照報紙上所載之地址前往探訪。經過親自目睹他人之淒慘境況,更能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這慈悲心腸便是菩薩心腸!捐善款時不要留下自己的姓名,施恩不圖報,免得受惠者耿耿於懷,這是“無相布施”,功德更大。   E、第五個方法:探訪老人院。   這個方法最好是由數人組成一個小組。每人善款不拘多寡,量力自便,將善款全部買食品,如水果、餅幹、奶粉、日用品等,然後送到老人院,分給老人。   老人院(或安老院、護理院)裏的老人,多數是六親無靠,孤獨無依,更不少是身患疾病的,內心的寂寞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她(他)們需要親情、溫暖和照顧。由於人體筋骨氣血的衰老退化,她(他)們手腳不靈活,行動、穿衣、飲食等種種不便。尤其是“護理院”裏的老人,大多數是病人,穿衣參差不齊或倒翻,須人幫忙,飲水喝湯流出嘴角,流濕衫襟,須人照顧,尤其是心靈上的寂寞和悲哀,更加需要得到溫暖的慰問。因此,探訪慰問老人是無量的善德,可種無量之福田。   如果你有探訪老人的經曆,在分送禮品食物之時,見到她(他)們蹣跚前來,用顫抖的雙手接過食品,兩眼噙著感動的淚花,麵露笑容,有的迫不及待用顫抖的手剝開果皮,將果肉放進脫落牙齒的嘴巴裏。目睹這些喜悅的鏡頭,在分享老人的歡樂之餘,你將體會到自己的善舉有多偉大。   F、第六個方法:探訪孤兒院。   獨自一人或數人同行皆可。攜帶物品範圍較廣,食品、玩具、衣物、益智兒童讀物等等,在探訪時間內前往,分給孤兒。   孤兒們失去了父母的扶養,得不到普通兒童所擁有的母愛和家庭溫暖,生下來就飽嚐孤苦伶仃的辛酸,在童稚的心靈上受到了永難平複的創傷,他們的境遇是人生一大不幸。他們需要母愛般的懷抱,心靈上的安慰和良好的教育。   我們用一些物質上的施舍,加上一顆“愛心”,使孤兒們得到心靈上所需要的溫暖,在無形中已經種下了福因。   感受著孤兒們的歡笑和自己心靈上的快樂,不是種福的最好引證嗎?   G、第七個方法:捐印經書善書。   經書善書是諸佛菩薩濟世渡人、救苦消災的苦海慈航。推動經書善書的傳播流行,是宣揚諸佛菩薩的慈悲心腸,其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因此,捐印經書善書是廣種福田的最佳方法之一。   經書善書宣揚因果報應,能抑製人類的作惡心理和行動,能使惡人循規蹈矩,使社會減少罪惡。又能鼓勵人們增加友善的信念,互相讓步和忍耐,增進社會祥和的氣氛。   所以,有心行善積德之士,是不會輕易疏忽這個最佳機會的。   捐印的數量又要視各人的經濟環境,但是,一切善行的深淺絕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而是以“出心”的深淺作為準繩。“出心”即是“發心”,發什麽心?慈悲心,菩薩心是也。 這麽明白的道理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眾生畏果不畏因!能接受這個道理,並努力去實踐它也要有福氣才行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