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眼中的塔斯瑪尼亞( 一)

(2015-11-20 03:27:42) 下一個

 一切準備就緒 ,五月十七日徬晚五點半終於踏上期盼已久的塔斯瑪尼亞之行,在 Drive safely  ”的叮囑聲中,兒子與我們擁抱告別。

        深秋的墨爾本,太陽下山的特別早,盡管隻是半個小時的車程,還未到墨爾本港,轉眼便是華燈初放,夜色朦朧。剛剛駛進海岸邊,燈火通明,通體紅色的塔斯瑪尼亞精神號郵輪便遠遠的映入眼簾,雖然算不上壯觀,但其雄姿一點也不比任何海上航行的巨輪遜色.今晚我們將要乘坐它抵達鍾儀已久的塔斯瑪尼亞島。

 

 

 

       塔斯瑪尼亞位於距澳洲大陸的東南端240公裏,加上周邊300多個小島組成,總麵積約9萬多平方公裏,僅塔斯瑪尼亞主島麵積就接近台灣的兩倍,總人口約50萬,卻隻有台灣人口的46分之一。澳大利亞共有6個州和兩個領地,它也是6個州中最小的一個獨立地島洲。大約4萬年前相信就有原居民生活在這裏。估計在1萬年前地殼的運動導致海洋將塔島與澳洲大陸分隔,由此形成現今的巴斯海峽。

 

 

 


 

由墨爾本開往塔島最北端德文波特港開船時間是7.30 pm ,因為大多數乘客都是自己開車往返,登船時間相對要長,所以要求提前一個小時到達。不到6點我們便早早的來到了安檢口,由於島上40% 的麵積都是國家森林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並號稱擁有地球上最新鮮的空氣和最純淨的水土,因此塔州十分重視環保,任何植物,水果。肉類。都不許帶入。澳洲人駕活動房車旅遊很普遍,每個車上都有煤氣灌,登船時也必須集中管理,原以為來的並不算遲,但排在我們前麵的車輛已望不到盡頭。盡管繁忙,但除了汽車的轟鳴,車隊安靜而井然有序地向前移動.





 



 從1958 年開始墨爾本與塔州之間就有同時運載汽車的郵輪往返通行,其間郵輪和郵輪名稱更換過數次  塔斯瑪尼亞精神號是由芬蘭於1998年建造,2002年九月第一次商業運營,全長199.433米,寬25米,水麵高3882米,吃水深665米,從最低甲板往上,向下各有5層,甲板以下除機艙外均為貨艙,7樓設有服務台,餐廳,影院,商店及部分客艙,8樓為客艙及座艙,9.10樓為娛樂廳及觀景露台。

 

       塔斯馬尼亞精神號擁有2個便於殘疾人使用的艙位,8個豪華艙,592人帶窗艙,724人帶窗艙,中間有814人無窗艙,所有艙位都配有衛浴。此外還有146個可調節座位。其法定載客1400,汽車500輛,平均航速27 海裏,每小時耗費柴油7噸。

 

       停泊好車,在服務台領取艙位卡,放好隨身攜帶的小物品,便出門到大廳裏觀看電視裏的緊急救生演示,參觀了一下內部設施,再到谘詢服務處問問在塔島釣魚的有關事宜,很久沒有摸過漁竿了,趁著休假如果時間允許,還想過過釣魚的癮,得知淡水必須辦釣魚執照,可以購買天,周,月及年票,因為在海水裏釣魚無需辦證,就沒有詳細了解執照的價格,晃了一眼48小時淡水釣魚執照 好像是24元,相當於維多利亞州釣魚年照的售價。不過意外的收獲是在船上僅花60元就可以購買塔州境內多達20個國家森林公園的通票,單園門票每車收費25元左右,盡管我們隻會去其中的45個但還是買通票便宜。事後又挑了一大堆介紹各個景點的小冊子回艙研究。

 

       其實來之前早就做了很充分的準備。數周前就開始收集資料,決定景點及行程路線,並預定住宿,此次行程計劃按排:

 

第一天,    德文波特——斯坦利——謝菲爾德——郎塞斯頓 

 

第二天:       郎塞斯頓 

 

第三天,    郎塞斯頓——坎貝爾——科爾斯貝——阿瑟港

 

第四天:     阿瑟港——霍巴特 

 

第五天:        霍巴特——布魯尼島

 

第六天     霍巴特 

 

第七天           霍巴特——裏奇蒙得——費爾德——斯特拉恩

 

第八天         斯特拉恩——搖籃山(cradle mountain ——德文波特。

 


 

 

 



        今晚風平浪靜,夜空裏繁星閃爍,除了發動機的微微震動,似乎感覺不到是在大海裏航行,不記得有多少年沒有再乘船旅行過了,船上的氛圍讓我想起從前多次在長江上航行的經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參加工作後的第二年,當時月工資是375 毛,竟然動了念頭與父母一起去成都,從沙市逆江而上乘船先到重慶,三個人隻買了兩個臥鋪,入夜我睡上鋪,而父母就隻能輪流在下鋪睡幾個小時。時值盛夏,甲板上可以看到席地而臥的散席乘客,哪個時候鮮有機會見到黃頭發,藍眼睛的洋人,船上僅有的幾個老外便成了眾目睽睽的對象。回想過去恍若隔世。

