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俄國侵占了中國多少土地

(2015-02-08 03:01:39) 下一個


    中俄有4300公裏的共同邊界。三百多年以來,俄國通過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割去了中國約15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相當於40個台灣。 在中國曆史上,俄國是和中國簽約最多(17個)的國家,也是奪取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在17個條約中,最重要的有6個: 

    1.1652-1686年間(順治/康熙),中俄發生多次戰爭。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條約》正式簽字。中俄《尼布楚條約》承認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是中國領土,客觀上遏止了俄國繼續向南擴張,保障了中國東北邊境一百多年的安定和平。但中國也做了讓步,犧牲了一部分領土(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裏國土)。
 
   2.1727年(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裏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 1858年簽署的中俄《璦琿條約》。侵吞大清國黑龍江地區,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曆代沙俄政府的一貫圖謀。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聯軍攻占廣州。沙俄政府派穆拉維約夫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內與大清國黑龍江將軍奕山會晤、談判邊界問題。這次談判爭論很激烈。散會前穆拉維約夫將俄方擬定的“條約草案”交給奕山,限第二天答複。這個草案的實質就是要撕毀清俄《尼布楚條約》,強占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地區。第二次談判,清政府代表愛紳泰斷然拒絕俄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並將“條約草案”退給俄方代表彼羅夫斯基。穆拉維約夫急不可耐,再次親自出馬,以最後通牒的方式,提出條約的最後文本,強迫奕山簽字,並恫嚇說:“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方式進行談判!”當夜俄國兵船鳴槍放炮,奕山被迫簽約。《清俄璦琿條約》是沙皇俄國迫使清政府簽訂的清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把《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中國境內100多萬平方公裏土地分成了三大塊,第一塊約60萬平方公裏,劃入俄國版圖;第二塊,約40萬平方公裏,由中俄共管;第三塊,約7萬多平方公裏的“江東64屯”繼續歸清朝管轄。清政府沒有批準這個條約,並對奕山等人予以處分。

    4. 兩年後,中俄又簽署了《北京條約》(1860年),這是中俄之間的第二個重要條約。當時沙俄竭力慫恿英法聯軍北上進攻北京、天津,試圖利用英法的軍事侵略來威脅大清國。同時又拉攏美國,偽裝中立,以“調停人”的身份出現,試圖最大限度地獲取侵略利益。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將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洗劫一空,並揚言要炮轟北京城,搗毀清皇宮。奉命談判的恭親王奕?求和心切,卑躬屈膝地請求沙俄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麵調停。嚇破了膽的奕?慌忙同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剛過幾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向奕?提交了一份俄清條約草案作為談判的基礎,逼迫清政府接受沙俄的苛刻條件。清政府代表對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異議。11月8日,鹹豐皇帝下諭準許奕?簽字。14日,奕?與伊格那季耶夫簽訂了《清俄北京條約》。《北京條約》承認了一直拒絕批準的中俄《璦琿條約》。把《璦琿條約》中劃分的三大塊,第一塊和第二塊(烏蘇裏江以東,包括海參崴、庫頁島在內的三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都正式劃入俄國版圖,僅留下“江東64屯”給清朝。庫頁島先被俄日兩國各占島南北兩端,後又全數歸俄。 

    5.1864年(同治三年)簽署中俄《勘分西北邊界約記》。俄國陳兵新疆塔城卡外以為威脅,清廷屈於俄國的武力威脅被迫簽定此約,俄國把新疆塔城及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裏國土割占去。

   6.1881年(光緒七年)《中俄伊犁條約》,又稱《中俄改訂條約》、《聖彼得堡條約》,2月24日清朝與沙皇俄國在聖彼得堡簽定。根據條約及其子約,中國雖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領土,但仍割讓了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7萬多平方公裏的領土。    
   俄國從中國掠去的土地,除了前述六個條約之外,有兩處是沒有根據條約而以武力強占的。江東六十四屯共七萬多平方公裏土地,這片土地在《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中,都被劃歸清朝,但在一九○○年,俄國用武力占領了這片土地。另一處就是黑瞎子島,這是一九二九年中國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張學良在蔣介石支持下要求蘇聯交還東北的鐵路主權,斯大林卻出動軍隊大舉進攻東三省,打敗了張學良的東北軍。其後在美國調停下,中俄簽署了“伯力協議書”,東北的鐵路權仍歸蘇聯,蘇軍撤出東北,但蘇軍在這次戰爭中占領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黑瞎子島等島嶼,就沒有歸還給中國。

    總之,俄國共侵占了中國150萬(有學者經精確計算為144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在東北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裏江以東,包括庫頁島西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約10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在新疆包括塔城及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及塔城東北和伊犁、喀什噶爾以西約5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也有提法說俄國割占去中國300萬平方公裏土地,那是指把俄國聳恿和支持外蒙古獨立脫離中國的土地(150萬平方公裏)也算上,加上144萬,正好約300萬(相當於中國現有領土的近三分之一)。

