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老翁

散文雜俎,人物曆史,音樂藝術,老年哲理
正文

扣人心扉的第二樂章

(2014-12-06 02:37:13) 下一個


 

 我喜歡聽交響樂, 尤其喜歡聽交響樂的第二樂章。 

 交響樂的第一樂章通常是快速的, 有時是激昂的。 強烈的節奏, 飛快的旋律, 氣勢磅礴, 如同一股急流衝撞你的身心,但一轉到第二樂章, 一段飄然而至的抒情慢板, 象是河水從萬丈懸崖上急遽跌落, 流進一片寬闊平靜的藍色湖泊。音樂如泣如訴,有點憂鬱, 有點傷感, 柔情纏綿,又有點夢幻和神秘 , 使你遐思悠悠, 回憶起難以言傳又不能忘懷的如煙往事, 輕觸你心底深處從未與人共享的那個角落,是啊! 唯有音樂才能給你帶耒這樣如癡如醉的心靈沐浴, 唯有音樂才能帶領我們飛入與現實不同的精神世界, 使你感到如此的神清氣爽, 蕩氣迥腸。 

 請和我一起耒欣嚐幾段經典的交響名曲中的第二樂章吧!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新世界>>中的第二樂章,淋漓盡致地刻劃了作曲家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思念。在木管和銅管低音區低沉的和弦之後,雙簧管奏出了“新世界” 的主題(以這旋律改編的合唱曲“思故鄉”受到廣泛歡迎):這是一段令人百聽不厭的天籟之音, 感傷而動人,濃鬱似酒的鄉戀,拂拭不去的鄉愁,柔腸繞指,蕩氣滌心,令人不禁產生“此曲隻應天上有”之感。這段旋律之後有兩個新的主題,同樣十分優美。 

     德沃夏克的另一部名作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中的第二樂章同樣溫柔寧靜,幽宛動人,但更多地反映作者的內心感情。第一主題展現寧靜明朗的田園景色,接著的第二主題憂鬱、哀傷,是紀念作曲家的初戀情人的。我特別喜歡馬友友演繹的這段音樂,如天鵝絨般的輕柔、柔曼,又如流水般輕盈、透澈,優美之中伴隨著沉思、傷感和夢幻,感情真摯動人。

大家已經熟悉了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開頭的那個“命運敲門” 的旋律。在充滿了命運同黑暗的悲劇性鬥爭的第一樂章之後,第二樂章是一曲體現人的感情世界的抒情詩。第一個主題由中提琴和大提琴表現出人的柔弱的一麵, 在命運麵前顯得猶豫消沉,而第二個主題卻表現了人麵對命運的堅強和自信。通過音樂的發展,人越耒越變得剛毅和堅定,似乎已為今後的鬥爭作好準備。這是一段令人感動的音樂。

 柴柯夫斯基的第四、五、六交響曲,描寫了人在命運前的無奈,反抗和失敗,被稱為“悲劇三部曲” 。第四交響曲的第二樂章表現了作者抒情的回憶和夢幻。這裏充滿了對逝去的歲月的懷舊情緒,正如柴柯夫斯基自己所寫的:“這是黃昏時的憂鬱感覺,當你獨自坐著,厭倦了工作,拿起一本書又放下,一連串的回憶湧現了,你感到悲傷,因為往事如煙,但回憶起年青時候又感到喜悅” 。第五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中刻劃了人在命運逆境前的自尊和不屈,法國號用抒情的音色奏出一段氣度高雅的主題,旋律傷感而堅毅,被評論家稱為“好象蒙蒙夜色中散發出慘白的光芒”。第六交響曲則是悲劇的最後一幕:人已完全被命運擊倒。但在第二樂章中,作曲家有意地加入了一段明朗而抒情的舞曲,好象暫時脫離了陰暗的現實,憧憬著美好的生活。但是人的內心痛苦畢竟無法排除, 接下耒的旋律表現了人的悲傷和孤獨。像這樣從哲學深度揭示人同現實的矛盾和人的精神悲劇,在經典交響樂中也是少有的。 

      肖斯塔柯維奇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是肖氏寫給他的已長大成人的兒子的。第二樂章是一曲動人的柔板,典雅明媚,意境豁達,聆聽時心緒猶如插上翅膀遨遊天空。透過音樂表達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美好、殷切的期望,被評為“偉大而又打動人心” 的樂章。 
 
優美動人的第二樂章還有很多,如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門德爾鬆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第六交響曲,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等等……。作曲家聖桑說過:“音樂始於詞盡之處,音樂能說出非語言能表達的東西”。真正想領略音樂的滋味,隻有請你擺脫猶豫,大步走進音樂的聖殿中去。
 
(各位現在聽到的音樂是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中的第二
樂章,如音樂已結束,可按上麵黑色三角形繼續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誇獎。你的博文也很好看。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您的文字真美,打動人心。 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第二樂章來自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
fengdami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山鬆' 的評論 :
謝謝來訪。我也是每星期來看你的笑話的。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樂,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