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監獄中完成的小提琴曲《敘事曲》

(2015-01-06 06:12:59) 下一個



    文革結束後,羅馬尼亞的一部描寫作曲家奇普裏安•波隆貝斯庫的影片, 伴隨著悠揚的《敘事曲》風行中國。我和同時代的很多人一樣,也是30多年前從羅馬尼亞故事片《奇普裏安•波隆貝斯庫》中第一次聽到這首作品,並從此愛上這首小提琴曲。奇普裏安•波隆貝斯庫(1853-1883)是羅馬尼亞十九世紀傑出的愛國主義作曲家,也是羅馬尼亞現代音樂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羅馬尼亞的地位與我國著名作曲家聶耳相當, 羅馬尼亞現在的國歌就是他的作品。他曾因從事愛國活動而被捕入獄。在獄中仍堅持鬥爭,堅持創作,使健康受到嚴重摧殘。後以中學音樂教師終其一生。1883年在貧病交加中去世,年僅三十歲。

   《敘事曲》是他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波隆貝斯庫於監獄中完成了這首曲子。在電影中,寒冷的冬夜,天上飄舞著鵝毛大雪。陰森森的監獄大樓中的一扇小窗透出微弱的燈光。小提琴的樂曲從小窗中傳出,哀怨纏綿、如泣如訴,傾訴著不盡的人間悲苦,綿綿愁緒令人悲腸寸斷。這時,附近其它的監獄小窗亮了,一個、兩個、五個、十個.…。聽到這樣的音樂,就連隔壁的殺人犯也失聲痛哭起來,在將要被處死的生命最後一刻懺悔人生……  

   這首作品有兩個主題旋律。樂曲一開始在高音區奏出一個高音猶如出自雲端的一聲嗚咽,這就是第一個主題的開始。接著一串串三連音快速地流動向下,傾訴了作曲家對祖國、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思戀和呼喚,即將失去生命(肺結核晚期)的傷感。這一婉轉如歌的旋律到達低音區後似意猶未盡,又回到高音區重複了一遍。下一個更重要的主題則先在小提琴低音弦上緩緩出現,旋律深沉悠長而充滿愁緒,似在從頭訴說他的苦難人生。然後旋律一路走高,情緒越來越激動。在重複了一遍後,經過一係列變奏而達到華彩性的高潮,仿佛一個不屈的靈魂在掙紮,在痛訴對黑暗世界的憤懣。這兩個主題又重複了一遍,最後在低音區綿綿的憂思中終曲。 

    這首敘事曲的音樂雖然隻有短短的7分多鍾,但其音域寬廣、起伏跌宕,旋律哀怨纏綿、如泣如訴、動人心魄,在小提琴音樂中難得一見。請你靜靜地聆聽幾遍,一定會使你魂牽夢瑩,引出很多聯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