      清王朝被推翻後,中國近代主要政治領導人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等,幾乎都對“中俄不平等條約”持不認同立場: 1924年中國政府(總統曹錕)和俄國謀求締結新的平等條約,其中重要條款是,“中國政府與前俄帝國政府所訂立之一切公約、條約、協議、議定書及合同等項,概行廢止。”俄國代表參加了一半會議就回國,這個條約沒有簽成。後來出任中華民國領袖的蔣介石對俄國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也是不認同的。 毛澤東能夠打敗蔣介石,很大程度在於中共軍隊得到進入中國東北的斯大林紅軍的幫助,得到東北這個重工業基地,進而奪取了整個中國大陸。隨後不久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毛澤東更是依賴斯大林的軍事援助等。但即使在如此得益、有求於俄國的情況下,毛澤東政府和蘇聯在五十年代簽訂條約時,仍特意回避了斯大林極力想涉及的兩國邊界問題。毛不僅是共產主義者,更是民族主義者,他強調,“新中國”不承認“舊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1972年毛澤東會見美國總統尼克鬆時還說:“蘇聯占領我們的領土太多太多了,其中包括沙皇帝國和紅色蘇聯占領的。”毛澤東在沒有實力和俄國人交涉時,把這個問題“擱置”。 但“新中國”出版的地圖,卻把俄國割占去的144萬平方公裏土地劃到了中國邊界線之外,而沒有用國際慣用的虛線方式,把這些土地列為未定、爭議區;隻是對俄國霸占的那些土地上的城市,仍使用中國原有名稱標記,如海參崴、伯力、庫頁島、海蘭泡、尼布楚、雙城子、外興安嶺等,而不使用俄國人後來起的名字。   

   建國後中蘇(俄)兩國邊界談判經過了40多年風風雨雨的曆程。   

   第一次談判始於1964年2月23日,持續了半年時間。此次談判,蘇聯不承認曆史上各個中俄條約的不平等性質,也不同意以此作為基礎解決邊界問題。   

   第二次談判始於1969年10月,持續了9年,爭論的焦點是“爭議地區”問題。中國政府認為,正是由於沙俄和蘇聯違反了條約,占去和劃去中國一部分領土,才造成了“爭議地區”,但原蘇聯拒不承認這樣的地區。   

   1969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和原蘇聯總理柯西金在北京機場舉行會麵後,雙方同意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10月20日,中蘇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後因珍寶島事件而終止。   

   1971年1月15日,在這一輪談判中,蘇方代表表示願意作出讓步,承認有爭議的阿穆爾河島和烏蘇裏江的大部分地區的邊界線,應以沿著“河道中心最深處”而確定。但是,要中國放棄整個黑瞎子島,中國不接受這種建議。   

   1987年2月,蘇中開始了第三次國界談判。在這次談判中,蘇中雙方首先統一了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同意以有關目前蘇中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決曆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1989年後,中蘇關係全麵回暖。 1989年5月,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來訪的戈爾巴喬夫時說:“後來中蘇進行邊界談判,我們總是要求蘇聯承認沙俄同清王朝簽訂的是不平等條約,承認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侵害中國的曆史事實。”鄧的這番談話顯示,在他領導下的中俄邊境談判,中國政府的主要目標是要求俄國承認原來的條約是不平等的,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讓步。  

   1991年5月,國家主席江澤民訪俄,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俄國界東段協定》,1994年9月簽署了《中俄西段國界協定》。1999年底江澤民和葉利欽簽了中俄邊界“議定書”。這個條約對以往俄國強迫中國簽署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一律沒有提及。2001年7月江澤民和普京簽訂《中俄友好條約》,該條約對1999年的那個邊界條約給予認定。 這兩個條約從法律層麵認可了過去俄國強加給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使俄國割占去的144萬平方公裏中國領土再無法律交涉根據。 整個和俄國的邊界領土談判、簽約的過程都是秘密進行的。 兩個協定解決了百分之九十八的邊界爭議。剩下的百分之二,是黑瞎子島與銀龍島的爭議。2001年7月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接著談判, 2004年10月普京訪華時,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表示,這一協定的簽署,標誌著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 2005年6月2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在這個協定中, 對於剩下的百分之二土地,中國爭回了銀龍島與半個黑瞎子島,中國重新得回的土地為叁百叁十七平方公裏。而對中國來說,就等於再次承認了清朝與俄國所簽訂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勘分西北邊界約記》這三個條約及一九○○年俄國強占的土地,共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裏。在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上,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後麵,原有的括號“海參崴”將會消失,而哈巴羅夫斯克後麵的括號“伯力”也不會再出現。 俄國外交部發言人說:“從法律角度來講,我們鞏固了自己的邊界;在邊界條約被批準後,任何的領土要求或是圍繞邊界的任何爭執都將是不可能的。” 對於中國重新得回的土地337平方公裏,有學者認為:“在舊中國,中國從來都是丟失領土,從來沒有依法要回來一小塊領土,這是第一次。對中國來說,這具有劃時代意義。”但也有人認為,俄國讓出了叁百多平方公裏的土地,換來的是中國對俄國憑不平等條約及一九○○年強搶的144萬平方公裏的領土的承認,自是便宜之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謝謝fengdaming分享中俄邊界的曆史, 新周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