  經過11個小時,429公裏的航程,  早上6點半塔斯馬尼亞精神號準點在德文波特靠岸。

 

 

清晨的德文波特風和日麗,除了麥當勞外所有的商店都還沒有開門,隨便吃了點快餐,今天的第一站是距此126公裏斯坦利。
 

 

   沿著海岸線由東向西莫約1個半小時的車程,9.30 左右便遠遠的眺望到斯坦利小鎮旁名為the nut的地標 ,一座橢圓形的小山丘,據考證它已有1200萬年的曆史,看外形就像一堆發好的麵團,也有人形容它像一塊可口香甜的小圓餅。它三麵環海,隻一則山腳與斯坦利小鎮緊緊相連,來到山腳下的鎮中心,主街道僅數百米長,也許時間尚早,隻有一兩家店鋪在開始準備營業,小鎮安詳,寧靜,幹淨的似乎一塵不染,爬上後麵的山頂,瞭望斯坦利全貌更是美不勝收,心曠神怡。

 




 

通向山頂的小路很陡,爬上145米高的山頂,竟感有些吃力,中途不得不停下來休息幾次,由於上山的路坡度太大,所以也特地設置了纜車方便遊客,登上山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宛若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平坦遼闊,不時有小動物在灌木叢裏穿行,小袋鼠一點也不怕人,隻顧自的享用著它的早餐。

 

 

 

 

      

我們環繞山頂步行一周大約花了一個多小時。從瞭望台向山下眺望,小鎮如詩如畫,景色盡收眼底,很難想象這裏的居民還不到500人,而大部分的房舍都是供來此度假的遊客居住,小鎮上尚保留有不少19世紀中葉的老建築,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來得及住足仔細觀賞。

 





 

 




    下一個要參觀的主要景點謝菲爾德小鎮,距離斯坦利約130公裏,中途在一個名為薩默塞特的地方用過午餐,還不到德文波特之前從主幹道1號公路轉上B16號公路,抵達謝菲爾德近下午2點。駛入小鎮,沿途建築上的幅幅壁畫頓時撲麵而來讓人應接不暇,宛如身處畫廊一般,不到1500居民的小鎮,在午後的陽光下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充滿了藝術氣息。

 

 

 

 

 

 

 

 


   

   這個始建於1859年的小鎮,一直依賴農業生存,上世紀80年代中期,為了吸引遊客,其壁畫開始興起並逐漸聞名,全鎮最多壁畫時達到60多幅,壁畫內容大多與小鎮的民風,曆史有關。2003開始每年的4月國際壁畫大賽藝術節在這裏舉行,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來此觀賞。

      在壁畫鎮竟然流連了兩個多小時,才開始動身前往我們今晚住宿的目的地朗塞斯頓,90多公裏的路程,5點半天黑之前到達應該不是問題。


 

 

   澳洲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間,盡管都是留宿旅店,但根據旅店所在的地點,周圍的環境,房屋的結構以及服務方式,形成了較多不同特點住宿,因而也就有種類繁多的稱謂,比如,hotel,   motel  , motor  inn,   serviced  apartment ,  b & b ,  cabin & caravan  park,   cottage等等。Hotel 即正規酒店一般在遊客多的景點和市區,motel  即汽車旅館,motor  inn 就是比較小型的汽車旅店,serviced apartment 通常都是位於居民區的自助公寓,b & b ( bed and  breakfast) 床和早餐的簡稱,一般都是鄉間私人住宅提供包括早餐的住宿服務。Cottage就是偏遠鄉間,景區的農舍和度假屋。Cabin & caravan park 無論鄉村還是城市的市郊都很常見,一般都有很大的場地供活動房車停泊,如果留宿自己的房車,隻是使用公用的衛浴,洗衣房和充電設施,每晚需40-50元,一般旅客也可以租用場內的倉位房經濟實惠,如果你願意也可在帳篷區搭上你自己的帳篷費用更加低廉。

 

   踏上塔島的第一晚我們預定的是自助式公寓。自助式公寓跟普通公寓一樣,隻是每次房客退房後都會有人來清潔,更換床單,毛巾之類。入住的當天你可以親自去總服務台拿鑰匙.不過總台所在的辦公樓也許會離住處很遠,而我們中午就收到總台發來的信息和密碼,告知鑰匙就在門旁的密碼箱內,按照提供的密碼就可以拿到鑰匙,退房時放回原處即可,尤其方便那些很晚才入住的旅客。

 

  終於趕在天黑之前到達駐地,這是一棟位於一個高高的小山崗上三層樓房,離市中心很近,頂樓的一室一廳設施齊全,臥室,廚房,衛生間都很幹淨,從窗戶向外望去,群山環抱的郎塞斯頓一覽無餘,在晚霞的映照下其清新秀麗的景色頓時讓我們好像忘記了一天旅途奔波的疲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獨上南島 回複 悄悄話 收藏你的塔島旅行的文章,寫的很好,很詳細,作為資料很有用,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