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孩子

隻有自由與孩子,才是真正的財富。我希望讓大家認識到這一點,認識到什麽才是值得追求的,希望我們可以富足安康,生生不息
正文

教育的功利性

(2014-10-04 08:48:38) 下一個

教育是充滿功利性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培養有素質的人才,也是對社會資源進行一次相對公平的分配。

我 覺得我們教育出現的最大的問題是教育的第二功能被極端化。也許人們沒有意識到這一層,可是我們都在實踐這一原則。我們為什麽要讀書?那樣你可以找一個工 作。我們為什麽要擠破頭上大學?那樣你可以找一個好工作。為什麽曾經有一段時間職高比重點高中難考?因為職高可以安排工作。為什麽現在出現讀書無用論?因 為現在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

最近有人提議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真不知道如果韓寒看到這個消息會有什麽樣的反應。韓寒已經慢慢從公眾的視線裏淡出了,不過他說過的幾句話我還是印象深刻的。尤其是:數學隻要學到初中就夠了。

我 如果說中國教育存在問題,我想全中國沒有人會反對。大家心中的爭論是焦點是:問題出在哪裏?我覺得我從小到大,關於教育改革的聲音就沒有停過。素質教育曾 是一個很熱門的詞。這兩年好像不是那麽火熱了。也許它依然熱門,隻是我離開了那個環境。還有大學擴招,這個大家現在絕對心有感觸: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 為許多人頭上的達摩之劍。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教育方案。比如我的同 學。有一次我們在聊天,他對我說大學應該鼓勵學生上完大二以後休學一年。然後在這一年裏找找工作,感受一下生活的艱苦,就不會在學校裏虛度光陰了。他的話 說得挺有道理的,我隻是笑笑。就像曾經在央視上看到這麽一個節目:一個初中生,對著所有人說:我想教育適應我,而不是我去適應教育。那時我已經不小了,看 了也是笑笑:你是誰啊?如果全中國的每個學生都想教育適應他,那可能嗎?央視播了這個節目,我想還是有不少人叫好,我覺得也是不錯的。起碼說明人們是重視 教育的。可是關於教育改革的言語聽了太多,有時也會麻木。

在經濟學中,人們喜歡 有囚徒模型來解釋高深的經濟學理論。比如博弈。我們現在的教育困境也可以用囚徒模型解釋。比如有十個囚徒被發配到個煤礦挖煤。現在上麵來了一個指標,說有 兩個人可以釋放。那這十個人中哪兩個人可以得到自由呢?如果監獄長是一個貪官,那好辦了。那個家屬給的利益多,那個幸運的家夥就可以得到自由。不過現在這 個監獄長是一個公平的官員。那怎麽辦?隻然是製定出一個製度:比如說,大家進行一場數學考試。前兩名的可以釋放。每年都有新的囚徒被送到這個監獄,於是這 種考試每年都在進行。那些數學不好的囚徒覺得不公平。於是監獄長就說好吧,我們改革一下吧。以後改比跑一百米吧。

我們的教育改革,和監獄裏的改革其實差不了多少。無非是換一種比法。可是能獲得自由的人還是兩個。對個人而言,改革意味著太多。可是從大局看,有什麽區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